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旦增仁青 苗恒 次旦央吉 德吉 赵明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 100044,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拉萨 850000,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 8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居住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藏族初中学生角膜生物学参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5月采集长期居住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1 784名藏族初中的性别、年龄、年级等基本信息及角膜生物学参数,采用电脑随机数字分配法随机选取每位受检者单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共有690名藏族初中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66眼,女324眼;12~15岁461眼,16~20岁229眼;左、右眼各345眼。采用SIRIUS天狼星三维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受检者双眼角膜最薄点厚度(TCT)、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虹膜角膜夹角、模拟K1、模拟K2、角膜最薄点位置。采用直方图和Q-Q图法分析除角膜最薄点位置外的其他各角膜生物学连续变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眼别间各生物学参数的差异,并通过文献复习与其他民族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藏族初中学生中右眼ACD为(3.31±0.27)mm,左眼为(3.26±0.26)mm,不同眼别间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5,P=0.012)。受检者中右眼TCT、CCT、虹膜角膜夹角、模拟K1、模拟K2分别为(504.99±30.73)μm、(509.10±35.82)μm、(47.45±5.70)°、(43.15±1.89)D、(44.16±2.29)D,左眼分别为(503.34±29.22)μm、(508.36±28.75)μm、(47.86±5.88)°、(43.06±1.40)D、(44.16±1.53)D,不同眼别间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ACD和虹膜角膜夹角值明显高于女性,模拟K1和模拟K2值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间TCT和C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15岁组间与16~20岁组间各角膜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眼中右眼角膜最薄点主要分布于颞下象限内,左眼主要分布于颞上象限内。结论久居高海拔地区的藏族初中学生的部分角膜生物学参数可能与其他种族人群存在差异。眼科医生在对久居高海拔地区的藏族青少年进行角膜和屈光性疾病诊治时应据此做出适当调整。

  • 标签: 高海拔 藏族 角膜 生物学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索参与式教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课堂对提升六年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方法 : 选取练塘镇颜安中学初中六年级四个班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学校进行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实施青春期性教育,进行干预前后的2次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男性性心理健康水平平均值3.58,女性性心理健康水平平均值为3.59,显著性(双尾)的值大于0.05,说明男性、女性初中的性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比较研究对象性心理健康干预前测与后测差异, 干预后的初中性心理健康水平在各维度方面均高于干预前的初中性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均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对提升六年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效果。

  • 标签: 参与式教学 青春期 性教育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提出规范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强化实验课堂管理和个人防护意识、规范生物安全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等改进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效预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 标签: 生物化学检验 实验教学 生物安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呼出气在线分析系统筛查苯暴露小鼠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3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m3)、3、32、324、648、1 296 mg/m3六个组,采用静式吸入法进行苯染毒28 d。染毒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小鼠血浆染毒HL60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次电喷雾电离源高分辨质谱(SESI-HRMS)收集小鼠呼出气数据,进行苯代谢产物和氧化应激小分子代谢物的靶向分析,并筛查呼出气中苯暴露及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苯暴露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白细胞(WBC)的下降最为显著,32和324 mg/m3组的WB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7.76%和52.87%(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324 mg/m3组中小鼠外周血细胞的GSH含量降低了13.16%(P<0.05),324 mg/m3组小鼠的血浆处理HL60细胞后MDA含量增加了18.11%(P<0.05)。小鼠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苯三酚和反-反式粘康酸(t,t-MA)4种苯代谢产物,可作为苯暴露生物标志物(R2>0.8,P<0.001);5种氧化应激相关的小分子代谢产物(ω-羧脂肪酸C5H10O3、ω-羧脂肪酸C6H12O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的峰值强度随着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与WBC数量降低呈负相关(P<0.001),可作为苯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结论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苯三酚和t,t-MA可作为苯暴露标志物;ω-羧脂肪酸C5H10O3、ω-羧脂肪酸C6H12O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可能作为苯效应标志物。

  • 标签: 代谢 生物学标记 呼出气直接质谱法 血液毒性
  • 简介:摘要长段气管病变主要由狭窄、感染、外伤、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切除病变组织或狭窄部分并行端端吻合是其治疗的金标准,但该治疗方案被证明仍存在较大的限制条件。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效果可期的医学替代治疗方法,支架材料的选择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内外研究者的不断探索,生物材料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组织工程气管的相关研究。组织工程可降解支架材料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物质材料支架以及人工合成聚合物材料支架。可根据需要对支架材料进行改性或复合以提高支架的生物性能。此外,随着生物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生物材料可被更好地组合运用。生物可降解支架以其高分子性能已成为组织工程气管领域研究的新方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气管 生物可降解支架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化学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从我院共计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内从我院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生物化学检验,比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指标检查结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水平均较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各项血脂指标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诊断期间应用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效果突出,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安全性高,且操作简单,值得应用在临床中并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生物化学检验 血脂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两种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的生物剂量,并与传统临床质子放疗生物剂量相比较。方法使用粒子模拟工具(TOPAS)分别在水箱和两例患者模体(脑部和前列腺)计算物理剂量、剂量平均LET (dose averaged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d)和径迹平均LET (track averaged 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t)的全空间分布,并根据两种不同机制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生物剂量DoseLETd和DoseLETt,计算传统临床质子生物剂量(Dose1.1)时取相对生物效应为1.1。在水箱中对比3种生物剂量的差异,在患者模体中为了量化3种方法的差异,根据物理剂量大小选取3个点(D1、D2、D3)的生物剂量相比较。结果水箱中DoseLETd和DoseLETt随水深度变化表现趋势一致,在质子束射程末端均高于Dose1.1。在患者模体中,DoseLETd和DoseLETt最大差异为10.08 cGy,相对差异<5%。DoseLETd和DoseLETt与Dose1.1相比,在脑部肿瘤靶区最大差异分别为71.97和61.91 cGy,相对差异<25%;在前列腺肿瘤靶区内最大差异分别为25.95和19.96 cGy,相对差异<12%;但在靶区外差异很小,脑部和前列腺肿瘤靶区外最大差异分别为5.99和9.92 cGy,相对差异<5%。结论基于LETd和LETt的两种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的生物剂量在水箱和患者模体差异很小,但与传统临床质子放疗生物剂量相比时在高剂量区有很大的差异。

