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四川成都巴蜀书社于1995年9月出版了民俗史家王文宝的新著《中国民俗史》一书。该书以大量的民俗史料编著了一部40万字的中国民俗史。其中最为丰厚翔实的部分是“五四”以来至30年代我国民俗开创后的初见繁荣期和近十七年来民俗的重新崛起期的历史记录。作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民俗学史 重新崛起 繁荣期 30年代 发展动向
  • 简介:中国民俗在近十几年来似乎处于某种尴尬的状态。

  • 标签: 民俗学 历史 传统
  • 简介:<正>民俗(Volkskunde)是关于“传统的制度中的生活(列奥坡尔德·施米特)”的科学,这也就是说关于那些在不同的社团组合中接受过来、又延续下去的行为规范及表现形象的科学。民俗所从事的是关于高度文明的民族的底层的文化形式和生活形式的研究,就

  • 标签: 民俗学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奥地利 地图集 德国 年鉴
  • 简介:<正>文化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标志,作为动物之一的人类,怎样区别于其他动物呢?或者说,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他的特征是什么呢?对此,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的社会,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类的躯体的变化,认为人是直立的动物(由于不断劳动的结果)。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看法。近年来,有些文化人类学者,把“文化”作为人类存在的特征。因为即使是那些高级动物如猩猩、猴子之类,也不

  • 标签: 民俗学 习尚 人类存在 猩猩 高级动物 风俗文化
  • 简介:我国至今有小说而无民俗小说,这是一种遗憾。但民俗是需要小说的,因为民俗有三个压力需要通过创作民俗小说去化解:一是资料的压力,虽然民俗研究民间文学,但民间文学的传播却要靠文学;二是研究的压力,民俗的田野研究重视个人生活史,但个人叙述中的主观意识不是民俗,而是文学;三是非遗保护的压力,民俗的本质是承认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是一门富有差异化属性的文化科学,而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但民俗只能揭示其中的"看不见"的精神种类和文化逻辑,文学却能保存其中的"看得见"的形象和文化符号,民俗对于"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文化施行双重保护是有压力的,而它的解压者正是民俗小说。

  • 标签: 民俗学 民俗学小说 民间文学传播 个人生活史 非遗保护的本质
  • 简介:近年来,学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学人的视野不断地扩大,这既表现于他们在各自的专业研究的领域内的不断地开拓与延伸,又表现于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的圈子,向周边发展,形成了不少的边缘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并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的交叉,而是两个学科的联姻,产生出了可喜的宁馨儿.各个边缘学科的成立,也不是随便的巧合,总是一种急切的需要,催促着学人去思索,去创造.因为有这样的需要在等待着,所以新学科一出现就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尽管这些新学科还不十分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张士闪的就是这一批为建立新学科而努力的新著之一.

  • 标签: 张士闪 《艺术民俗学》 艺术 民俗学 实地调查
  • 简介:<正>文物与民俗,皆属于人文科学范畴,两者虽有重大区别,但又有一定联系.其区别,在于两者属于不同的文化事象;而其联系,又使两者有可能组成某一共同的学科,以尽可能地发挥边缘科学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无论对于民俗研究的深入掘进,还是对于文物学研究的广泛开拓,都将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此,本人不揣浅陋,就文物民俗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以期求教于大方.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民俗文物 民俗史 民俗事象 民俗文化 人类文化
  • 简介:<正>1、韩国民俗史略(1)解放前:形成期在韩国,民俗的研究是从1894—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开始的.这时期的代表学者是崔南善和李能和.但是,作为历史学家,他们只不过是关心这方面而已.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民俗这时候也没成立.崔南善主要利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来研究古代史.他把包括东北亚的广大地区的文化看成是共同文化,认为朝鲜民族对这些文化起了主要作用.这就是民族主义研究方法.李能和以文献学为中心,作了关于宗教史方面的研究.崔南善的代表作有《朝鲜常识问答》、《萨满教记》、李能和的代表作有《朝鲜巫俗考》、《佛教通史》、《朝鲜道教史》、《朝鲜女俗考》(1927)、《朝鲜解语花史》(1927).其中,李能和的《朝

  • 标签: 民俗学 韩国 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方法 民俗学会 民俗调查
  • 简介:解读古典诗歌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切入,或文学,或美学,或融汇知人论世,或结合人生体悟,表层深层,大处小处,姚黄魏紫,各有千秋。正是这种多角度的审视使得人们对同一首诗产生了各不相同的体会,因而也就有了永远说不完的话。在这众多的解读方法中,民俗的解读可以说是基础层次的解读,它制约着我们对作品所作的形形色色的评析。下面试以三首广为流传的唐诗为例,来看看民俗的解读对评析作品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唐诗 解读 知人论世 民俗学 古典诗歌 文学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民俗在应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学科合法性危机时,"生活世界"这一哲学概念的引入推动了中国民俗学科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位,呈现出以日常生活为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范式的转型,给中国民俗注入了一股活力。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日常生活 比较视野 现代社会 国际 合法性危机
  • 简介:为学科名称的学者认为民俗的研究对象现在已经扩展到整个民间文化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进民俗整个学科的发展,会给现阶段民俗的学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困惑前瞻 民俗学困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06
  • 简介:为学科名称的学者认为民俗的研究对象现在已经扩展到整个民间文化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进民俗整个学科的发展,会给现阶段民俗的学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困惑前瞻 民俗学困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22
  • 简介:为学科名称的学者认为民俗的研究对象现在已经扩展到整个民间文化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进民俗整个学科的发展,会给现阶段民俗的学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困惑前瞻 民俗学困惑
  • 简介:<正>广东海丰出了两位与农民关系极密切的名人,一位是革命家、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一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和民俗家钟敬文先生。他们都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斗争中,书写了少年壮志的激情经历;又都在东渡日本的岁月里,留下了追求真理的奋斗足迹。他们还曾相倾谈、相勖免,以后选择了不同的报国之路。当1926年农民运动讲习所出刊《中国农民》时,钟敬文虽身在岭南却已是北京大学歌谣学运动的一员骁将。他正在大学里专为农民的艺术产品而热情讴歌,与友人出版了新诗集《三朵花》,创办了《倾盖周刊》,编译了第一部两广民族情歌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钟敬文 民俗学家 东渡日本 反帝反封建 农民运动
  • 简介:作为现代科学的中国民俗,从1918年正式诞生算起,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90年当中,民俗的研究活动曾发生过多次中断或者目标转移的情况,前前后后参加进来的学者们对于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的认识也多有不同,因此,如何梳理中国民俗整体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就成为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思想发展 道路 现代科学 研究活动
  • 简介:<正>不论谁走进弗莱堡的老式餐馆,看一眼那里的菜单,谁都会为称作地方风味的各式菜肴而惊叹不已。首先是汤:炒饼汤、酸菜汤、小茴汤、蛋花汤、脑汤、蘑菇奶油汤、蜗牛碗汤。其次是荤菜和配菜:冷拼的或热做的肘子肉、腌乳猪、填乳猪、肉沫汤、奶酪肝、茴香蒲公英色拉。拼菜也同样引人注目,如“巴登州星期六宴”。它以熟牛胸和土豆汁为主,再用辣根调料和越桔作为配菜。许多菜肴都有方言名称,外地人须经翻译才能明白。

  • 标签: 十九世纪 饮食习俗 食品 烹调法 面包 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