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特征上;并将积极过去自我知觉为近,消极知觉为远。主观近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自我评价,远对现在自我评价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自尊,将来自我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 标签: 时间自我评价 过去自我 现在自我 将来自我 主观时间距离
  • 简介:时间维度在OLAP中是一个使用很频繁概念,通常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义和架构,使其不仅能够满足现有基于时间分析需求,还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本文主要以SQLServer2005为平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时间维度常见设计方法,并对其在OLAP中架构方式进行了简单阐述。

  • 标签: 时间维度 OLAP 设计方法 时间分析 可持续性 可扩展性
  • 简介:摘要:时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是人发展基础空间。本文对理解时间维度进行综述。通过对时间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大多学者从自然时间、社会时间角度去理解时间,因此,笔者对自然时间、社会时间概念简单综述。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并不可以截然割裂,只是便于理解情况下,作此划分。对理解时间维度文献进行综述,为后期对时间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时间 自然时间 社会时间
  • 简介:任何文化都存在于一定时间中,文化安全在时间驱动下发生变化,时间因素对文化安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会侵蚀、威胁文化安全,文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递进分析。首先,时间通过对社会结构改变而对文化安全产生了显性影响。时间结构和时间维度变革,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后果:文化商品化和碎片化;人文主义衰微,文化自主性受到威胁;时间问题带来了价值秩序重构,短期性和即刻满足受到偏爱;文化失去批判能力,成为娱乐。其次,时间自身及其围绕它变化对文化安全产生了隐性但却是根本性影响。在多变且不确定情况下,行为主体对时间感知和与之关系都是疏离,这种脱位意味着文化被从其扎根环境中抽取出来,文化根基被削弱、文化空间减少,从而使文化失去发展自身权利和能力,高度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过度磨损文化再生产能力。最后,关于文化能动性问题,即是否存在着文化对时间反作用力。其结论是,文化是时间背后“沉默规范力量”。这样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文化安全议题自觉性,从文化之中寻求文化安全问题解决办法。透过时间视角,可以看到一定文化稳定性是文化安全重要保障。在快速变化现代社会中,文化安全议题尤显重要。

  • 标签: 文化安全 时间维度 文化认同 文化的能动性 文化的反思性 文化的延续性
  • 简介:边防情报时间—效用"维度分析就是以时间维度、效用维度为轴,研究不同时间节点边防情报效用价值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以指挥决策时间点为参照,分析时间对边防情报效用影响情况,总结"时间—效用"维度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并进行"时间—效用"维度分析运用范围及流程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边防情报工作提供了规划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时间—效用"维度分析运用时应与其他维度相结合、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达到分析过程更加全面和详尽化。

  • 标签: 边防情报 “时间—效用” 维度分析
  • 简介:马大康、叶世祥和孙鹏程合著《文学时间研究》一书结合具体文学现象,对文学时间问题作了深入探讨,阐释了文学时间特性即“封闭性”、“现实性”、“包容性”、“双重个体性”以及既“异在”又“属己”性,同时又从怀旧、悲剧、庸常生活和后现代等方面探索了文学时间生存维度,拓展了丈学时间研究空间,对文学时间研究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

  • 标签: 文学时间 马大康 《文学时间研究》
  • 简介:近中之远,远中之近,这是一个悖论,它支配着我们现在重新探讨昔日文化遗产,并用现代术语复现它们所做全部努力。保罗·利科[1]一本届(2016年)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学术主题“时序”二字来自于杜甫《春日江村》中两句诗:“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这两句诗气象宏阔,意境幽远,引人生发空间与时间之思:乾坤万里,时序百年,空间之有限与无限,时间之须臾与永远,人世之实存与虚无,

  • 标签: 时间维度 时序 漆艺 品味 当代 有限与无限
  • 简介:情境模型时间维度研究是目前文本阅读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范式和技术手段证明了时间维度在情境模型建构中重要作用,并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从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发展做出了展望。