  • 标签: 蒙特卡罗 质子 生物剂量 平均传能线密度
  • 简介:摘要:薯蓣皂苷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根据薯蓣皂苷元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以薯蓣皂苷元为起始原料采取酯化、还原等化学反应进行适当结构修饰,得到多种类型的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可减少薯蓣皂苷元的毒副作用,增加其抗血栓、抗炎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药理活性,使薯蓣皂苷元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为薯蓣皂苷元更进一步的研究及利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标签: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 合成 生物活性 抗血栓 抗炎
  • 简介:【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越来越发达,以及现代化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的迅速爆炸、信息量爆炸式的增加,亟需一种高效率的系统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这些信息实施综合处理,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在各种行业和领域中被应用并进一步普及。本文将通过对于生物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性地探讨生物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医疗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和其发展。

  • 标签: 生物医学 信息技术 应用发展
  • 简介:摘要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等冠状病毒均能导致人类严重呼吸道疾病,给世界各国公共卫生和临床救治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也对病毒致病机制的解析、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出了迫切需求。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合成快速、基因构建准确和容易获取突变等特点。因此,合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也正被用于冠状病毒的研究,以加速致病机制的解析以及相关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但是由于某些冠状病毒本身具有高致病性和强传染性等特点,以及合成生物学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基于合成生物学方法研究冠状病毒可能产生新的生物安全隐患。建议基于合成生物学方法研究冠状病毒应加强其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研究规范、强化审批以及加强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此类研究的生物安全从而尽可能规避风险,发挥此类研究的优势。

  • 标签: 冠状病毒 合成生物学方法 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 监督和管理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内近八成人口暴露于单一或多种病媒生物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中,这也是病媒生物传染病在全球疾病构成与死亡构成中占比始终处于高水平的根本原因。全球传染病负担中,约有17%为病媒生物传染病,每年致死病例数达数十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极为重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本文主要就相关工作开展体会进行报告。

  • 标签: 病媒生物 传染病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3D生物打印的组织工程技术进行气管重建在当前已经成为对于长段气管损伤后进行修复的一种理想化的方法,而如何选取打印材料制造出合适的组织工程气管是保障气管移植物能在人体完美存活的关键。生物墨水是一种生物制造技术制造的,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细胞配方,其对3D打印组织工程气管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寻找一种拥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够打印出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生物结构的生物墨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不同材料制成的生物墨水的优缺点、当前的应用现状以及3D打印组织工程气管的临床实际运用进行综述,以促使早日能够实现组织工程气管的临床转化,系统化的投入实际的临床应用。

  • 标签: 组织工程 气管 生物墨水 3D生物打印
  • 简介:摘要:药品是预防、治疗疾病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对药品的药物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药品制造生产之中药物存在较多的化学物质,这些药品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当前的药品制造生产已经更加关注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制药不仅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制药流程,同时也能降低药品的副作用,对缩减制药成本也是极为有利的。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分析了生物医药行业的特征以及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以供参考。

  • 标签: 生物技术 生物制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1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并选取同期遗传背景、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提取DNA,采用Sanger一代测序法对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行CYP2C19基因全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测序以筛查CYP2C19基因变异。统计冠心病患者的基因变异发生率,并与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和健康体检者的测序结果比较,以确定该基因变异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多态性。使用PolyPhen-2预测软件对基因突变进行有害性分析,以预测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在人正常肝脏细胞HL-7702中转染相同剂量的CYP2C19野生型质粒及筛查发现的CYP2C19基因突变质粒。转染24 h后,检测各组的CYP2C19蛋白酶表达量。将肝脏S9蛋白与氯吡格雷共孵育后作用于血小板,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人血管舒张剂激活磷蛋白(VASP)活性。结果共纳入1 493例冠心病患者和1 022名健康体检者,其中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为(64.5±10.4)岁,男性1 129例(75.62%),健康体检者的年龄为(64.1±11.0)岁,男性778人(76.13%)。共在12例(0.80%)冠心病患者中共发现了5个CYP2C19基因突变,即4个已知突变T130K(1例)、M136K(6例)、N277K(3例)、V472I(1例)和一个新发突变G27V(1例),未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相应基因突变。T130K、M136K为很可能有害突变,G27V为可能有害突变,N277K和V472I为良性突变。体外研究发现,M136K基因突变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野生型低24.83%(34.75%比59.58%,P<0.05),磷酸化VASP水平比野生型高23.0%(1.23比1.00,P<0.05)。而G27V、T130K、N277K、V472I等4个基因突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及磷酸化VASP水平与野生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共筛查出5个基因突变,即G27V、T130K、M136K、N277K、V472I。体外研究发现,CYP2C19基因突变M136K可增强CYP2C19蛋白酶对氯吡格雷的活化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率,为功能获得型基因突变。

  • 标签: 冠心病 氯吡格雷抵抗 抗血小板聚集 基因突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