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依据丹阳村古滑坡体的形态和特征,通过分析滑坡形成原因,判断古滑坡体的稳定的,并推测滑坡形成的时代为Q4,属于绢云母片岩的顺层滑动。

  • 标签: 商州市 丹阳村 古滑坡 地质勘探 形态 特征
  • 简介:目的评价通过播放影碟这一方式对商州高中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分别在商州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卫校同时播放健康教育光盘,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播放前后对536名高中生和213名护校学生进行两次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两校学生各知识问题正答率均比健康教育前有不同程度上升,20个问题的平均上升幅度高中为27.6%、卫校为26.5%,教育前近40.0%的学生存在恐惧心理,表示'拒绝'或'避免'与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来往;高中74.0%、卫校81.0%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艾滋病病人/感染者.高中学生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表示'反对'的人数比例由健康教育前72.3%和83.1%上升到健康教育后80.9%和88.9%.结论采用艾滋病健康教育影碟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商州市 高中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陕西 调查
  • 简介:文中探讨了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类型、树种的选择及布局、用植物营造空间等问题,并以商州丹江公园的植物造景项目为例,介绍了不同植物造景手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 标签: 城市公园 植物造景 丹江公园
  • 简介:重关已过数峰西,绕尽羊肠踏尽梯。满耳水声千涧曲,四围山色一城低。[解说]这首诗是写作者在旅途上见到的商州风光。前两句写山路艰险难行,后两句写迷人的山城景色。穿过一道道关口,来到数峰之

  • 标签: 商州 写作者 水声 解说 山城 山路
  • 简介:我总觉得,我们商州是一个大蜂窝,那些勤劳的商州人,就像酿造生活的蜜蜂。可惜他们没有蜜蜂的两只翅膀,只有靠着那一根根的桑木扁担,为生计而奔波。

  • 标签: 《商州扁担》 中国 赵德铭 随笔
  • 简介:<正>1980年,我的创作出现了问题,既不愿意跟着当时风行的东西走,又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怎么去写,着实是苦闷徬徨。去了一趟霍去病墓,看到了汉代的一批石雕,写下了《"卧虎"说》,短短的一个文章,整理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返回故乡。那时我对城市还存在着

  • 标签: 霍去病墓 发过 不知道 次回 卧虎 系列作品
  • 简介:天宝四载,李白在朝廷遭受排挤,不得不离开长安东去,路过商州。据清代商州方志中记载,李白与商州有关的诗歌有十余首,这些与《李太白全集》中收录李白在商州时创作的诗歌,部分有所不同。清代商州方志中李白的商州诗,一方面吟咏秀美的自然风光,一方面记述厚重的人文景观。在政治上受挫的李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不屈其志的节操及仕与隐的矛盾心理。研究清代商州方志中所收录的李白诗歌,对全面了解李白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李白 清代商州方志 《李太白全集》 商州诗歌 情感
  • 简介:清代王如玖《直隶商州总志》是研究商洛地方史的一份重要文献。其中收录了唐代商州刺史40人(只具名而未详述)。本文据两《唐书》等有关文献对其进行了考辨。40人中有2人不是商州刺史,1人任而复改,未成行。另外新得8人。同时对其中39人的生卒年、仕途、事迹进行了考述。

  • 标签: 唐代 商州刺史 概述 考辨
  • 简介: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经历了一个从"商州"到"西安"的文学创作过程。早期的商州生活,是其艺术禀赋、个人性格的生成之地,是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生命情愫,源自少年生活经历的无意识的情感经验,成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原始故乡。贾氏艺术经验的获得、艺术意识的形成,生活和阅历的增长,对社会和人生的判断和认识,都是在四十年的西安生活经验中完成的。贾氏借助"商州"的故事和人物,创造出一个超越了"商州"的更为普遍和更为博大的文学版图,而这样的超越,基于他四十年的长安生活,他的文学艺术观念、精神追求和他的文人气质与他在古城西安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吸纳长安文化的风度和精神,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愈益开阔。

