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已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5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另抽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3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全血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和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侧向散射光强度(Neu-X)、荧光染色信号强度(Neu-Y)、前向散射光强度(Neu-Z)],计算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这些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及中性粒细胞Neu-X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和中性粒细胞Neu-Z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NLR、Neu-X、Neu-Z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0.592,0.614,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达0.765,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外周血NLR、Neu-X、Neu-Z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
  • 作者: 史晓英 何洪真 赵金叶 郭星 冯潇潇 吕佩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唐山 063000,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可提供局部或全身炎症及免疫状态的信息。随着炎症及免疫因素在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寻找新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对VCI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十分重要。文章就NLR与V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炎症在VC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VCI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胸水和外周血标本后应用ELISA法测定胸水上清液和血清中上皮细胞来源的GRO-α、IL-8浓度,检测外周血、胸水主要的生化指标LDH、CRP、GLU、TP、PRO水平。结果:胸水IL-8在4种类型的组间比较(P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白介素-8 生长相关性肿瘤基因-α
  • 简介:摘要吞噬体经过早期内体、晚期内体和溶酶体融合的变化,最终生成能降解抗原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体成熟。吞噬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中成熟后的功能差异,导致其对抗原摄取后的加工呈现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3种免疫细胞摄取抗原后的吞噬体功能差异,发现免疫细胞抗原降解能力与抗原提呈能力相反,三者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巨噬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弱。免疫细胞吞噬体成熟与抗原提呈能力的深入研究,将为疫苗研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吞噬体成熟 功能差异 抗原提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表达方法,探讨NETs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0例非脓毒症者和21例脓毒症患者抗凝血。脓毒症患者符合3.0定义的诊断标准,血培养鉴定出革兰氏阴性菌,D二聚体含量>0.5 m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栓形成,即时收集外周血样。采用别藻蓝蛋白(APC)标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66b(CD66b)识别多型分叶核细胞(PMNs),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耦联PMNs膜表面MPO,Sytox orange(SO)核酸染料标记脱氧核糖核酸(DNA),建立FCM检测全血NETosis相关标志物方法。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染料观察溶血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进行NETosis相关标志物(SO/MPO)的特异性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Tosis相关标志物和白细胞总数(WBC)在SAC患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用Mann-Witney统计量的非参数法估计ROC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两相关诊断试验差异假设检验。结果全血分离的PMNs与FACS试剂溶血后的PMNs对7-AAD的阴性表达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6.6)%比(93.5±5.7)%,t=1.984,P>0.05]。NETosis相关标记物SO/MPO不能识别Etoposide药物诱导的PMNs凋亡(Apoptosis)。ROC曲线分析SAC患者的AUC,NETosis相关标记物取2.5%时的AUC高于WBC取8.0×109/L时的AUC(0.97比0.72,Z=2.0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CM检测外周全血PMNs上NETosis相关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在SAC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炎症诱导损伤的主要介导者。中性粒细胞一度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同一种类白细胞,并且功能特点单一,寿命短暂,转录活性低,迁移至组织后不能回归血液循环。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循环或组织中的确存在表型及功能各异的中性粒细胞亚型。现对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和肿瘤发生时表型及功能异质性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炎症 脓毒症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电子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以及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等从建库至2020年10月发表的有关评估NLR对AKI预测作用的研究,不限语种、地区以及有无使用盲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NLR对AKI的预测价值,并对纳入文献按不同国家、不同疾病类型(心血管手术、感染性疾病及烧伤、肝硬化和急诊等其他疾病)、不同样本量(≤300例和>300例)进行亚组分析,评价NLR对AKI的预测价值;使用漏斗图评价NLR对AKI预测作用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11篇文献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包含4 997例患者,AKI组1 308例,非AKI组3 6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对AK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均数差(MD)=2.73,95%可信区间(95%CI)为1.78~3.68,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东南亚地区(MD=4.04,95%CI为1.09~6.99,P=0.007)和来自欧亚地区(MD=2.51,95%CI为1.12~3.90,P=0.000 4)患者NLR升高对AK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心血管疾病手术(MD=0.77,95%CI为0.34~1.20,P=0.000 4)、感染性疾病(MD=4.74,95%CI为1.51~7.96,P=0.004)和其他疾病(MD=8.53,95%CI为6.26~10.80,P=0.000 01)患者NLR的升高均对AK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样本量≤300例(MD=6.02,95%CI为4.90~7.14,P<0.000 01)和样本量>300例(MD=1.32,95%CI为0.61~2.03,P=0.000 3)的研究NLR升高对AKI的发生亦有预测价值。漏斗图分析可见散点分布基本对称,提示纳入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NLR可以作为AKI的重要预测工具。

