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党群沟通的问题实质在于了解它能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种影响是党群沟通发挥整体功能的一种体现。党群沟通功能的发挥,最终要依赖于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在探讨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时,既要从结构要素本身的定位出发来考察相互联动中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拘泥于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增益。这样,才能完整、正确地理解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群 沟通机制 结构要素
  • 简介:文章阐述了古代藏缅关系、近代藏缅关系、当代藏缅关系,指出重视发展与缅甸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边疆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边防的巩固和国家安全。

  • 标签: 中国西藏 缅甸 关系 安全
  • 简介:“窝车库乌勒本”作为满族说部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文本,因其神圣的地位,多由氏族中的萨满来讲唱,处处可见萨满教文化的痕迹,也存留了大量满族及其先世的历史、文化.从“窝车库乌勒本”与萨满文化的关联,“窝车库乌勒本”文本内部的关联及记录下来的丰富内容,我们试图探究史诗发生的地点、流传的地域情况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我们发现作为萨满史诗,“窝车库乌勒本”的确有很多与史实相契合之处,也有让我们很难辨别之处,毕竟史诗与史实是有区别的.

  • 标签: "窝车库乌勒本" 萨满教 满族文化 满族说部
  • 简介:二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整个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日本根据《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将台湾归还给了中国。50年代初,日本政府秉承美国的意志,与台湾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台成为美国围堵新中国大陆的重要伙伴,其间,在美国主导下,日台政治、经济关系跌宕起伏,但相对稳定。至1972年9月,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同时日台"断交"。至冷战结束,日台政治、经济关系也逐渐升温。整个冷战时期,日本维系日台关系的最大因素是其国家利益。

  • 标签: 日台关系沿革 日台和约 日台贸易
  • 简介:中世纪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位于城市当中。由此,大学与城市两者之间产生了各种交互关系:如人员流动、经济往来、法律纠纷等等。本文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大学与城市之间关系的不同侧面做出了研究和探讨。并以实例说明:正是由于大学和城市之间的冲突才促使大学出于对自身保护而去争取更多的自治特权。另外,虽然大学和城市摩擦不断,但总体趋势是和解与共处;两者之间更多的是互动、互惠和互利关系。很多中世纪的大学是由其所在的城市出资组建的;但也有城市阻止组建大学的特例发生。

  • 标签: 中世纪 大学 城市 关系 特许权
  • 简介:当代中东政治舞台绝不仅仅是民族国家在唱主角,也同时属于超民族和次民族。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大量存在的种种次国家认同和超国家认同不但对中东国家认同构成了持续而强有力的挑战,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东各国内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因而认同便成为解读中东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视角。从认同的对象或内容、建构因素、涵盖的地域范围上讲,可以顺次将认同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身份认同与观念认同;内生认同与外生认同;超国家认同、国家认同与次国家认同。

  • 标签: 中东 国际关系 认同
  • 简介:传统看法以为,辽太宗援立石敬塘及南下灭晋,都是被动作出的反应,第一次源于石敬瑭求援,第二次则是石重贵挑衅。本文指出,入主中原一直都是太宗的目标。后唐君臣内讧,意外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太宗的如何突破后唐防线的难题。援立石晋只是权宜之计,早在石重贵继位前,辽太宗就已经在策划再度南下。晋出帝的鲁莽只是提前引爆了潜在的辽晋冲突,太宗的真正意图是据有中原,而非惩戒石重贵。

  • 标签: 辽太宗 《辽史》 遣使 德光 石重贵 赵延寿
  • 简介:金人文集石刻史料中的神道碑、墓志铭对金夏之间的外交与战争多有描述,如《杨瀛神道碑》、《赵秉文墓志铭》、《王若虚墓表》、《冯璧神道碑》、《冯延登神道碑》、《聂天骥墓志铭》、《马庆祥神道碑》、《寄庵先生墓碑》、《杨云翼神道碑》、《张汝翼神道碑》、《术虎筠寿神道碑》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辑录考释,不仅可以管窥金代的外交礼仪制度、西夏在金代外交中的地位,还可以考察金朝末年金朝防御西夏的军事运作。

  • 标签: 金代 西夏 文集 石刻史料
  • 简介:在壮族与客家的交往过程中,相互馈赠的情况极为普遍。从馈赠的类型来看,既有礼节性馈赠,也有互助式馈赠;从馈赠的内容来看,既有金钱也有实物;从馈赠的范围来看,既有亲戚之间的馈赠,也有同学朋友之间的馈赠,还有邻里之间的馈赠。壮族与客家之间馈赠的普遍存在说明这两个族群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和谐、融洽的。

