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季节性发病、发病迅速、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夏季为此病的高发期,儿童是此病的高发人群。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特点及防疫措施,即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方法。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疫苗
  • 简介: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严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其重症病死率高,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控制蚊虫传播和免疫接种是当前的主要防御手段。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功能、基因分型,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乙型脑炎病毒 乙脑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脑炎接种灭活疫苗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引起异常反应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荨麻疹2例,探讨可能引起患儿在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所引起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荨麻疹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案。结果本研究中发生异常反应的患儿均是多次接种,发病原因可能与多次接种疫苗使机体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有关。结论在接种疫苗前,详细询问病史和药物敏感史,制订有针对性的科学接种方案,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接种操作并予以积极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在接种前跟患者宣教疫苗接种的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乙型脑炎 灭活疫苗 接种反应
  • 简介: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疾病,是亚洲和西太区引起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因。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的主要措施,当前我国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使用。由于疫苗供应、受种者主客观选择等原因,会面临这两种疫苗序贯接种的需求,但当前缺乏相关实施依据。本文收集国内外研究证据,梳理了当前乙脑疫苗使用现状及序贯接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在无法满足同一类型乙脑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下的序贯接种建议,以期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序贯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乙型脑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资料,并利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析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年报告发病率平均为0.448/10万,甘肃省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水平变化量为-2.223/10万(t=-2.90,P=0.007),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变化量为0.082(t=2.87,P=0.008),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为0.071(β1+β3=0.071)。结论乙脑疫苗在甘肃省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但仍出现了乙脑暴发。甘肃省应及时调整乙脑疫苗的免疫策略,继续重视儿童青少年疫苗接种,加强成年人群特别是甘肃省东南部农村地区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乙型脑炎 发病率 疫苗 扩大免疫规划 中断时间序列
  • 简介: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病措施,由于乙脑疫苗接种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为了提高免疫接种水平,控制和减少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原因和护理干预。结果表明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年龄、个体身体状况、接种时的气温及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从本市随机选择1至2周岁,除开禁忌症而应施行初免的儿童288名,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分别按照规定向该288例儿童注射乙脑疫苗。对照组144人,接种减毒活疫苗,剂量为1针,每针0.5ml。观察组144人,向其接种灭活疫苗,剂量为2针,每针0.5ml,2针间隔时间为7天。结果对于免疫前后的儿童进行乙脑抗体测试,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的乙脑中和抗体都呈现阴性,GMT值分别显示为12.5612.58。经过免疫治疗后两组儿童抗体转阳性的比率为92.2%和67.1%,GMT值分别显示为118.22和111.07。通过观察得知,注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两组儿童均出现发热反应和接种部位红肿反应,分析其发热率为8.62%与8.20,红肿概率为1.55%和0.98%。两组儿童的红肿与发热均在24小时之内恢复。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减毒活疫苗治疗免疫效果良好,且因安全性较高、注射次数少,可称为当今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较为理想的疫苗,值得在市场推广。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安全性
  • 简介: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以流产、死胎和睾丸炎为特征。1流行病学传染源为带毒动物.其中猪和马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猪是最主要的扩散宿主。由于猪的饲养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每年都能生产出大量易感性高的仔猪,猪感染乙脑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猪-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最主要宿主和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猪还可以通过胎盘直接传播给胎儿。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易感染.人也易感。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中猪 防治 蚊虫叮咬 传播途径 乙脑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2006年我县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 控制
  • 简介: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JE),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猪乙型脑炎主要以蚊子为传播媒介,在我国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7~9月份发生较多,而在12月至次年4月几乎无病例发生。

  • 标签: 乙型脑炎 猪乙型 脑炎防制
  • 简介:我们有必要阐明在东南亚的外国工人感染了由蚊子传播的日本脑炎可能引起的死亡或严重的精神神经损害。多年来,法国由于市场关系,要想获得日本脑炎疫苗是不可能的。作者作为一个职业医学工作者,已经获得法国医学产品评估协会的永久许可,并对7名前往