  • 标签: Meta分析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他2组连续给予含2.5%DSS的饮用水7 d,治疗组在喂水第2天和第4天腹腔注射汉黄芩素。第8天处死小鼠并取材,通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损伤和炎症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另外,以25、50、100 μmol/L汉黄芩素体外干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抗凋亡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Mcl-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小鼠结肠明显较长[(7.80 ± 0.21)cm比(6.43 ± 0.10)cm,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6.83 ± 0.98)分比(14.33 ± 1.03)分,P<0.01)],结肠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减少[(8.52 ± 0.15)个/低倍镜视野比(29.43 ± 0.43)个/低倍镜视野,P<0.01)]。阴性对照组以及25、50、100 μmol/L汉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41%±0.51%、14.01% ± 0.81%、20.89% ± 0.82%、24.23% ± 0.29%;随着汉黄芩素浓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50、100 μmol/L汉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磷酸化ERK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5)。随着汉黄芩素浓度升高,中性粒细胞Mcl-1蛋白表达逐渐减少(均P<0.05)。结论汉黄芩素可浓度依赖性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肠道损伤,上述作用可能通过抑制ERK磷酸化和浓度依赖性下调Mcl-1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结肠炎 汉黄芩素 中性粒细胞 凋亡 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 小鼠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肾炎(ANCA-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AAGN)是造成中老年肾脏病患者急性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人肾存活率低。我国AAGN患者的ANCA类型、临床特征及预后与欧美国家的AAGN存在差异。基于我国对AAGN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ANCA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在AAGN的诊断和评估、随访管理、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顽固性和复发性AAGN的治疗及感染的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推荐或建议,为规范临床实践和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意见。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PD参数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8例,细菌性肺炎患者56例,健康人群70例,通过UniCel Coulter DxH800血液检测仪对中性粒细胞CPD参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MNV-SD,MNC,MNC-SD,MALS-SD,LMALS-SD,LALS-SD,AL2,7个参数在活动性肺结核组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

  • 标签: DxH800 CPD参数 中性粒细胞 活动性肺结核 细菌性肺炎
  • 简介:摘要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所属的免疫微环境对肾癌进展有抑制和促进发展双重作用,其通过介导炎症反应、表达趋化因子、生成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等机制产生的促癌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晚期肾癌患者的全身系统治疗,其疗效和预后均与中性粒细胞活跃存在相关性,肿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提示肾癌患者的不良预后。中性粒细胞表型与功能可受到肾癌相关炎症影响,通过高表达CXC趋化因子导致肾癌不良预后。此外,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可捕获血液中肿瘤细胞,协助其生存与迁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SLE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病,其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物中富集有低密度粒细胞(LDGs)。LDGs是一种特殊的中性粒细胞亚群,其表型与功能都与中性粒细胞存在差异,但二者均可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并发生自身死亡,即NETosis。LDGs和异常的NETosis通过增加Ⅰ型IFN合成、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等导致SLE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靶向LDGs与NETosis的药物有望为SLE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后脂肪肉瘤(RLS)术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的20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将NLR划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在本组研究中,低NLR共95例,高NLR共112例,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形态是否规则、肿瘤是否侵袭重要血管、是否存在联合器官切除等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平均年龄(t=-2.347,P<0.05)、肿瘤的生长速度(Z=-3.411,P<0.05),血型、术中出血量是否多于800 ml、术中是否输血、单种或多种病理亚型、肿瘤切除完整性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10.859、4.566、4.291、10.491,P均<0.05)。经Log-rank检验表明,低NLR组和高NLR组的中位RFS分别为21、12个月,高NLR组比低NLR组术后复发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9,P<0.01)。结论RLS患者术前NLR与肿瘤复发明显相关,较高的NLR可能预示肿瘤复发时间更短。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 腹膜后脂肪肉瘤 术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在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H2S通过多种途径抑制NETs的形成,包括抑制血小板活化介导的NETs产生,上调miR-16-5P抑制其目标基因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 PIK3R1)和RAF1的表达,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途径,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呼吸爆发,降低自噬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等。文章就硫化氢类药物及其衍生制品的研发和应用、NETs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硫化氢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导致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结直肠癌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加。已证明炎症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中性粒细胞作为重要的炎症细胞,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已发现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可以被极化为促肿瘤和抗肿瘤两种表型,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远处迁移的能力。文章综述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以及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癌症治疗潜在靶点的可能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肿瘤微环境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CD8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0)、Sham+CTLA-4抗体处理组(Sham+aCTLA-4组,n=20)、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n=30)和CLP+CTLA-4抗体处理组(CLP+aCTLA-4组,n=30)。