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正>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二《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中提到:“经费之大,其流有三.军食一也,军衣二也,内外官月俸及诸色资课,三也.”由此可见军衣消费在唐代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很难知道唐代军队衣装的实际情况,但是敦煌文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这些文书,或许我们能够增加对唐代军衣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具体地了解到唐代服饰的某些侧面,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 标签: 敦煌文书 唐代服饰 衣物 军队 重要地位 士兵
  • 简介:<正>丝绸之路——这条联结亚非欧三洲的千年古道、遐迩闻名的“文化运河”,不仅是古代人类东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证言,而且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混融的巨大熔炉。当您作一次“丝路”行旅,漫步于各石窟寺时,一定会发现丝路石窟壁画中有着千姿百态的荷花形象。它们或堆于佛像下构成“莲花座”;或执于佛手中寓意“拈花示众”的金色莲花;或洒于画面内形容“莲花藏世界”等。它们以各种形式分布于壁画、龛楣、边饰、藻井内,并以那纯洁无瑕的倾城之貌形容彼岸世界的富丽堂皇,以表示佛国的“西方净土”,净化着朝拜者的灵魂,给人以理性的启迪,美感的享受。

  • 标签: 石窟壁画 荷花 丝路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各民族
  • 简介:孙中山是著名的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是唯一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我国邮票上。民国初年,他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光复纪念邮票上。但随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方不承认他的贡献和地位,他的形象·直没有出现在邮票上。但是孙中山的继续奋斗和探索,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成为人民心中的领袖。1925年利、中山逝世后,被民众自发地尊为“国父”。随着国民党政权统一全国,孙中山的地位得到了官方承认,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发行了相关的邮票。孙中山的“国父”地位随之得到更普遍的认可。抗战期间,他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象征,并在1940年被正式尊为“国父”。此后,“国父”形象多次出现在各种邮票上。抗战胜利后,孙中山和中山陵的形象升华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本文从民国时期的邮票入手,通过分析邮票上的孙中山形象,展示了他成为“国父”的过程,及“国父”形象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也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大量发行孙中山像邮票的政治目的。

  • 标签: 孙中山 国父 邮票 国民党
  • 简介:本文对南朝墓壁画的羽人、神仙形象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了南齐墓壁画中羽人和神仙的特点,反映的观念及其社会背景。

  • 标签: 南相 羽人 神仙
  • 简介:收藏、科研、教育被公认为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在国际博物馆16届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

  • 标签: 博物馆 城市形象 建筑风格 历史文化 城市文化
  • 简介:1876年,因云南马嘉理事件,郭嵩焘被钦派出使英国,前往英国道歉,同时出任常驻英国大使(后兼任驻法大使)。郭嵩焘以日记形式记录下了他在出使期间的所见所闻,包括他所见的各国博物馆的情况,为我们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博物馆的形象。本文通过对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录的有关博物馆方面的材料做一个细致的整理,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去“恢复”当时的西方博物馆,构建郭嵩焘眼中的十九世纪西方博物馆形象

  • 标签: 郭嵩焘 伦敦与巴黎日记 博物馆
  • 简介:<正>郪江位于四川三台、中江二县的交界处,今为三台县安居区郪江乡政府所在地。郪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曾为蜀王朝治下的郪国的首邑,因而传下了“郪”这样一个古老的地名。从汉代到南朝前期,除去西晋一段不长的时间外,这里都是郪县治所,所以才在今郪江场周围留下了大量汉代崖墓等遗存。

  • 标签: 崖墓 郪江 汉代建筑 耳室 壁柱 天花
  • 简介: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胡人形象大致可以归为胡商、胡兵、胡奴(随侍、门吏)、杂耍艺人、羽人五大类,其中胡奴出现最多,这或许与其地处边郡,战事频发,战后俘虏转化为奴仆有关。汉代民众看待胡人是一种非理性、不平等的态度:一方面将其贬斥为"夷""戎狄""虏""胡"等少数族裔;另一方面因胡人异于汉人的奇特外貌将之视为"祥瑞",与瑞兽一起受到民众的崇奉。胡人被赋予某种超越现实的神灵属性,以神仙的身份跻身于仙界,体现了汉代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

  • 标签: 陕北 汉代 画像石 胡人
  • 简介:南宋邓椿的《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 标签: 宋徽宗 画继 邓椿
  • 简介:唐代以来,摩醯首罗天形象逐渐适应中国的审美观念。明清时期,“菩萨相”类型的摩醯首罗天常见于水陆画中,其形象带有浓厚的汉地风格。“菩萨相”类型的摩醯首罗天可以追溯到高昌回鹘时期的柏孜克里克第17窟中的形象,该窟中的摩醯首罗天应是内地文化影响的结果。

  • 标签: 摩醯首罗天 “菩萨相”类型 高昌回鹘
  • 简介:狗娃子票是新疆地方纸币,分新老两种。老狗娃子票面额红钱一百文合银二钱五分(辅币),发行年份为民国3-4年(1914-1915年),发行数量为103.3万余两。发行部门为新疆财政司,流通于迪化、伊犁两道及南路阿克苏道。此票是道林纸石印,横式,用红、蓝、黑三色套印,图象粗糙模糊。正面图案是左右两侧各站立一只绿色狮形兽,似狗,故民间称为狗娃子票。

  • 标签: “狗娃子票” 新疆 地方纸币 面值 发行量 图案设计
  • 简介:本文列举婆罗门教神祗在敦煌壁画中的各种存在形式,阐释这些形式的代表意义,出现原因和它们在宗教传播学上的功用。

  • 标签: 莫高窟 壁画 婆罗门教 神祇
  • 简介:非洲面具艺术中的动物形象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为企望获得助佑、慰藉心灵、祈求福祉、彰显等级进行的再创作和再建构,其寓意取自生灵世界万象,源于传统宗教信仰,并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望。丰富的动物形象及其文化涵义折射出非洲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心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追求等等,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现实与虚幻的相互沟通和彼此交融。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非洲面具为例,试析在多变的外在形式特征的审美观照下,各类动物形象所蕴涵的非洲传统文化语义及其艺术表现特质。

  • 标签: 非洲 面具 艺术
  • 简介: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服装形制从初期简单的遮身蔽体,逐渐发展完备。夏商时期,各阶层服装有区别但服制差别不大,都为窄袖短衣;西周晚期,奴隶主阶级服装袖部变宽,衣渐长,服制开始分化;春秋战国时期,服制形成窄袖短衣和长衣大袖这两大类型,并且各阶层服制固定下来,成为人们的身份标志,服制阶级性形成。

  • 标签: 先秦时期 衣服形制 阶级 等级
  • 简介: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华文明 形象 史学 工程
  • 简介: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在德国的中部,具有高度分层的社会统治阶级模式。正如在Leubingen和Helmsdorf发现的著名墓葬以及在Bornh9ck新出土的墓葬所证明的那样。为调查乌尼蒂茨军事组织,该文对这一区域出土的众多武器提出新的解释。德国中部的这些遗存和它们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战士英雄"到形成在组织精英领导下有组织的专业军队的转变。

  • 标签: 青铜器时代 文化 军队 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