  • 标签: 情境模型 事件指针模型 时间维度 语言动态模拟观
  • 简介:时间维度分析贸易本土偏好产生原因,并构建消费者偏好效用模型,探究本土偏好贸易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当贸易成本以时间成本形式存在时,在消费外国产品时间成本较大或消费本国产品时间成本较小情况下,本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消费本国产品,从而产生本土偏好贸易;贸易本土偏好程度不仅取决于国内外时间成本差异,还取决于影响个人资源禀赋分配生产率创新。这一结论为我国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进贸易强国目标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本土偏好 时间成本 劳动生产率 贸易条件
  • 简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同时,现代社会存在严重分配不公,这是产生贫富差距重要原因。马克思从政治哲学角度历史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秘密,即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除睡眠、饮食等基本生活时间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几乎占据了工人时间全部,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流程中工人不具备获得自由时间条件。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基本生活资料,马克思从人学角度指出,分配正义仅仅是充满政治激情伦理谴责,无产阶级要获得自由与全面发展条件,必须在人类解放过程中赢得自由时间

  • 标签: 自由时间 政治哲学 分配正义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在三式会计被郑重提出并被公众日益重视情况下,由不同层次几何范式奠定单式会计、复式合计与三式合计,共同构成了会计理论基础范畴。本文旨在通过会计演进历程,研究会计与几何范式关系,并对会计形式如何演进,以符合今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给予较系统、全面的探讨。

  • 标签: 几何范式 会计维度 三式会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引入时间观念,立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和全程性多年周期训练计划宏观理论视野,多维综合认识运动员协调能力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现代医学等研究结论,把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过程划分为彼此相连五个阶段,深入探讨各阶段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特点,挖掘其阶段划分思想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一步认识运动员协调能力瞬时性、延时性和长时性发展特征,为把握运动训练规律和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周期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运动员 协调能力 时间维度 协调耐力 宏观协调能力
  • 简介:网络舆情是网络社会搭向现实社会之间桥梁,政府对网络舆情治理实质上就是对网络社会治理。通过分析网络社会社会原子化特征及风险社会特征,分别从独立性、可靠性、参与性和一体化四个维度分析网络社会与政府治理之间关系,可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路径。这种运用社会学视角来探析政府对网络舆情治理路径,能够跳出传统网络舆情政府治理技术性思维框架,对净化网络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理论意义。

  • 标签: 网络社会 政府治理 社会原子化 风险社会
  • 简介:唐代小说高度艺术成就取得,离不开小说作者对叙事时间维度自觉关注,从六朝至唐以来仙道小说中时间流逝节拍非等速性呈现及其意蕴、"转世""谪世"模式对唐代小说叙事时间丰富和人生情味加强、叙事时间中对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合理安排造成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考查唐代仙道小说叙事中独特时间维度

  • 标签: 唐代小说 叙事 时间维度 时流 “谪世” 故事时间
  • 简介:为确保增安型电机安全运行,介绍了增安型电机tE时间、启动时间及保护时间含义,用公式、曲线方法分析了三者相互关系和影响它们决定性因素,并对增安型电机各状态下保护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了一种利用发热限制曲线及计算机使其具有直接与间接温度保护较为理想保护方法.

  • 标签: 增安电机 TE时间 发热限制曲线 启动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鼠正常肺组织在重离子射线暴露后不同时期、不同暴露剂量下转录水平表达改变,为寻找重离子放射敏感基因、研究重离子放射效应与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时间梯度实验:采用14.5Gy碳离子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肺野照射,分别于照射后3天和1、3、24周提取肺组织总RNA。剂量梯度实验:采用0、7.5、10.5、12.5、14.5、17.5、20Gy重离子射线照射后1周提取肺组织总RNA。两组实验均行全转录组芯片检测。结果重离子射线14.5Gy照射后急性期(3天)、亚急性期(1周)、炎症期(3周)、纤维化期(24周)小鼠肺部全转录组基因表达主成分分析出现各阶段差异性分离;其中以照射后3天基因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照射后1周与其余各时间点均一性最高。细胞凋亡是重离子照射后肺组织主要细胞死亡类型,以Phlda3为中心Gdf15、Mgmt、Bax相互关联基因是放射敏感基因(R=0.76,P<0.001)。结论本研究为重离子照射后正常肺组织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了转录水平依据。

  • 标签: 重离子 肺组织损伤 转录组测序 细胞凋亡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与患者入院时病情关系,提出针对性入院宣教方式。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神志清病人180例,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入院时轻度不适患者97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79%)。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83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5%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结论应针对病人入院时不同情况、区别不同时间,采用灵活入院宣教方式及内容,以使入院宣教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要求把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作为入院宣教内容不可缺少一部分。

  • 标签: 入院宣教 时间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