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50年代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时代的木器,经受了二千余年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的侵蚀,木胎极度腐朽,绝对含水率高达1562%,其强度根本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水中保存。采用蔗糖溶液浸渗加固木器的木胎,克服了其它方法不易渗透或对漆皮有重大损伤的缺陷。它对不同含水率、不同树种都能适用,而且还具有可逆性。该方法设备简单、工艺简便,极利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出土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 简介:为了保护西汉放王岗出土木器,在研究木器保存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沙埋自然干燥法处理两件耳杯.处理定型后的耳杯,器形无变化,色泽光亮.脱水及保护效果明显.

  • 标签: 饱水木器 漆耳杯 自然干燥法
  • 简介:<正>辽代马直温夫妻合葬墓位于北京市大兴京开公路西红门段东地,1979年10月在进行基建工程中发现此墓。墓中除出土有墓志(青石质)、瓷器、唐代及北朱的铜钱外,还发现一批木俑及盛放骨灰用的、关节可以活动的人型木偶。这些东西在北京出土的文物中是很少见的。十二生肖木俑,现存十一件,通高36.5~40厘米,系柏木圆雕,戴冠,着方领大袖袍服,执笏。生肖雕刻于冠上。十二辰中缺“戊狗”。大型活动关节木偶(系真容木雕像)二躯。男女各一。其中女像仅存残肢;男像亦

  • 标签: 脱水试验 木俑 木偶 饱水木质文物 细胞壁 木材
  • 简介:2004年安徽天长汉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木器,安徽博物院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了脱水处理。但此次脱水不够彻底,造成部分漆器在修复后发生了漆膜起泡、开裂等现象,亟须重新脱水处理。2012年安徽博物院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尝试1%表面活性剂+40%乙二醛溶液浸泡方式重新处理这批漆器,取得了较好的脱水效果。实践说明,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木器的渗透性,尤其对于需要重新脱水的木器具有较好的作用。本次采用的脱水方法为木器脱水保护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

  • 标签: 天长 漆木器 表面活性剂 脱水
  • 简介:南京工业大学采用分子组装技术制备的环保型纳米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在上周举办的2005中国(上海)国际纳米技术与应用喂览会上格外引人关注。这一产品的出现,有望改变国外水性木器涂料在中国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该产品被授予本届展览会银质奖。

  • 标签: 水性木器涂料 水性聚氨酯 纳米技术 木器漆 露头 国产
  • 简介:与其它的水性涂料一样,水性木器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会引入空气,并产生气泡;另外,某些树脂在成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也会产生气泡;漆膜涂布过程中,会将基材空隙中的气泡置换出来。水性木器中含有的表面活性物质会促进并稳定气泡,这类物质包括:

  • 标签: 起泡 消泡 水性木器面漆 化学反应 低分子量 基材润湿剂
  • 简介:专家朱万章先生叙述了一类新型的室温固化双组分水性木器。添加少量特殊固化剂使水性木器的综合性能有了极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有比单组分漆好得多的附着力、耐水性、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抗粘连性、耐污渍性、耐磨性和更高的硬度。该双组分两组分混合极易,配后的适用期奇长——室温下可达15天以上,这是任何其他双组分都无法比的,其综合性能完全可以和溶剂型相媲美。

  • 标签: 水性木器漆 室温固化 双组分 综合性能 耐化学品性 耐溶剂性
  • 简介:甘肃出土木器依据形态与结构划分,属于典型的糟朽木器类型,材质外观特征与特性明显。制作材质鉴定表明,基本类型有①松科云杉;②松科冷杉;③柏科圆柏。通过对糟朽木器形态类型、结构属性、影响因素及发生改变原因剖析,指出了糟朽木器材质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转折性根本改变后(含水率远低于纤维饱和点),即将面临第二阶段的转折性根本变化(含水率略高或接近于平衡含水率),而这一阶段的改变结果对器物将是毁灭性的;为了避免出土器物在短期内形态发生剧变,运用生物切片、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对木质纤维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与结构病害腐变结果相吻合。选取与糟朽器物同期考古出土的糟朽棺板木作为分析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容积重、含水率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测得糟朽木器降解损失超过50%,含水率约为10.5%,力学强度指标与正常材质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且相对差异较大,最大约为正常木材强度的60%。对比分析结果,得出了结论:①糟朽木器的形态与结构状况与实验生物切片分析、电镜显微结构观察和研究结果相吻合,同时材质成分、容积重与力学性能测定结果为上述分析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②致使糟朽木器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是胎木含水率,其值是非恒定的并随外部环境而改变,因此含水率可用于反映糟朽木器的材质特性;③纤维饱和点与平衡含水率是影响、衡量和评估糟朽木器形态与结构的两个重要的物理参数;④鉴于糟朽木器的材质特性,后期保存应尽量避免与水分的直接接触,需要严格控制其胎木的含水率,且维持恒定、稳定的保存环境,这点对后期糟朽木器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糟朽木器 结构 形态 胎木含水率 纤维饱和点 平衡含水率
  • 简介: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工艺清湛,至明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明式”。当人们将探索家具史的触角再向前延伸到楚墓中出土的几千年前的精美几时,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沉睡墓底的楚文化艺术珍品,依然能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层层波澜,本文仅就几的产生和用途、楚墓几所具有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反映的社会意识、对后世家具的影响等等,做一探讨性的阐述。

