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由千千万万个党员来体现的。其中,共产党员个人思想的先进性是基础。保持共产党员个人思想的先进性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统一于人的思想之中。树立科学而崇高的“三观”,是保持共产党员个人思想先进性的根本。关键词共产党员个人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先进性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的提高党员素质,必须首先从保持共产党员个人思想的先进性做起,因为每个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分子,只有个体党员的思想先进了,整个党组织的先进性才有保障。一、保持共产党员个人思想先进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使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刚刚建立,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为新旧体制改革引发的文化转型,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带来信仰对象选择的多元化,导致社会上的信仰危机问题威胁到共产党员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被冲击和削弱,有一部分人对公有制、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片面的、教条主义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片面的看待中国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对现实矛盾缺乏理性分析态度,这样势必导致原有科学信仰的动摇,一些党的基层组织放松了对党员的党性观念教育,放松了党的组织纪律约束,使党员的党性观念淡化,使非科学的政治信仰有了更大的可乘之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①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还是一般的阶级组织,关键是看个体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员个人思想的先进性是保持共产党组织先锋队性质的基础。为了保持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毛泽东特别重视党的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和思想教育,他说,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党员个人必须具备思想上的先进性,这是成为党员的首要条件。每个党员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只有那些在思想上拥护党、支持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党员,才是真正先进的党员。绝不允许某些思想上落后、保守的不可救药分子、不接受领导分子混入党内,党的先进性是绝不允许任何个人玷污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一个人思想主要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成,党员也不例外。保持党员个人思想的先进性,必须树立科学而崇高的“三观”,保持思想觉悟上的先进性。第一,共产党员要拥有胸怀天下的“大”世界观,这是党员个人思想先进性的先决条件。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因此,人人都有世界观,但这并不等于说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观并不是站在世界之外去“观世界”,而是人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理解。世界观理论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大智慧”,从而形成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作为共产党员,其一,心中要胸怀世界,胸怀人民大众,要把自己置于整个世界中来看,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个人相对于世界虽然是渺小的,但正是由无数的个人组成的人民群众创造了世界历史,“而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②其二,无产阶级政党还要树立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③无产阶级的党员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有些党员入党前后的世界观转变是巨大的,入党前信誓旦旦,入党后完全忘记了入党誓言,在思想上、行动上背叛了党。特别是某些党员干部世界观的扭曲、盲目骄傲自大,导致了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等腐败作风,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三,党员个人要用联系的、全面的、普遍发展的思想看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把世界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立生存,人们通过征服和改造自在世界成为人类世界。某些党员把征服欲用在人类自身,以为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可以任意驾驭、支配比其“落后”的人民群众;某些党员干部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容不得一粒沙子。置党的宗旨于不顾,完全忘记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极大危害。第二,党员个人要树立奉献至上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核心是解决自我的问题。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和确立,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特别是个人的经济地位对人生观的影响极为重大。一个人可能由于从小家庭环境贫困,被人轻视,立志要出人头地,扶贫帮穷,而真等到他富贵的那一天却忘了本。这种事例很多体现在共产党员身上的例子也有,如建国后少数的党员干部在革命时期不怕枪林弹雨,立下汗马功劳,和平时期却抵不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犯下了大罪。腐败分子胡长青曾经说过,官当到他那一级,就没人管了。这种高官,行踪都难以掌握,更何况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少数党员干部人生立场不坚定,出现了动摇。党员意识正在弱化、淡化,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平常看不出来,关键时刻也不站出来,只记得自己的干部职位,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位置,由人民的公仆成为凌驾于人民之上的主人,成了人民供养着的“父母官”,忘记了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这些都是由于人生观的畸形扭曲甚至发生根本错位导致的。共产党员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党员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在人民群众下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那些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共产党员要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决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必然要高于人民群众的人生观,这样才无愧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党员只有树立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意识,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高瞻远瞩,才会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正确的奋斗方向,才能自觉抵制一切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相反,如果缺乏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意识,就会鼠目寸光、碌碌无为,就会意志消沉、腐化变质,同党离心离德。第三,共产党员要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在生活实践中,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核心是对人生和事物的评价,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评价。如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以及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诸如此类的人生问题。这表明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互通的。价值观是人们团结起来,形成凝聚力的核心力量,是国家、民族的灵魂。其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个人活着的。共产党员的身份决定了必须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信念,在涉及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对党的事业忠诚无私。始终奉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抵制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其二,在市场经济中坚持党性原则,其价值标准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己奉公的精神是党性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党员必备的素质,也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始终走在人民群众的前头。革命年代,我们党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始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和平年代,在物质生活非常优裕的条件下,许多党员却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职责,抵挡不住资产阶级思想的诱惑,渎职、滥用权力的事件屡屡发生,从根本上违背了党性原则,已经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不配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这种党员要严格处理,有多少处置多少,不能心慈手软。因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一个先进的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对于败坏党纪党风的党员、事件决不能留在党内,必须接受党和人民的惩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人的思想之中。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关键作用的是世界观。但是自发形成的“三观”一般是零散的、模糊的、不稳定的,要确立自觉地、系统的、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为理论基础。只有确立科学的“三观”,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行动,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保持个人思想上的先进性,就要把不系统、不稳定的三观转化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1参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页.②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87页.参考文献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2刘洪凛.依法执政的逻辑与理论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3陈登才.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4李爱华.现代政治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赵继伦.精神文明的时代审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6姚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7彭锦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 标签:
  • 简介:<正>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以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其核心内容的。然而毛泽东的这种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恰恰是从他早年的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思想中发展出来的。而毛泽东早年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又是他接受和理解西方近代哲学伦理学思潮洗礼的一个产物。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最为黑暗、思想却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毛泽东怀着"改造中国与世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个人主义思想 精神个人主义 利他主义 青年毛泽东 利己主义
  • 简介:摘要:明治大正期间,涌现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了近代的教育,物质生活优越,却在探寻“自我”的道路上备受煎熬。夏目漱石的《其后》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位明治青年的“自我”觉醒。其中,也体现了夏目漱石自身对于“个人主义”思想的探索与思考。本文以《其后》为研究对象,从“自我本位”,“自我”与“自然”,“自我”与“他人”三个方面考察了《其后》中的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思想

