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紫癜肾炎(HSPN)常用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有关过敏紫癜(HSP)药物治疗的中外文献,以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纳入标准,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评估后进行分析。对于不能合并和Meta分析的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分别描述。结果截至2006-06,本文检索有关HSP药物治疗中外文献共927篇(包括含两种以上药物的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或全文,排除重复文献,鉴定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2篇,均获取全文。纳入文献中仅6篇为外文文献,余46篇为中文,所有文献按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均为低质量研究。(1)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未用者,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甲氰咪胍干预者,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糖皮质激素干预者或与糖皮质激素干预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2受体拮抗剂治疗HSP与采用包括激素在内的综合治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3)联合抗凝治疗措施有助于缓解重型HSPN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的预后;(4)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佐治过HSPN安全、有效;(5)本系统评价支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小儿过敏紫癜肾损害的发生;(6)目前霉酚酸酯主要用于激素足量治疗和(或)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尿蛋白仍未转阴者,或病理类型较重的HSPN,如新月体形成和局灶袢坏死;(7)雷公藤多苷为主的中药治疗HSPN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蛋白尿及血尿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及降低复发率;(8)CTX冲击治疗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较好的治疗方案,CTX与激素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激素治疗疗效可靠,可提高临床缓解率;(9)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HSPN较激素更有助于改善皮疹和消化道症状,�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治疗 系统评价 儿童
  • 简介:方一紫肾I号组成蝉衣、丹皮、赤芍各10克,刺蒺藜、连翘、黄芩、生地、紫草各15克,大蓟、小蓟、地肤子各30克,甘草8克。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刺蒺藜 地肤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影响儿童过敏紫癜(HSP)患者继发紫癜肾炎(HSPN)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儿科治疗的168例HSP患儿的临床观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风险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性别、腹痛、消化道出血、发病次数、口服抗凝药等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WBC、PLT、FDP和IgA和非HSPN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次数、WBC、抗凝药物应用等与HSPN发生有关(p<0.05).结论年龄>7岁、多次发病和WBC升高可能是影响HSPN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及早监测,预防HSP肾损害的发生.关键词儿童;紫癜肾炎;危险因素;过敏紫癜

  • 标签:
  • 简介: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儿童紫癜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的主要内容,结合个人学习理解和临床实践,对儿童紫癜肾炎的疾病名称、诊断标准、临床分型、肾脏病理分级、治疗策略、辅助治疗及临床随访作一解读,以期在临床更好的理解和实践该指南。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诊断 标准 紫癜 过敏性/并发症 肾炎/并发症 肾炎/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紫癜肾炎(HSPN)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测和改善儿童HSPN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HSP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持续异常组。结果(1)共纳入108例HSPN患儿,男73例,女35例,发病年龄(9.5±2.8)岁(5~16岁),自初次就诊于本院至末次随访时间间隔2~131个月,平均24.8个月。完全缓解组70例,持续异常组38例,肾脏受累出现于过敏紫癜病程的1 d至51个月间,肾活检时间为肾脏受累后的5 d至60个月。(2)临床分型以血尿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异常组合并肉眼血尿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2.6%比31.4%,χ2=4.659,P=0.031);两组间Scr和血尿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异常组高尿酸血症者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39.5%比21.4%,χ2=3.998,P=0.046)。两组患儿病初尿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临床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入组3个月时的尿蛋白阴转率高于持续异常组(55.7%比34.2%,χ2=4.562,P=0.033)。(3)持续异常组在随访(20.16±24.86)个月后,国际儿童肾脏疾病研究组织(ISKDC)病理分级中Ⅱ、Ⅲ、Ⅳ级分别有14例(36.8%)、21例(55.3%)和3例(7.9%),而完全缓解组Ⅱ、Ⅲ、Ⅳ级分别有21例(30.0%)、49例(70.0%)和0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P=0.892)。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36例(33.3%)患儿出现肾小管-间质损害T1(26%~5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持续异常组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0.0%比24.3%,Z=-2.695,P=0.007)。(4)肾小管-间质损害T1与T0(0~25%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比较,肉眼血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9%比27.8%,χ2=13.061,P<0.001);T1程度损害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与T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8.9%比22.2%,χ2=3.983,P=0.0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0,95%CI 1.055~6.310,P=0.038)。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危险因素,而肉眼血尿、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

