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约定”跟我们通常熟悉的“约定俗成”理论有所不同。如果说约定俗成的理论适合词与物之间的初次约定,它们之间的约定具有任意的性质,那么,“约定”则是指符号与符号之间进行的有一定理据的约定。“约定”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型的概念,不但在同一个符号系统的内部或者在其子系统之间存在约定,而且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约定的现象。区分“约定俗成”理论和“约定”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符号及其符号构成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二次约定 理据性 关系型概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法国拉鲁斯出版社出版了由文学博士菲利普·马松主编的《第世界大战辞典》。该书分上下两卷,共两千多页,其中有1,600幅历史照片、地图和图表。收录自1939年至1945年间的有关国际关系、军事行动以及政治、科学、文艺和思想发展等内容。该书还有新的特点,即本身就是一本有价值的历史著作。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际关系 文学博士 法国 思想发展 出版社
  • 简介:<正>华东修辞学会于1983年8月11日至8月24日在庐山举办了第修辞学讲习班。参加讲习班的学员120多人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大部分是高等学校教师,也有少数记者、编辑、中学教师。华东修辞学会会长王德春、华东修辞学会顾问倪宝元、华东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刘焕辉、濮侃、袁

  • 标签: 举办修辞学 修辞学会 修辞学讲习班
  • 简介:<正>设在上海的年鉴研究中心和合肥《安徽经济年鉴》编辑部根据第一全国年鉴编纂经验交流会的决定,积极进行第全国年鉴编纂经验交流会的筹备工作,其间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召开座谈会,征求对举行第会议的意见。据悉,第交流会定于1985年9月在合肥举行,会期为一

  • 标签: 年鉴编纂 经验交流会 第二次 安徽经济 合肥 筹备工作
  • 简介:<正>一、(1980年11月19日)我是作为一个热心分子来参加会议的,借此机会讲几分钟热心分子的心里话。大家都知道,《汉语大词典》是我们词书工作十年规划(1975—1985)中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个规划是1975年开词典工作会议时订出来的。那次会议是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在广州召开的。在座也有少数同志参加过那次会议。说老实话,当时连我自己也不相信规划能够实现。因为当时我们词典界刚刚挨了姚文痞一棍子,那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解决问题 汉语大字典 编委会 工具书
  • 简介:<正>我这一来参加汉语大词典编委会会议,是有点感慨系之的。怎么说呢?从1930年前后,确切年份记不清了,黎锦熙黎老,还有几位老前辈,筹备成立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开始,这个名称就在文化界出现了。从那时起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部大辞典多灾多难。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成立不到十年就抗日战争开始,黎老带了一批人流亡到陕西。在北京留下一部分人,勉勉强强编了一个国语辞典,那个国语辞典离开大辞典的编纂计划的要求很远很远,那不能算大辞典,所以也不叫大辞典。那是个应付的局面。抗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牛津词典 编委会 词典编纂 五十年 国语辞典
  • 简介:<正>一、病句举隅有这样一个句子:"艺人在旧社会,时刻如履冰渊,动辄得咎。"显然,作者的中心意思是要表达艺人在旧社会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用了"如履冰渊"这个成语来作比喻。但"如履冰渊"只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坎坷遭际,读来就觉得虚了些,缺少一种打动人的力量。接下去,"动辄得咎"则很实。前有"时刻"的状语,后有"动辄得咎"的谓语,"如愎冰渊"夹在当中,就特别显得不协调。如果改成"艺人在旧社会,时刻

  • 标签:
  • 简介:2013年8月6日,“训诂学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训诂学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民俗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共同举办。这是训诂学界和现代民族民俗文化学界的首次正式合作。会上就“训诂学与民俗文化”“训诂学与地域文化”“近30年训诂学回顾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 标签: 文化研讨会 民族民俗 训诂学 理事会 中国 民俗文化学
  • 简介:本文从组和庄组在客赣方言中的分合问题、知章组在客赣方言中的演变、知章庄组读t、th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客家方言和赣方言的知章庄组.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舌齿音四组在客赣方言中有统一的分合格局;2)组和庄组在客赣方言中的原初状态是分立的;3)赣方言中知章庄组读t、th不是上古遗留,是后期演变的结果.

  • 标签: 客赣方言 塞化音变 语音 客家方言 知章组 精组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反、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反、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为四声互用。从反、音与叶反、音的对比来看,反、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反、音与叶反、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二反 二音 反切
  • 简介:<正>一、唐钺先生健在今年月十一日(阴历壬戌年腊月二十九日)我去拜望叶圣陶先生,提前祝贺春节。叶老身体健旺,精神很好;叶至善兄也在家。叶老谈起"中国修辞学会"的事情,说复旦大学编关于陈望道光生的纪念论文集(即《〈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张志公同忐让我写篇序。这篇序是应该写的,可是我对修辞学没有多少话要说,考虑再三也没有写,实在对不起。至善兄插话说,按交情是应该写的,父亲考虑了很久,结果没有写。叶老接着问我说:"唐钺先生

  • 标签:
  • 简介:侗语知庄章组中古层汉借词的读音较为特殊:组为s,知庄章组合并,读为。这与侗语自身音系有关,也与借源汉语有关。另外,个别侗语方言还有知庄章组塞化现象和组弱化为h的现象。

  • 标签: 侗语 精知庄章组 汉借词 塞化 弱化
  • 简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部分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 标签: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 简介:<正>一、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李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古风》第一)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金。(《古风》第三十五)

  • 标签: 修辞理论 唐代修辞
  • 简介:新时期地域作家群在崛起。汉语地域分支——以方言为重要依托的文化圈孕育了作家的文化包括文学,语言意识,而创作中方言的运用又有效地展示出作家所追求的作品的特定文化氧围。

  • 标签: 美学表现 方言 三层次 作家群 文化圈 语言意识
  • 简介:摘要彝族史诗《勒俄特依》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诗意的珍品。《勒俄特依》以“创世”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形成、万物出现、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历史演变、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先民征服自然的艰苦过程,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许多民族经典即使被翻译成汉文,单从题目来看,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本文仅从目录学的角度释读《勒俄特依》,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 标签: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解题
  • 简介:文章通过对成书于十九世纪初的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材料的研究,对两百年前南昌话庄知章组字的读音特点进行了归纳。参照现代南昌话的语音特征,以及时人的研究成果,对南昌话知三章组字读音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类字蒙求》 直音 南昌话 精庄知章组字读音 语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