  • 标签: 《其后》 夏目漱石 个人主义 自我 自然 他人
  • 简介:纵观整个现代文学史,很少有作家像鲁迅这样对中国传统民俗里令人不寒而栗的怨鬼、厉鬼情有独钟:不仅怀着丰沛的感情为之展开文学上的感性描述,还带着极高的兴致进行学术上的学理探究。通过分析其幼年时期所濡染的“自然鬼-人为鬼”、“无常-女吊”等互为张力的精神结构,可以看出鲁迅是以生命去拥抱这一异质性的浙东民间“鬼”文化,并将此蛮野文化带来的幽深“鬼气”和叛逆“毒气”融入到自身流淌着的血液中去。

  • 标签: 鲁迅 自然鬼 人为鬼 无常 女吊
  • 简介:正义问题的争论自古就有。而权利与正义向来颇具张力,人们行使权利的自由如何与正义协调共存.自然成了争论的核心。英国政治家葛德文对于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提出了独到的解决措施。

  • 标签: 个人权利 正义 自由 理性
  • 简介:勒庞在《民族演化的心理规律》一书中说到:每一种文明都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基本观念的产物,它们很少受到革新。这些观念构成了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人言行举止最隐秘的部分。它们在群体中是

  • 标签: 基本观念 心理规律 民族 群体无意识 观念构成 哲学观念
  • 简介:个人利他与社会利己──论普列汉诺夫的伦理思想沈玉龙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任何人首先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独立自存。但这种人又“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

  • 标签: 个人利益 普列汉诺夫 社会利益 利他主义 功利主义 经济关系
  • 简介:先秦道家思想虽以“贵己”、“为我”为标帜,提出了以个体为本位的思想主张,闪耀着为我主义的思想光辉,但与近代西方讲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中西文化为背景,把道家为我主义同西方个人主义进行比较,有助于对道家为我主义思想进行现代改造,真正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标签: 自由平等 存我以贵 个人本位 无为而治 有限政府
  • 简介:不久前某社会调查机构在北京等四大城市开展了一次关于个人理财的专项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有74%的人表示对个人理财感兴趣,19%的人希望在专家指导下妥善安排生活,拒绝高风险的投资活动;35%的人更加注重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的优化组合,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46%的人既愿意冒一定风险,又要求能保证资