  • 标签: 壮族 客家 馈赠 回馈
  • 简介:19世纪中期,英国面临美国追求平等的挑战。虽然帕麦斯顿首相在维护英帝国利益时,惯以海外用兵或以武力相威胁,但面对来自美国的挑战,他却常受掣肘以至有所妥协。这不仅为日后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而且挑战了大国间“难逃权力和平转移厄运”的观点。为此,探析帕麦斯顿时期的英美关系是必要的。毫无疑问,加拿大易受美国攻击的考虑、英美之间日趋互补的经贸关系、困扰英国的欧洲时局等均为重要原因。然而,英美在磨合过程中形成的对世界体系的认同,则是促使拥有全球利益的英国最后接受美国以平等地位加入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主要考虑。

  • 标签: 帕麦斯顿 英帝国 平等地位 权力转移
  • 简介:金朝中后期,翰林学士院频繁且长时间地承担纂修史书的任务,翰林官员逐渐成为修史的的主承担者,至金朝末年,翰林官员兼史职已经形成了惯例。同时,由于统治者的有意排斥,金朝后期翰林学士院的政治地位和重性日趋下降,与中枢政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越来越多地承担修史任务则是其疏远政治的具体表现。元初建立的翰林国史院,从制度、机构和职能上将翰林学士院和国史院合二为一,完成了金朝中后期以来翰林学士院的这一发展趋势,翰林机构转变成为一个以修史和草词为主职务的普通文翰机构。

  • 标签: 金代 翰林学士院 修史
  • 简介:一、达扎摄政及内外形势1940年底,当时的摄政热振活佛在一系列的内外交困中寻找新的出路,出乎预料的是,他选择了年迈的老师达扎继任摄政。1941年初,热振宣布暂时辞去摄政职务,在此期间由达扎·阿旺松绕活佛继任摄政。同年2月底,即藏历铁虎蛇年1月1日,年迈的达扎就任西藏摄政。在他向国民政府呈报就职时写到: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远密)迩者西藏摄政热振呼图克图已辞职,其接替之人,业经达赖喇嘛明令暨西藏大会会议决定,一致推举微末为西藏摄政,再敦请,无法推卸。特诹吉于藏历一月一日宣布就职,特电奉闻,并烦转呈蒋委员长俯赐为荷。因此,达扎登上了历史舞台,止于1950年11月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

  • 标签: 摄政 中央政府 十四世达赖喇嘛 藏地 1940年 蒙藏委员会
  • 简介:十九世纪前半叶是苏南地方社会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这里遭受频发的自然灾害的严重困扰,另一方面当地由于赋税制度的弊端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由官方主导的荒政制度衰落了,地方政府与民间都在寻求新的灾荒救济措施以应对这一特殊时代。因此,荒政在道光朝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商人、高层绅士大量兴建义庄,并更多地介入灾荒时期赈厂的经营,另一方面,是官方建立了新的仓储制度,即丰备义仓。出于规避超额税负的目的,一批普通绅士将土地捐入丰备义仓,这形成了义仓的经济基础。因此,丰备义仓是得到普通绅士支持并由布政使监管的新型仓储制度。丰备义仓制度的出现,是地方政府自我制度革新的努力,也体现了财政危机背景下,地方政府与绅士之间的竞争与相互利用。

  • 标签: 漕弊 义庄 林则徐 劝捐 义田
  • 简介:中法战争之前,由于法国在越南问题上假托“自主之国”之名大行拓殖之实,中越宗藩关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督抚和中央部臣积极致力于中越宗藩关系的合法性建构,来自西方“公认”的国际法知识被大量引用。为了说明宗藩关系的合理与合法,公法往往因应解释的需要被选择性地采择。尽管存在“唯利是视”、“囫囵吞枣”的功利倾向,盛极一时的公法舆论旨在申明中国“有管辖越南属邦之权”,最终捍卫宗藩关系以及中国宗主权。在宗藩关系和国际公法问题上,清政府依据本土立场和特定情境采取和而不同的态度,通过东西方国际关系理念的对话与融通,展现出晚清中国面对西方国际关系冲击的本土立场和向近代外交转变的内在动力。

  • 标签: 中法战争 宗藩关系 公法 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