  • 标签: 漆几 楚墓 明式 民族风格 向前延伸 造型特点
  • 简介:觚是夏、商两代的重要礼器,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卞家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漆器,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中数量最多的觚,尤其引起关注。本文作者曾根据夏代的重要礼器——封项盎、爵、觚的传播路线,提出了夏文化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的看法。良渚文化觚的出土,对照二里头文化的觚数据,再一次肯定了良渚文化与夏文化之间的嫡系血缘关系。

  • 标签: 良渚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卞家山遗址
  • 简介:楚系墓葬出土案略论聂菲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至明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当人们将探索家具史的触角再向前延伸到楚系墓葬中出土的精美家具时,会惊奇地表现;这些沉睡墓底2000多年的艺术珍品,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年代较早,无疑是中国木家具体系主要源头,...

  • 标签: 曾侯乙墓 墓葬 拦水线 《艺文类聚》 河南信阳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为防止长沙走马楼出土水竹简遭受霉菌侵蚀,用观察不同防霉灭菌剂在不同培养基上杀灭和抑制霉菌效果的方法,筛选出菌毒清、霉敌、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四种防霉灭菌剂.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杀灭、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效果显著,有效期长,对文物安全,用量少,产品易得,对水中的霉菌和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均可作为水竹简和木器的杀菌、防霉用剂.

  • 标签: 竹简 霉菌 防霉剂 灭菌剂
  • 简介:冬季气候干燥。发丝经常四处乱飞、和别人非亲密接触时也会“触电”。美发师告诉我们.一般头发中含有约15%的水分,在干燥季节.水分容易流失,一旦水分低于10%.头发立刻就会用静电来提醒你。

  • 标签: “触电” 头发 水分 美发师 干燥
  • 简介:《楚墓出土几艺术略论》简评刘彬徽刊于《南方文物》1992年第2期的《楚墓出上漆几艺术略论》对丰富多彩的楚文物中一个门类──几.进行了资料的综合整理与专项研究,选题很好,用功亦勤。此文特点有三:1、资料收集比较全面,为深层次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2、...

  • 标签: 楚墓 漆几 刘彬徽 专项研究 深层次研究 资料收集
  • 简介:介绍了长兴公司近期研发的高清透型水性丙烯酸乳液及其应用于水性木器的封闭底漆、打磨底漆及面与整个体系的搭配。

  • 标签: 丙烯酸树脂 木器漆 打磨 底漆
  • 简介:通过对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纱残片的科学分析,可以得知该纱残片内部的使用材料为桑蚕丝,其外再髹大漆;编织结构为典型经编纂组结构;其表面可装饰红色朱砂矿物颜料。楚、汉这一类纱冠情况概基本如此。同时,结合以往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推测纱冠这一形制,或起源于楚国,并沿用至汉及后世。

  • 标签: 漆纱 纂组工艺 朱砂染料 楚文化
  • 简介:消费者对居住环境不仅要求舒适时尚,更重要的是要健康环保。据权威机构2004年的调查显示,69%的消费者对木器最为关心的是健康环保功能。为此,最近广东华润专门研发推出了一款新品——3:1:1健康木器。与市面上现有的木器相比,该健康木器的配比从传统配比“:固化剂:稀释剂”=“2:1:2”改为“3:1:1”。从而大大降低了木器中的VOC等有害挥发性物质含量。该产品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 标签: 木器漆 健康 广东 居住环境 权威机构 物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