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中西人文交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张江与德汉两位教授的对话——《开创中西人文交流和对话的新时代》①,却不乏新意,既有理论建构,也有现实关切,本身即是一场饶有意味的跨文化、跨学科对话,读来颇受启发。笔者赞同两位教授的观点:中西人文学术交流呈现巨大逆差,中国学者仍待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语言障碍、综合国力还是中国学者缺乏自信等等,都只是现象,而非问题的根源。本文将以文学为代表的人文领域为研究对象,以政治哲学为理论基础,从文学世界秩序图式和文学公共领域视角探讨中西人文交流的关键问题。

  • 标签: 文学公共领域 世界秩序 人文交流 重构 学科对话 中国学者
  • 简介:并称是唐代文学发展史和学术史中的一种习见现象。如何并称,关乎语言符号秩序,而并称现象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文学评论意义。如果说并称是抽象、浓缩的符号,阐释就是不可缺少的意义还原,通过还原实现对选择对象的再选择和淘汰,以达成文学经典化的推进。从并称的出现,到意义的生成,价值的确认,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些并称对象进入了唐代主流作家群体,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而另一些对象则在“循名责实”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其中有许多必然和偶然的因素.而无论必然.抑或偶然.作为唐代文学史的资源.总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 标签: 并称 唐代作家 语言秩序 评论价值
  • 简介:2006年底,《重庆晨报》上一篇名为《德国汉学教授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新闻稿在中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这篇新闻稿中的“德国汉学家”就是“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的顾彬。此稿件虽然被证实为夸大其词,然而顾彬之后又在媒体上接二连三地对中国当代文学发表尖锐批判,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激烈讨论,并掀起了文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的“重估”热潮,形成了所谓的“顾彬事件”。

  • 标签: 顾彬 文学批评 事件 媒体 中国当代文学 秩序
  • 简介:摘要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是国际环境法缺乏保证执行、遵守和争端解决的有效手段。国际环境法律责任在主体、调整范围、适用领域、归责原则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强化了国际环境法的效力,彰显了国际环境正义,使得环境领域的国际条约得到遵守和有效实施,弥补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环境法理论的缺陷。

  • 标签: 国际环境,国际法律责任,全球治理
  • 简介:文学作品的读者来信,是读者在读过作品之后,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想、看法表达出来的信函式写作。它具备诸多功能,其一是直抒胸臆。文学的读者来信有直接的针对性,它面对的是文学作品,是虚拟的非实存的人生故事,所以这"胸意"更多的是读者个体对作品的感想。其二是上传下达。列宁更把报纸的读者来信称之为"最好的政治晴雨表",关于文学的来信虽说并非是政治政策性的读解,但同样有意识形态的味道在其中,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期或某个政治时期的发生发展阶段。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人民文学》 当代文学 《文艺报》 中国作协 崔道怡
  • 简介:"自然"在《李尔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念基础上行动,所有这些对于自然的理解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派,而李尔和爱德蒙关于自然的观点则是两派观点的代表。本文试图从李尔和爱德蒙以自然去挑战法律和秩序这个角度去认识李尔和爱德蒙各自对于自然看法的异同,采用的方法是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个哲学层面去解读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内容的基础,也即通过看李尔和爱德蒙的言行去反观支配他们各自行动的关于自然的看法。

  • 标签: 自然 法律和秩序 挑战
  • 简介:文化批评与批评的国际化王宁近十多年来,由于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当代文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以直觉印象为出发点的感悟式批评依然在很大的读者范围内受到欢迎,批评的指向或者是作者或者是文本本身,批评实际上仍未摆脱简单的作品评点或...

