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樗、黄櫄二人作为南宋《诗》家,明确了《诗》学立场,对王安石《诗经》提出批驳.一方面批评王安石在章句内容上穿凿附会,从而导致强生分别、自相矛盾、引喻失义、强合诗《序》、悖诗人意等诸多弊端;另一方面认为王安石于其中体现出天人二分、不知天道,以法解《诗》、不知道理等问题.从李、黄对王安石《诗经》的批驳,及其对天人观、义利观的探讨,可以窥见李、黄对《诗》之本义的强调,及以理学为倾向,以儒学为复归,对王安石新学之反拨.

  • 标签: 《毛诗李黄集解》 王安石 《诗经新义》 新学 理学倾向
  • 简介:<正>“言”在《诗经》中有当“我”讲的,历经两千余年的纷争,似乎已被否定。但也有人对此仍然持有异义,他们详引旧注,或兼用音理,对“言’字的“我”作了论证。本文想通过语法与语境的考察来确定“言”的“我”,作为对前人的一点补充。《诗经》中作“我”讲的“言”全部出现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这样的“言”在《诗经》中共有三十九个,分别处于《葛覃》等二十首诗中。对这些诗作穷尽性的考察并旁涉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言”的“我”加以论证。

  • 标签: “言” 小雅 主语 《诗经》 对举 定语
  • 简介:摘要:《诗经•卫风•考槃》诗本身当为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相思的情绪。诗的解读,尤其是《诗经》这样的远古遗存的抒情篇章,需要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切不可单纯因袭旧说、人云亦云。

  • 标签: 诗经 考槃 爱情 相思
  • 简介:摘要:《卫风·淇奥》的诗旨,有认为是歌颂卫武公的,还有认为是歌颂卫国统治贵族,而实际上是一位贵族少女的恋爱心曲,她以君子称心仪的贵族男子,又以竹喻之,因而形成了君子与竹相互映衬,互为表里,甚而至于相互比喻,互为本喻二体的表达效果,成为颂人与咏物完美结合的典范。

  • 标签: 淇奥 主旨 表达形式 颂人 咏物
  • 简介:摘要:《郑风·遵大路》诗自《序》以下关于其诗纷纭其说,然而细考其辞,详察其意,当以戴君恩《读诗臆评》之妻子送别丈夫之诗一说较准确。但诗中并未明示夫妻关系,只能以男女离别之诗解析。

  • 标签: 诗经 郑风 遵大路 离别 担忧
  • 简介:摘要:学界对于《小雅·我行其野》诗的研究,一直将其列入弃妇诗。细读全诗,弃妇之意,并非诗本义,篇章中并不存在任何可以支撑弃妇之说的根据,其实乃婚姻不幸的怨怼之辞。

  • 标签: 诗义 辨析 婚姻不幸 怨怼
  • 简介:'兴'最早见于,是古人从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方法.'兴'源于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文化.它保留了人类的原始思维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在文学上的最初特征表现为单纯的起句、起韵与起情,'兴'在诗中起烘托与象征主观情绪的作用,是一种情感性的意象.

  • 标签: | 兴义 兴象 原始思维 祭祀文化
  • 简介:摘要:《王风·中谷有蓷》因“不淑”“仳离”二词的误解,历来以女子遭不良之夫遗弃解说,然细读全诗并未见任何遗弃的情节,“不淑”“仳离”亦有另解,因而,此诗当以女子丈夫离世的吊唁之诗解之,方能领会作诗本旨。

  • 标签: 诗经 王风 中谷有蓷 吊死唁生
  • 简介:“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其本义是“用手指取某物”,后来“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染指”用于这个意义(下简称“染指1”)时,是个贬义词。如:

  • 标签: “染指” 新义 现代汉语词典 增补本 贬义词 本义
  • 简介:<正>反馈原属电学专业用语,意思是“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反馈”一词借用到经济领域,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反映到生产管理部门,以利调整生产规摸,调节劳动力的投放,提高产品质量等。引进指引荐或从外地引入(新品种)。现“引进”一词使用广泛,可与许多词语组合,表达的事物,如“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入才”“引进新产品”“引进生产流水线”等。新事物的出现,扩大了词的组合能力,人才、技术、资金、设备都可以作为引进的对象。开放原有几个意义,是多义词。当前,“开放”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使用频率剧增,如“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开放单位”“开放方针”“开放政策”“进一步开放”等。的组合,反映了时代发展的特征。(以上三条,田文玉辑)第三产业偏正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产生的名词性固定短语,指工业、农业生产之外的一些社会服务性行业。1、事实告诉我们,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有规划,从整体上把握好方向。(《人民日报》1985,10,25)

  • 标签: 输入讯号 开放方针 好方向 社会服务性 专业用语 生产管理部门
  • 简介:摘要:《鄘风·干旄》本为一首爱情诗,单纯从第一文本的意义上看是非常简单的,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竞有十三种之多,究其原因,除了受汉学、宋学和五四新学的影响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其文学特点本身所导致的。

  • 标签: 干旄 诗义 泛化
  • 简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一诗的诗,历代诸家有讽谏、不仕和婚恋三个向度的解释。只有准确把握诗中的"匏""雁""冰"等物象,了解其背后蕴含的周代婚俗文化内涵,即"合卺"之礼、"纳彩"之礼及周人婚期的礼俗,才能准确把握全诗的诗。文章结合诗中所述情境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婚恋诗"解《匏有苦叶》更准确。

  • 标签: 《匏有苦叶》 诗义 物象 婚俗
  • 简介: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联;在同一感觉范畴内,可以根据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意义相通关系,对初度系联的结果进行二度系联;不同感觉范畴内的意义,由于“通感”而发生意义联系,可据此进行三度系联。根据系联的结果,归纳叠音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各感觉范畴之间,视、听范畴的词占绝大多数;二,叠音词主要表现在对量度、光度、长度和状态(气势)的形容;三,量度和状态(气势)的词多于光度和长度的词,反映诗人对数量和气势的特别感受和重视;四,听、触和味、嗅范畴的词,与视觉范畴的通感,首先都与数量意义相通,而不是与光度、长度相通。这说明,视、听、触和味、嗅的感知,对其量度的感受。从词源学的感知机制看,通和通感的发生,当是语言发生之初心理感受的相同,而不是词语发生之后的比喻或映射。

  • 标签: 《诗经》 叠音词 同源词 义通 通感
  • 简介:摘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在诗的阐释上一直存在争议,仔细对比研究,诗在表达上采用以景物特征的展现来体现情感特征,以景语为情语的抒情方式,颇具民族诗歌表达的典型意义,故此内容上并不存在“负约”的问题,而是一次成功的约会。

  • 标签: 诗经 陈风 东门之杨 诗义 表达
  • 简介:<正>[土政策](名词)在中央或上级统一制定的政策之外,下属的某个地方或单位执行的一种自定的规章或办法,而其内容又与上级的政策或相抵触,或按具体情况作引申。如《人民日报》1986年8月31日三版

  • 标签: 土政策 人民日报 解放日报 综合症 新词新义 名词
  • 简介:<正>[三资企业](名词)指外商在我国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例如:《解放日报》1988年1月23日1版《赵紫阳就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提出重要意见》:“赵紫阳说,利用外资的重点应当放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大力发展三资企业。”按:党中央、国务院现要求船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先走一步,大力发展外

  • 标签: 消极安乐死 新词新义 大力发展 三资企业 经济发展战略 中外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