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劳动就业政策的颁布实施解决了在劳动就业领域出现的矛盾和争议,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从我国劳动就业政策在我国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分析现阶段劳动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 标签: 就业政策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外来工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众多劳动的不懈努力,但为了减少成本的同时增加创收,越来越多的用工主体通过增加劳动工作时间来提高效率,对劳动休息权造成了严重侵害。宪法虽赋予劳动休息的权利,但未明确其定义,因此理论及实务界对劳动休息权的理解均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拟以宪法视域下劳动休息权的内涵为切入点,结合实践分析劳动休息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劳动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法律保护。

  • 标签: 劳动者休息权 保障 完善建议
  • 简介:摘要: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推广劳动教育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劳动教育主题调研,收集和挖掘爱岗敬业劳动故事,倾听广大劳动的真实声音,旨在尊重劳动人民,提高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进而完善人格、造福人民。“劳育实践人”寒假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跟据劳动教育内容划分的三种主要类型即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与江淮地区的三座城市进行匹配,展开劳动教育推广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在校园和社会蔚然成风。

  • 标签: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社会兴起。在消费社会,主体首要的身份是消费。消费身份的首要性导致消费社会劳动身份的失落。马克思所论述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的社会矛盾亦因为消费社会劳动身份的失落所消解。在消费社会,劳动阶级不再是政治的行动,而沦为政治的旁观者。劳动阶级不再为寻求社会而进行政治抗争;反之,消费不足的劳动成为社会排斥的对象。为保障消费社会劳动的尊严,只有通过在国家法律层面保障公民身份不被减等,促使消费社会的劳动成为集体行动的行动

  • 标签: []个体消费 消费旁观者 消费行动者
  • 简介:摘要:“自愿加班”在众多国内企业所采用的“996”工作模式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其实质是对劳动休假自主选择权及休息权的侵犯。总结该现象普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此现象中所透露各方面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强劳动权益的保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 要:疫情前校外教育机构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消息频频爆出,疫情下更是使得其线下业务雪上加霜,教育行业在用了一年多时间逐步复苏后,近期颁布的“双减”政策再次使教育行业陷入危机。部分校外教育机构则不得不采取内部优化的方式应对此次危机。教育行业动荡不安,校外教育从业者大量失业,学生家长退款无门,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教育行业的关注。本文将阐明教育行业动荡现状及对各方的权益影响,结合现有相关法律,探讨法律层面对各方权益的保障。以及还需要通过哪些方法来缓解行业动荡对各方权益的不利冲击。

  • 标签: 教育行业 校外教育机构 消费者权益 劳动者权益
  • 简介:摘要:承认只有与人联系才有意义。在劳动劳动中,劳动与技术世界实现了互相承认。一方面,技术世界承认劳动劳动创造技术世界,技术世界体现为劳动自身的意志。另一方面,劳动承认技术世界,技术世界作为一种观念渗透入劳动头脑中。

  • 标签: 劳动者 技术世界 相互承认理论
  • 简介:摘要:有关劳动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救济,本文从实务案例出发,分析在实务中,劳动寻求法律救济面临的真实情况,可以看出劳动与用工单位之间发生纠纷,仲裁等程序虽然缓解了法院的压力,但其环节过多,程序复杂而漫长,加之其与行政权联系密切,不利于劳动社会保障纠纷的迅速解决。以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社会保障争议亦有不足。以及现行举证责任配置不合理,劳动为雇主公司提供劳务,大多有不成文的规定,即没有订立书面合同,像工作量、劳动报酬等合同的重要条款也都是通过口头约定来完成的等等。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建议,如树立劳动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救济的观念;完善劳动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的立法保护、司法保护等等。

  • 标签: 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社会保障权救济
  • 简介:摘要:试用期即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劳动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考察的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是双方在正式确立劳动关系之前相互评定、相互适应,从而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处于弱势的地位,权益很难得到保护,甚至遭到一定的侵犯。本文详细分析目前存在于劳动就业实践中的侵权表现及原因,基于目前试用期制度,探讨如何保护试用期内劳动合法权益。