采用CLP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不对盲肠进行结扎和穿孔,余操作同CLP组;CTLA-4抗体处理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腹腔注射CTLA-4抗体50 µg。术后48 h,Sham组、Sham+aCTLA-4组随机取6只小鼠,CLP组和CLP+aCTLA-4组随机取14只小鼠检测脾脏T细胞活化指标CD69的表达;并取脾脏、骨髓和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各组其余小鼠用于观察术后96 h生存情况。②体外实验1:提取健康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别用LPS(1 mg/L)刺激4、8、12 h,每个时间点设置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对照组,检测各时间点CD80的表达。③体外实验2:提取健康小鼠脾脏T细胞,分为PBS对照组、LPS组(LPS终浓度1 mg/L)、中性粒细胞组和中性粒细胞+LPS组,后两组建立中性粒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模型后再给予相应处理,检测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以上述4组为对照,再分别设置CTLA-4抗体处理组(CTLA-4抗体终浓度50 mg/L),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脾脏、骨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均上调,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明显增加〔(9.98±0.84)%比(3.48±0.64)%,P<0.05〕,说明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CD80/CTLA-4途径影响T细胞功能。与CLP组比较,CTLA-4抗体可明显提高CLP小鼠96 h累积生存率(56.25%比18.75%,P<0.05),增加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说明CTLA-4抗体可能会促进脓毒症时T细胞活化,并提高生存率。②体外实验结果:随LPS刺激时间延长,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4 h:(6.35±0.40)%比(3.41±0.40)%,8 h:(8.57±0.64)%比(3.09±0.27)%,12 h:(19.83±1.06)%比(5.16±0.36)%,均P<0.05〕。与PBS对照组比较,单纯LPS刺激对CD4+/CD8+ 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而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的表达明显增加〔CD4+:(4.92±0.30)%比(3.33±0.25)%,CD8+:(4.26±0.21)%比(2.53±0.66)%,均P<0.05〕,与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表达的增加趋势则更加明显〔CD4+:(6.34±0.50)%比(3.33±0.25)%,CD8+:(6.21±0.41)%比(2.53±0.66)%,均P<0.05〕。在PBS对照组和LPS组中,CTLA-4抗体对T细胞分泌IL-2无明显影响。与PBS对照组比较,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能抑制T细胞分泌IL-2(ng/L:1 938.00±68.45比2 547.00±218.00,P<0.05),与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则抑制作用更明显(ng/L:1 073.00±34.39比2 547.00±218.00,P<0.05);而CTLA-4抗体的加入可部分恢复IL-2的分泌。说明中性粒细胞在促进T细胞表面CTLA-4表达后,可能通过减少IL-2生成来介导T细胞功能抑制。结论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介导T细胞功能障碍,而CD80/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拮抗CTLA-4后,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和T细胞功能明显改善,这可能会成为脓毒症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中性粒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脑血管病救治中心收住的未进行静脉溶栓和机械血栓切除的AI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HT定义为AIS患者首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出血征象,但住院后影像学复查发现颅内出血。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LR与HT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LR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05例AIS患者,中位年龄67岁(四分位数间距63~71岁),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4分(四分位数间距2~9分),中位NLR为3.84(四分位数间距2.66~5.30),72例(8.9%)患者发生HT。HT组与无HT组年龄、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采血时间、发病至影像学复查时间、NLR以及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卒中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NLR是AIS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55,95%置信区间1.099~1.672;P=0.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HT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最佳截断值为4.75,其预测H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1.8%。结论高NLR是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HT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颅内出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试验预期值
  • 作者: 张梦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花嵘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检验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1个月后使用PCL-5量表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分析PTSD组和非PTSD组的NLR变化规律。结果纳入创伤患者91例,其中PTSD组23例,非PTSD组68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91例创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的NLR水平均升高(均P< 0.01),PTSD组在创伤后第7天的NLR值明显高于非PTSD组(P= 0.025);而非PTSD组则呈下降趋势,在创伤后第7天非PTSD组NLR值已明显低于入院当天(P= 0.001)。此外,伤后7 d的NLR高水平(β= 0.206, P= 0.01)是影响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创伤后的NLR值变化,对创伤后PTS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炎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PCL-5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个简单且易获取的用于监测炎症及免疫反应的指标,在各种疾病中它可以预测不良预后。本研究探讨NL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心衰患者30天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从MIMIC-III数据库提取临床资料。共入组3113例入住监护病房的心衰患者。所有的患者依据NLR水平均分为三组。主要终点是30天死亡率。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研究NLR与30天死亡率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 3113例重症监护病房心衰患者中30天死亡的患者共有725例,30天死亡发生率为23.3%。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校正后,NLR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心衰患者30天死亡发生正相关,与NLR < 6.7,NLR6.7-13.6和NLR>13.6组的HR值分别为1.554(p=0.004)和1.578(p=0.002)。结论 NLR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心衰患者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NLR 心力衰竭 MIMIC-III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