  • 标签: 日本脑炎 职业医学 评估协会 神经损害 市场关系 出国劳务人员
  • 简介:乙型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产死胎,公猪表现为睾丸炎。该病毒对温度敏感,56℃30min即可灭活,在冻干状态或-70℃可存活数年,2%苛性钠、3%来苏儿等常用消毒药均可杀灭和灭活该病毒,病毒对胰酶、乙醚、氯仿等化学试剂亦较为敏感。

  • 标签: 猪乙型脑炎 乙脑病毒 日本脑炎病毒 人畜共患传染病 蛋白酶水解 纤突
  • 简介:乙型脑炎病的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病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在分析猪乙型脑炎病的临床症状及其流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综合诊治措施。

  • 标签: 猪乙型脑炎病 流行特点 诊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预防接种时会发生的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种的5000例适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且统计受种者发生副反应的情况,并给予积极处理。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有120例受种者发生了副反应,占受种儿童总数的2.40%。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以及精神类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治疗和处理。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灭活疫苗 副反应 处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介导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对BALB/c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成5组,分别用pcDNA3.1(+)空载体、pJME质粒、pJME-LC3重组质粒肌注免疫小鼠,并使用无菌PBS肌注作为空白对照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组,免疫注射共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2周后无菌取小鼠脾脏,研磨后从单细胞悬液中分离DCs,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重组质粒在DCs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的表达水平以及小鼠脾脏DCs摄取FITC-Dextran后的平均荧光强度;CCK8法检测分析不同免疫组DCs对同种异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效果。结果相对于其他免疫组,pJME-LC3实验组大量DCs胞质中可见质粒编码蛋白表达;pJME-LC3实验组免疫鼠脾脏DCs摄取FITC-Dextran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免疫组(P<0.05);pJME-LC3组小鼠成熟DCs表面MHCⅡ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pJME-LC3组小鼠脾脏DCs对同种异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结论pJME-LC3重组质粒可以促进免疫鼠脾脏DCs抗原提呈以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提示自噬介导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可能通过影响BALB/c小鼠DCs功能促进免疫效应。

  • 标签: 乙型脑炎 DNA疫苗 树突状细胞 自噬
  • 简介: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夏秋季节,7、8、9月为高峰,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 标签: 儿童 流行性 乙型脑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8月龄儿童同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定浙江省两市满8月龄健康儿童,将儿童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配至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组(试验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单独接种组(对照组)。分别在疫苗接种前和疫苗接种后的6周采集儿童的静脉血1 ml,检测麻疹、风疹的血清中抗体浓度,评价疫苗接种前后的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同时对联合接种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LISA)测定麻疹、风疹IgG抗体,分析同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方案的研究对象504名,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52名。试验组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98.41%,阳转率96.43%,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539.94 mIU/ml,疫苗接种后风疹抗体阳性率89.29%,阳转率88.49%,GMC为47.65 mIU/ml;对照组疫苗接种麻疹抗体阳性率98.02%,阳转率97.62%,GMC为1 428.96 mIU/ml,疫苗接种后风疹抗体阳性率86.51%,阳转率86.11%,GMC为45.66 mIU/ml,两组间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疫苗接种后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阳转率非劣效于对照组。对研究对象接种疫苗后开展安全性观察,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未发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一般反应为主,且预后良好。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8月龄联合接种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标签: 麻疹疫苗 风疹疫苗 疫苗,合成 免疫原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在大区域内应急接种对疫情控制效果。方法在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收集2014年—2017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年份疾控中心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出库量以及接种情况进行统计,观察与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在大区域内应急接种对疫情的控制效果。结果2016年—2017年乙脑流行期共发放了2367522人份乙脑疫苗,1844240人进行了应急接种,接种率为97.00%;2014年—2015年与2016年—2017年乙脑发病例数比较,后者明显减少,同比下降66.13%,流行期也从6个月缩短为3个月,并且应急接种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疫苗接种反应。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在大区域内应急接种能够有效控制乙脑疫情的发展,在降低发病率的同时,缩短疫情流行期,并且不会造成接种者严重疫苗接种反应,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应用效益。

  • 标签: 乙型乙脑疫苗 应急接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疫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