  • 标签: 贾平凹 商州情结 农民经历 长安气质 文人生活
  • 简介:明嘉靖十三年(1534),陕西布政司右参议萧廷杰以任庆云《商州志稿》为基础,更定《商州志》二卷,但该志流传未广,知者不多。此后任庆云重订志稿,命名为《商略》。嘉靖三十年(1551),刘承学出任商州知州,将《商略》刊刻成书,并以其体例修纂商州所属四县方志。《商略》之名体现了任庆云删繁就简的编纂原则,四库馆臣未解其意,对《商略》评价有失公允。《商略》对后世商州方志的修纂、商州地方文献的传承具有开创意义。

  • 标签: 任庆云 《商略》 命名原则 体例
  • 简介:商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但它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就商州方言保留的文言文语汇特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索。

  • 标签: 方言 音义 例析
  • 简介:商州三录》是贾平凹早期的一部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长篇散文,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发“寻根文学”的风气之先,成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以及“商州世界”的奠基之作,文学中的“商州”开始走向世界,也是贾平凹散文语言转型与走向成熟的标志。

  • 标签: 贾平凹 商州三录 文本意义
  • 简介:光伏产业是适合偏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近期,商州区黄鱼村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批光伏发电的6亩用地土地流转,57户贫困家庭纳入帮扶范围,签订了一系列合同,开始整修用地,实施挖地基、地面打桩等基础工作。光伏产业在黄鱼村的顺利实施,一是得益于财政惠农政策,财政对纳入光伏产业的贫困户每户补助10000元,另外还为农户办理贴息贷款15000元,农户没有经济负担,用将来较为确定的收入偿还贷款,也没有后顾之忧;二是来自于村民对惠民工程的大力支持,被纳入土地流转的村民大部分不属于帮扶对象,但为了支持脱贫攻坚目标实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积极配合大局,按时清理土地上的青苗和果树;三是得益于村委会扎实细致的工作,为了把党的扶贫政策转化为惠民工程,村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规定村委会成员及其亲属不得纳入光伏发电参与对象,让真正的困难户切实受益。

  • 标签: 光伏发电 商州区 农民致富 农民脱贫致富 村委会成员 光伏产业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群众大量栽植核桃树,在栽培中只讲求数量发展,对质量要求不严,导致核桃产量上升,品质反而下降,致使市场价格下降一半,由过去30元/kg下降到15元/kg,经济价值大幅度折扣。经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核桃树栽植密度过大,品种混杂,管理粗放,一些常见病虫害猖獗发生,导致品质差价格低。通过研究发现,实施科学栽植,选用美国红仁核桃等优良品种,合理控制密度,配置适当授粉树,控制座果率,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开展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高产栽培措施,核桃产量与质量及市场价格能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商州 核桃树 高产栽培 株行距 密度 病虫防治
  • 简介:青海师范大学张成材教授所著《商州方言词汇研究》于2009年8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50年来搜集、调查和研究母语方言词汇的总集,是作者长期研究母语的重要成果。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商州方言词汇释义研究”,其中收录了商州方言词语一万余条,并对每条词语进行了翔实的注音、释义。

  • 标签: 人民出版社 商州方言 词汇研究 成材 青海师范大学 词汇释义
  • 简介:商州世界”是贾平凹三十余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观照视点。从《商州初录》对商州世界的诗意抒写,到《小月前本》、《浮躁》等对商州社会精神躁动的审视,再到《高老庄》与《怀念狼》对知识者精神回乡的尴尬书写,直到《秦腔》与《高兴》中对乡土文明的终结与农民城市生活的记录,尽管视角或显或隐,或正或侧,贾平凹始终执着地以故乡商洛为用之不竭的源泉,其作品也由此勾画出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与乡土精神的嬗变历程。

  • 标签: 贾平凹 小说 商州世界: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