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东固革命根据是中央苏区的重要起点,是红四军的"加油站",在井冈革命根据和中央苏区之间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两块根据建立的时间也几乎相同,所以,对这两决根据进行比较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 标签: 东固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比较
  • 简介:从1927年10月带领部队“引兵井冈”至1929年1月转战赣南,作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第一个革命根据的创建者,毛泽东除了得时刻考虑打退国民党军的各类袭扰和围剿,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探索中国革命的未来道路之外,尚需筹谋如何保障井冈内的军民物质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乃是确保军心稳定的基本前提。而日本版《毛泽东集》和《毛泽东集补卷》就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完整材料,较之国内已有毛泽东著作更为逼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中国寻找新路的艰辛与不易,也鲜活反映了毛泽东个人身处逆境时杰出的革命领袖气质和本色性情。

  • 标签: 《毛泽东集》 《毛泽东集补卷》 井冈山根据地 毛泽东 物质生活
  • 简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井冈革命根据进行了农业土地制度变迁、工商业制度变迁、贸易制度变迁和财政金融制度变迁。运用诺思的国家理论、产权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能够缕析出制度变迁激发井冈经济活力的内在机理。井冈制度变迁激发井冈经济活力的结论能够经受住史实的检验。

  • 标签: 制度变迁 经济活力 机理
  • 简介: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井冈革命道路的开辟。井冈革命根据时期,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理想信念建设,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井冈精神内涵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应该继续弘扬井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积累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 标签: 井冈山根据地 理想信念建设 精神力量
  • 简介:[摘 要]在创建井冈革命根据时,毛泽东同志的用人科学主要表现在:果断选择了一条革命用人路线;根据实际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海纳百川善于用革命同志人才;坚持党管干部与德才兼备原则;奖惩分明用革命纪律管理人才等。毛泽东同志在当时的用人实践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用人科学 领导艺术
  • 简介:我党在井冈革命根据建立时期,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克服官僚主义,反腐倡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对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巩固根据保障苏区经济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井冈革命根据所培育的井冈精神,也为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井冈山 根据地 精神 建设
  • 简介:本文分析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政策与举措来盘活井冈革命根据的商贸经济。使其极具活力,粉碎了白色势力的经济封锁,起到了对革命战争和红色政权的物质基础支撑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在践行新的时代使命中发扬井冈精神。

  • 标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商贸经济 研究
  • 简介:1927年8月下旬,鄂南特委领导鄂南人民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中共湖北省委关于举行鄂南暴动的指示精神,打响全国秋暴第一枪,建立"八七"会议后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形成了全国最早的一块县级红色区域,造就了一批以罗荣桓元帅为杰出代表的党和军队高级干部,直接推动了井冈(湘赣)、鄂豫皖、湘鄂赣革命根据的创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 鄂豫皖 暴动 中共中央 1927年
  • 简介:关于井冈革命根据的邮政史,近些年随着修志的进展,有了一些突破,但依然扑朔迷离。有人认为井冈的赤色邮局在湖南省茶陵县,理由是根据创建后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在茶陵;也有人认为在江西的莲花县,因为莲花县至今保留了一块邮局的木牌。我的看法却不同。1927年11月28日成立的茶陵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 标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邮局 历史考证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井冈是英雄的山,井冈是苍莽的山,井冈是美丽的山,井冈是神奇的山。这里传说惊海,这里民歌缠绵,这里山路迷离,这里风光无限。

  • 标签: 给你 青岚 五指峰 十送红军 八角楼 石岩
  • 简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地区,开始创建井冈革命根据,以武力为手段,赶走了原有的掌权者之后,掌握了当地的行政权力。革命者试图按照革命的需要构建全新的权力秩序,但是,数千年来郡县制管理体制下的基层官吏和地方乡绅合作共同治理地方的传统权力运行模式具有强大的惯性,给革命者的重建过程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碍,如地方宗族势力对于权力的反噬、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冲突与矛盾,无不对中共重构的努力形成了挑战。无论是革命者,还是反对革命的人,都为权力秩序的嬗变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最终,由于战争环境的客观变化,毛泽东率领队伍离开了井冈,这里的行政权力落入本地干部的手中,完成了权力秩序的嬗变。

  • 标签: 中共革命 地方 权力秩序 嬗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简介:发行背景在"文革"初期"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下,红卫兵竟然开始将矛头指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朱德总司令,污蔑是"黑司令"。甚至颠倒黑白,将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的会师,说成是毛泽东与林彪会师。还将早期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批判为"反动权威"。

  • 标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 传奇 邮票 纪念
  • 简介:【命题方向】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2月新城战斗获胜后,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初步形成。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与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胜利会师。

  • 标签: 井冈山会师 工农革命军 工农武装割据 秋收起义 命题方向 南昌起义
  • 简介: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读到了毛泽东同志写的《西江月·井冈》,这首词记录了井冈黄洋界保卫战的英勇场面,那如林的战旗,那震天的号角,那隆隆的炮声,把我吸引住了,井冈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2001年7月,我随室党史工作学习考察组登上了井冈,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 标签: 井冈山 黄洋界 学习考察 地方 吸引 记录
  • 简介:火1播火者欧阳洛首先是一名年轻的农民,他从小生长在江西永新的一个叫田南阳家村的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里。他家有七亩薄田,好歹也算是有田产的家庭,可是他家人口众多,共有九人,七亩薄田自然就不是大产。穷困理所当然成了他们一家的命运。青年农民欧阳洛出生于1900年。他在乡村度过了20多年的时光。像所有的农民那样,他遵守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熟悉田地里的一切活计,也与无数大到牛羊小到昆虫之类的生灵保持天然友好的亲属关系。

  • 标签: 井冈山往事
  • 简介:一代伟人志凌云,豪情遄飞满胸襟;秋收起义风雷动,革命斗争赖工农;进攻长沙教训沉,教条主义危害深;农民运动捷报传,乃知动力在农村;打倒土豪和劣绅,劳苦大众得翻身;

  • 标签: 井冈山 秋收起义 革命斗争 教条主义 农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