  • 标签: 个人理财服务 金融业 个人信用资源 网上金融 个性化服务
  • 简介: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博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各行各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通过博客方式,更加扩大了其影响力,同时也影响着其相关行业以及对于博主和个人持续关注的群体。

  • 标签: 个人网站 博客 排行榜 WEB2.0
  • 简介:梁启超和李大钊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先驱和传播者,其思想对当时社会以及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影响都是广泛而深远的。随着当时中国社会背景条件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的思想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梁启超在追求富国强兵的目的下,反过来就拟建置国家和政治的性质与结构,考虑个人自由与自治的立场。而李大钊所推崇的立宪政治亦蕴含着自由思潮和民治主义。本文通过剖析对比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李大钊的民治主义的自治思想,来解读二位思想大家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深远影响。

  • 标签: 个人自治 梁启超 民治主义 李大钊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学亟待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及知识生产,建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对个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尝试,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实例。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载体和归宿。个人思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目标的直接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自然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人为个人”。要思想,既是人的内在动机又是内在机理。个人思想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真实场所,思想实践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人为个人”中的“人为”是个人之为与社会之为的协同,个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个人。遵循个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统一规律开展积极的思想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情趣和富于意义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 思想空间 思想实践
  • 简介: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思想蕴含的重要维度,目前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指认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所具有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地位;揭示了马克思语境中“个人”与“个体”、“共同体”与“社会”等核心概念具有性质不同的内涵;对马克思的个人观、共同体理论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解读并在一定程度上触及马克思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分析了中国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困境。但是,已有研究还没有把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系统地、整体性地呈现出来,问题研究视角单一,经典视域缺失、现代性视域缺失以及当代中国视域不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破解。

  • 标签: 马克思 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 现代困境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不容忽视的个体价值。本文从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现代人格;激发精神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满足精神需求,享受精神生活方面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发展 个体价值
  • 简介:佛陀生活于公元前六百年左右。族姓释迦,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北印度拘萨罗国的诸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武士阶层(即刹帝利种姓)。

  • 标签: 佛陀 存在 达摩 武士 个人 思想
  • 简介:1.黄心川教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卿希泰先生治丧委员会:惊悉贵校著名学者卿希泰教授鹤驾飞仙,不胜沉痛悲哀,谨向研究所同仁与卿希泰教授家人表示深切哀悼,并请家人节哀顺变!卿希泰教授是世界著名学者,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宗教学界的先驱与道教研究界的元老。他一生都在为了我国的宗教研究付出巨大努力,开创了道教研究新学科,弟子桃李满天下,著述等身。他在道教研究方面成果累累,填补了海内外研究空白,为中国学人树立榜样,

  • 标签: 卿希泰 道教思想 宗教研究 黄心川 宗教学研究 节哀顺变
  • 简介:"我希望自己通过这样散乱的记录方式表达一种尊严:世界如一副扑克牌,所有的背面的图案都是一样的,而个人作为单独的一张牌,它正面的图案是唯一的——再相似的群体也有作为个案的独特性。"这是辽宁诗人刘川写作散文诗《个人史》的自白。正如他之所言,"个人史"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可以突破既定的、千篇一律的规范,呈现自我的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以个性取代共性又折射共性,让人在平凡中发现新鲜,在阅读时得到启迪,其社会性、审美性也就在其中了。

  • 标签: 个人史 个人作为 记录方式 审美性 形而下 迁想妙得
  • 简介:个人云”不是一个人说话的意思,而是一个IT行业专业术语。在IT行业,“云计算”是个很流行的专业术语,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可以把共享软硬件资源和海量信息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现在又出现了“个人云”这个新名词。

  • 标签: 个人 专业术语 IT行业 “云计算” 计算方式 海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