  • 标签: 文化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批评 “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人文精神
  • 简介:王春辰问:请高老师说说这次大会的基本情况。高建平答(以下省略问答人名):这次会议共有四百多人参加,来自四十多个国家。应该说,这次会议还是比较成功的。有不少精彩的发言,有几场专题,水平都比较高。在会上见到不少熟人朋友,用美国美学家柯提斯·卡特的一句玩笑话,更新友谊(renewfriendship)。我已经是第五次参加国际美学大会了,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美学家 国际 玩笑话
  • 简介:摘要如今,气候变化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对一些沿海国家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一些海岛国家,面临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淹没,不再适宜居住的危险,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本文阐述了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困境,据此,提出气候难民保护的国际法完善的建议。

  • 标签: 国际法 气候难民 立法完善
  • 简介:狄金森国际研讨会《狄金森在中国——翻译的可能性与跨文化视野》(EmilyDickinsonDwellsinChina—PossibilitiesofTranslationandTransculturalPerspectives)于2014年11月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以狄金森为专题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办方是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协办方是美国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milyDickinsonInternationalSociety)。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狄金森 艾米莉 纪要 复旦大学 翻译研究
  • 简介:<正>第十届国际美学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来自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几百名代表出席了这届会议,其中有当代国际著名的美学家斯帕沙特(加拿大)、丹图(美国)、达明加诺维奇(南斯拉夫)、杜冯(法国)、德兹米杜克(波兰)、马戈利斯(美国)、阿恩海姆(美国)、瓦蒂莫(意大利)、今道友信(日本)、奥斯本(英国)等。

  • 标签: 美学家 意大利 十八世纪 艺术家 法国 卡夫卡
  • 简介:北京的4月乍暖还寒,但这丝毫没有冲淡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师生们"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2001年4月8日至10日,国内外百余名比较文学及比较文化学者聚首燕园,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隆重召开了"多元之美"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于本次会议主题关涉本学科乃至整个人文学科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受到了文学及文化研究界的普遍关注.

  • 标签: 比较文学 冲淡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研究 多元 春天
  • 简介: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由复旦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河西学院等联合主办的“贾植芳与中国新文学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张掖隆重召开。2016年7月2日上午,在河西学院“贾植芳藏书陈列馆”,举行了庄重的贾植芳塑像揭幕暨书信图书捐赠仪式。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贾植芳 研讨会综述 新文学传统 传承 河西学院
  • 简介:2014年9月18日—21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延边大学与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比较文学与中国:百年回顾与展望”。围绕这一主题,大会设定14个工作议题和圆桌会议议题,具体为:(1)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普遍性与差异性: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与文化分野;(3)中国作家、批评家与世界文学;(4)汉学与国际中国人文研究;(5)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6)诗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7)比较文学、国别文学与世界文学;(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师资培养;(9)翻译与比较文学;(10)中韩文学及东北亚文学关系研究;(11)[圆桌[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12)[圆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13)[圆桌[文学符号学;(14)青年论坛。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学会 年会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简介:中国艺术话语权是中国艺术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所出现的文艺理论新问题,由于理论表述对艺术话语呈现与话语权获得至关重要,因此文艺理论话语权是中国艺术话语权的核心。国际地位是话语权走向国际性的问题深入,它更为自觉地将话语权纳入整体性的全球框架之中。然而,全球文艺理论框架中的中国文艺理论却是“无声的中国”,由此中国文艺理论国际地位问题也就逆势而出。针对国际地位这一问题,中国文艺理论界强调“国际化”方向,但遭遇两大困境,其一翻译不够,文论走出去的力度欠缺,其二是西方中心主义。故此,加大翻译力度与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就成为国际地位问题难以回避的任务。国际地位问题的真正解答应着眼于中国文艺理论的精神与身份、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文艺理论这一基本论域,即立足自身(民族性),经由全球化(多元性),最终走向世界文艺理论建构。

  • 标签: 艺术话语权 国际地位 国际化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文艺理论
  • 简介:大会时间:2016年7月21-27日主题:TheManyLanguagesofComparativeLiterature地点: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个人论文提交截止13期:2015年8月31日,论文接受通告日期:2015年12月31日。小组申请提交截止13期:2015年4月30日,个人申请加入小组截止日期:2015年8月31日,小组申请接受通告13期:2015年12月31日。

  • 标签: 征稿启事 比较文学 会议通 学会 国际 论文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