  • 标签: 试用期 劳动者 权益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现有的工伤争议程序分为两步,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赔偿。在申请工伤认定中,一般需要先行提交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但是在达退休年龄劳动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未达成统一的情况下,现有法律制度通过列举形式规定了劳动认定工伤的情形。但是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出现了“农民工”适用冲突、政策参保覆盖面有限、工伤待遇并未有统一规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阻碍笔者建议通过统一用人单位与劳动法律关系认定、新增专门的工伤保险项目、商业保险予以补充、制定工伤损害赔偿统一标准等措施予以解决。

  • 标签: 达退休年龄劳动者 工伤待遇争议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估我国噪声暴露劳动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及其时间和地区分布,为我国职业人群噪声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2至4月,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等数据库的各地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中噪声暴露劳动听力检测人数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人数,检索时间段设置为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28日,使用R 3.6.2软件计算合并噪声暴露劳动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34份数据,进行听力检测的噪声暴露劳动1 259 571人;研究时间涉及2015-2018年,地区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全国噪声暴露劳动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5%(96%CI:7.64%~11.64%);按照时间进行亚组分析,2018年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0.54%)最高,其次为2017年(10.17%)和2016年(9.21%),2015年(7.88%)最低。按照地区进行亚组分析,中部地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2.23%)最高,东部地区(10.21%)次之,西部地区(7.91%)和东北部地区(5.21%)最低。结论我国噪声暴露劳动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噪声暴露劳动听力保护,防止噪声聋的发生。

  • 标签: 听力损失 噪声,职业性 暴露 高频 Meta分析(主题)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本理念的愈加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也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劳动作为生产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健康安全问题也是近年来备受生产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如何实现劳动在工作中的安全作业,提升他们在工作压力下的身体素质,减少劳动患职业病的几率则是用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核心目的。本文介绍了用人单位加强健康教育的意义,并通过对劳动健康安全现状的分析,对健康教育的开展内容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用人单位 健康教育 劳动者 生命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欧洲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五维度问卷调查量表(EQ-5D)评价分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农业劳动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于2019年1至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衢州市开化县某农村3 507名农业劳动为调查对象,根据入选劳动有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将其分为观察组(424人)和对照组(3 083人)。采用EQ-5D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B超检查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观察组424人,年龄(66.29±7.21)岁,对照组3 083人,年龄(65.98±14.8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APRI评分分别为(0.74±0.51)和(1.04±0.5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肝纤维化I级375例和肝纤维化Ⅱ级49例,EQ-5D的5个条目总分分别为(6.86±2.21)分和(7.88±2.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0±1.17)分](P<0.01)。调查对象的视觉模拟评分直观式量表(EQ-VAS)得分与EQ-5D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616,P<0.01)。结论衢州市开化县某农村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农业劳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 标签: 血吸虫病 农业工人疾病 纤维化 生活质量 EQ-5D量表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提出,明确了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种类型。但是其地位却不容忽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目的性的原则,坚持发挥其功能性和社会性的优势,为国家培养具备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类型教育在功能定位上具有社会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在办学的定位上具有职业性市场需求和综合性的特征,而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具有实践性灵活性的特征。要发展类型教育就必须加强宏观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在微观层面上要扭转学校的办学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 标签: 类型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由于人口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我国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较为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状态中出现了较为创新的灵活就业,现阶段我国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具有外部化、多层次性、动态性、非正规性及多元化等特点,在灵活就业的过程中应构建健全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不断规范灵活就业的发展,通过三方协调机制能保证灵活就业者的根本权力,强化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灵活就业劳动的行政管理与监督,构建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及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国灵活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保证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我国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改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我国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完善措施,笔者针对我国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特点展开了探究。

  • 标签: 灵活就业 劳动关系 国内 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男女就业平等,但是由于男女自然生理结构差异以及自然家庭问题等,导致企业对女性劳动存在一定的歧视,需要在未来大力宣传女性权益,提高法律威慑力,构建系统的监督机制与诉讼机制,对社会存在的女性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 标签: 就业歧视 女性权益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