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论证古文尚书》是西汉以来长期流传的真古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古文尚书》珍贵的学术价值,如补充许多历史事实、订正旧籍引文之讹和纠正旧注之误等,用确切事例给予具体说明;同时也指出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被缀补、改动和增益的不恰当之处。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古文尚书》进行全面评论,提出了许多突破传统观点的新见解。

  • 标签: 真古文献 学术价值 流传过程 重新认识
  • 简介:《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以下简称《校注》)是敦煌文献丛书之一。全书由录文、校注和论述三部分构成。我们通过核对敦煌原卷(详台湾黄永武博士主编的《敦煌宝藏》,共140册...

  • 标签: 古文尚书 敦煌残卷 《校注》 “也” 古文《尚书》 “之”
  • 简介: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的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鷥的《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的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的定型。

  • 标签: 《古文尚书考》 《尚书古文疏证》 惠栋 阎若璩
  • 简介:<正>《尚书》传至魏晋,始有伪作羼杂其间,学人对此长期莫辨.至有清一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问世,才确征晋梅赜所献《尚书》搀杂赝品.然阎氏此著,学人多以《古文尚书疏证》称之.如《四库全书总目》、《清史稿·阎若璩传》、《书目答问》(张之洞)、《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新版《辞源》《辞海》等言及阎氏此著时均作《古文尚书疏证》.经考,《古文尚书疏证》系《尚书古文疏证》之误.

  • 标签: 《尚书古文疏证》 《古文尚书疏证》 《尚书》 《四库全书总目》 学人 《书目答问》
  • 简介:学界传统观点认为阎苦璩考证古文尚书》的真焦,出于羽翼朱熹,阐发程朱理学的动机。本文从阎氏《尚书古文疏证》所表现出的与朱熹学术思想的分歧,对宋儒图书易学的批判,对“虞廷传心”的考辨等方面,论证出阎氏的思想与理学已呈现出离心的倾向,显示了清初由理学的向汉代经学复归的思想历程。

  • 标签: 阎若璩 《尚书古文疏证》 朱熹 理学关系 学术思想 程朱理学
  • 简介:泰宁县城建筑至今有三分之一为明、清格局,尚书第位于明代住宅最集中的“明街”俗称“五福堂”,系明少保、兵部尚书李春烨在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所建的府第,虽几经沧桑,几易其主、但至今保存完好。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乃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仿传统的“三厅九栋”(九宫格式)形式.并列五幢,幢与幢以封火墙相隔,廊门相通,既独立又统一。它那巧妙的木构架、精美的砖刻、石雕和斗拱雀替、花舌等木作装饰,大厅气势、门窗风格和闺房下水洞,等等,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如今添了省内唯一的蜡像馆产生轰动效应,游人络绎不绝。几十尊蜡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尚书》同苗族的来源和历史有直接的关系。苗族是《尚书》反复提到的第一个民族群体。苗族的先人驩兜是用苗语和帝尧对话。《尧典》中的不少词、句需要用苗语或与苗族口碑传说比较才能顺利解读。《尚书》不单是汉文典籍,反映的历史也不单是汉族史。《尧典》的主要人物尧、舜、禹等也不仅是汉族。苗族的语言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复兴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女娲 制历 高祖夋
  • 简介: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 标签: 清华简 《金縢》 郑玄 《史记》 今古文
  • 简介:尚书》在研究先秦论说文及其说理特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其各部分的说理特色并不完全一致,但从说理运用的句式、依据、方式等方面看,整体上是处在一种萌芽阶段。在说理过程中,由于一定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意识到感情的注入,以及骈散结合的句式运用等,既增强了《尚书》说理效果,又使其说理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 标签: 《尚书》 说理 萌芽性 文学性
  • 简介:本文为校勘《尚书注疏》割记之赓续,所校版本包括敦煌写本、唐石经本、宋刊单疏本、宋刊八行本、宋刊经注本、宋刊纂图互注本、宋刊魏县尉宅本、蒙古平水刻本、元刊明修十行本、明永乐刻本、明嘉靖李元阳刻本、明万历北监本、明崇祯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清嘉庆阮元刻本等,分为五十题,主要讨论各本校雠改字及讹、脱、衍、误,各本特点及源流递嬗关系。对日本山井鼎、清儒浦镗、卢文招、阮元、近人张钧衡等校勘之得失多有论辩。

  • 标签: 尚书注疏 版本 校勘
  • 简介:嗨,我是刚来的简明小宝,我大哥是简明大力士,哥哥会讲作文,我会讲故事。我的故事可多了!有古今中外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名人成长故事……对了,还有小朋友特别喜欢的福二摩斯和柯小南破案的故事。别忘了,学习累了就到我的“故事屋坐坐”——听我给你讲故事哦……

  • 标签: 《尚书》 中学 讲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传说 成语故事
  • 简介:通过对《尚书》中出现的“性”字以及无性和降字句进行分析,发现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善思想。正是对人性可塑抱有乐观态度,夏商周三代才出现德治思想的早期萌芽。

  • 标签: 尚书 人性 德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16
  • 简介:今文《尚书》中玉凡12见,    一、大龟    九江纳锡大龟(虞夏书·禹贡)  今文《尚书》中,《说文·玉部》曰

  • 标签: 今文尚书 名物初探 尚书珍宝
  • 简介:本文为校勘《尚书注疏》各本之札记,包括宋刊单疏本、宋刊八行本、宋刊魏县尉宅本、蒙古刊平水本、宋刊纂图互注本、元刊明修十行本、明刊永乐本、李元阳本、万历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清刊殿本、阮元本等,分为四十八题,主要讨论各本讹文、脱文,各本特点及流变递嬗关系。对清儒顾炎武、卢文招、阮元、段玉裁等校书得失亦有讨论。

  • 标签: 尚书注疏 版本 校勘 避讳
  • 简介:《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 标签: 明代 吏部尚书 《明史·七卿年表》
  • 简介:尚书》这部重要的历史典籍,蕴藏着丰富的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德治思想实导源于此。它不但影响了先秦时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的治国方略,而且还影响广远,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文章从三方面对《尚书》德治思想作些抉隐发微的阐述。1.德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2.德治思想的主要内涵。3.德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德治 渊源 内涵 影响 尚书
  • 简介:<正>“弗”和“不”是两个意义相近的古汉语常用否定词,一直为语法学家所关注。《公羊传·桓公十年》何休注:“‘弗’者,‘不’之深也。”又,《僖公二十六年》何休注:“‘弗’者,‘不’之深者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马建忠《马氏文通》等宗何休之说。《广雅释诂》:“弗,不也,”《广韵》:“不,弗也。”《辞海》、杨树达《词诠》没有取何休说,却是按照《广雅》、《广韵》的解释说“弗”字义同“不”。丁声树先生《释否定副词“弗”、“不”》一文,列举了一百七十多个例句,证明上古汉语里“弗”、“不”用法不相同,说是校订了《尚书》的八条错误,又说弄清楚“弗”、“不”用法上的区别可以帮助人们决定许多

  • 标签: 不及物动词 带宾语 用法 形容词 说文解字注 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