  • 标签: 儿童 紫癜,过敏性 肾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紫癜肾炎儿童常见的一种肾性疾病,紫癜肾炎临床并发症与儿童患者自身身体素质有关,患有轻度紫癜肾炎患者不需要护理治疗,自身将会恢复,而患有重度紫癜肾炎患者,需要长时间依赖肾脏治疗。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儿童过敏紫癜肾炎患病率不断提高,已经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紫癜肾炎疾病特征以及病理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在护理紫癜肾炎儿童患者时,采取最佳护理治疗方案,降低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出现概率,为我国紫癜肾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儿童 紫癜性肾炎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以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徐金星主任医师的临床实践及医学成就为基础,以现代最新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徐金星主任医师辨治小儿紫癜肾炎的独到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传承研究。使其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又能回归指导临床,进而探索名医经验传承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方法对徐金星主任医师2013至2015年来积累的小儿紫癜肾炎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264例病案652诊次的全部临床资料利用EXCECEL软件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多尺度挖掘分析其病案中的病机证素、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关联或相关,并结合病例资料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徐金星主任医师辨治小儿紫癜肾炎的独到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结论1“小儿紫癜肾炎气虚致病论”是徐金星主任医师的主要学术观点。2气不摄血为徐金星主任医师治疗小儿紫癜肾炎的最基本证型。另外风邪袭表、血热妄行、瘀血阻络亦是常见证型。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3扶正祛邪为其基本治法,其中病程始终皆偏重于气虚治疗。4徐金星主任医师治疗小儿紫癜肾炎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犀角地黄汤、归脾汤、抗悸一号、抗击二号。特色用药包括水牛角、牡丹皮、黄芪、参类、白术、赤芍、茯苓等。

  • 标签: 小儿紫癜性肾炎 数据挖掘 名老中医经验 病案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对于儿童紫癜肾炎,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尤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两种药物作为代表,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儿预后。HSPN患儿的预后普遍较好,但是对于起病时症状严重、肾脏受损明显的患儿预后较差。因此,对HSPN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预后危险因素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 标签: 儿童紫癜性肾炎 治疗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肾炎片治疗过敏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过敏紫癜肾炎的患儿5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口服复方肾炎片,对照组予以双嘧达莫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尿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结论复方肾炎片治疗过敏紫癜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复方肾炎片 过敏性紫癜肾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紫癜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改变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接受过肾活检且随访时间≥5年的HSPN患儿临床病理资料。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1.73 m2)-1。按照患儿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入选者分为达终点事件组和未达终点事件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分析HSPN患儿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肾小球节段硬化(S1)组和无肾小球节段硬化(S0)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价值。结果共130例HSPN患儿纳入本研究,中位发病年龄为11.7(8.6,13.3)岁,男性71例(54.6%),中位随访时间为100.0(75.8,119.0)个月,有12例(9.23%)患儿发生终点事件。与未达终点事件组(n=118)比较,达终点事件组(n=12)患儿基线高血压比例、24 h尿蛋白量、血总胆固醇、血尿酸、血肌酐水平较高,血白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两组患儿用药种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肾组织病理改变方面,与未达终点事件组比较,达终点事件组患儿系膜细胞增生(M1)、S1、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和球囊粘连的比例较高(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1是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7.739,95%CI 1.422~42.114,P=0.018)。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1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S0组(Log-rank χ2=17.069,P<0.001)。ROC曲线评估S1预测肾脏不良预后发生的AUC为0.710(95%CI 0.549~0.872),敏感度为0.667(95%CI 0.349~0.901),特异度为0.754(95%CI 0.666~0.829)。结论S1是HSPN患儿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诊断价值。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儿童 病理学 紫癜性肾炎 牛津分型 IgA血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相关。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的108例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学类型进行回顾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08例HSPN患儿中,临床分型系血尿合并蛋白尿患儿为39例(36.1%),肾病综合征型为28例(25.9%),孤立蛋白尿为14例(13.0%),孤立血尿为12例(11.1%),急性肾炎型为10例(9.3%),急进肾炎型为4例(3.7%),慢性肾炎型为1例(0.9%)。108例HSPN患儿的病理学分级以Ⅱ级和Ⅲ级为主,分别为54例(50.0%)和43例(39.8%)。其中,血尿合并蛋白尿的病理学分级以Ⅱ级(26例,66.7%)和Ⅲ级(9例,23.1%)多见,而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学分级以Ⅲ级多见(21例,75.0%)。孤立血尿、孤立蛋白尿、血尿合并蛋白尿、急性肾炎型4种临床类型的病理学分级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上述4种临床类型合并后患者的病理学分级中Ⅱ级和Ⅲ级发生率分别与肾病综合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学损伤程度不完全一致。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重。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分型 病理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儿童51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血尿型、孤立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的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与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 肾脏病理学 治疗转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紫癜肾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童紫癜肾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儿童紫癜肾炎在临床分型上主要以血尿、蛋白尿为主,所占比例高达45%,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在病理学上,Ⅱ级所占比例为50%,其次是Ⅲ级,所占比例为30%。在肾病综合征上,以Ⅲ级为主,在尿检正常型患儿以及孤立血尿或者蛋白型患儿的血尿、尿蛋白当中以Ⅱ级为主,而急进肾炎型主要是Ⅵ级。结论儿童紫癜肾炎中,临床分型与病理存在一定的相关

  • 标签: 儿童紫癜性肾炎 临床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