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N脑利钠体的临床应用方法调查对象为临床住院及门诊患者。结论N脑利钠体的在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对心衰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N端脑利钠肽前体的临床应用 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自然N体蛋白升高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脑自然N体蛋白检测阳性的疾病﹙临床上的第一诊断为主﹚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脑自然N体蛋白升高的分为四组一组均值为3905.82±2981.97pg/ml;二组为4447.04±2089.94pg/ml;三组为2646.95±1586.81pg/ml;四组为2581.80±1292.22pg/ml。结论脑自然N体蛋白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 化学发光 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钙素(bone glaprotein, BGP)及Ⅰ胶原N(procollagenⅠN-terminal peptide, PⅠ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6年于浙江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10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等,以及初次骨折术前的骨密度T值、血钙值、BGP、PⅠNP、术中骨水泥注入量。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指标代入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多因素分析,并以ROC曲线评估BGP及PⅠNP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00例OVCF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随访3~37个月,其中33例(22.45%)术后再发骨折。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年龄、骨密度值、BGP、PⅠNP)代入多元Cox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GP及PⅠNP仍是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53,95%CI=1.128-3.734,P < 0.05;HR=1.250,95%CI=1.150-1.360,P <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GP、PⅠNP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911、0.964;BGP预测截点值为0.474,对应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7%、25.48%;PⅠNP预测截点值为0.685,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0.194。结论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可通过定期监测血清BGP及PⅠNP水平评估骨代谢的变化,从而早期预测骨折再发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折 骨转换标志物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中N-脑钠体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COPD患者,根据病情随机分为COPD组(A组)与COPD合并肺心病组(B组)。COPD合并肺心病组再依据病情分为功能代偿和功能失代偿两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NT-PproBNP水平,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肺心病及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B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肺心病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浆NT-P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功能代偿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T-PproBNP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是否患有肺心病,右心室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 标签: N-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N-脑钠体(BNP)、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并发疾病的相关性,探究BNP、LP(a)指标在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类疾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经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类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2例经临床诊断为非心肌梗死类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二组纳入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血清学BNP和LP(a)二项指标检测,统计分析相应数据;利用ROC曲线对BNP和LP(a)二项指标与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类疾病的临床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BNP和LP(a)二项指标的平均水平与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BNP LP(a) 冠心病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脑利钠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T(cTnT)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在心力衰竭不同分级检测NT-proBNP和cTnT,分析NT-proBNP和cTnT的变化。结果NT-proBNP和cTnT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有着显著变化,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T对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N-端脑利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人员随机抽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中我院接收的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中6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的样本,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针,观察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肺动脉平均压(mPAP)、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与治疗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在临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研究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Ⅱ胶原羧基末端(PⅡCP)水平变化,探讨体液PⅡCP对早期OA的诊断价值。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OA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改良Hulth法诱导大鼠膝关节OA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5周,每周每组抽取6只大鼠取关节液、血清及关节标本,用ELISA检测体液PⅡCP水平,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性,比较PⅡCP水平和软骨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来检验体液PⅡC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OA模型组在术后第1周软骨组织学表现接近假手术组,从第2周开始逐渐出现明显的OA病理学改变,假手术组软骨组织学无明显改变。OA模型组体液PⅡCP水平从术后第1周开始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并随时间推移差异性逐渐增大;假手术组体液PⅡCP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血清与关节液PⅡCP水平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大鼠OA模型中,血清和关节液PⅡCP水平在软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之前就已经升高,PⅡCP水平与OA病理变化相符合,关节液和血清PⅡCP水平可作为OA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Ⅱ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软骨 诊断
  • 简介:摘要N-脑钠体(NT-proBNP)是反映心肾功能的综合生化指标,对各阶段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而言,NT-proBNP不仅仅是判断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独立敏感指标,更是监测病情早期变化、评价心功能的关键因素。本文现就CKD中NT-proBN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慢性肾脏病 N-端脑钠肽
  • 作者: 葛德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4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5期
  • 机构:北京燕化医院急诊科   102500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后早期N脑钠体(NT- pro BNP)及B脑钠(BNP)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入住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早产儿60例,胎龄26~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生后第3天依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组(40例)、对照组(20例);PDA组分为sPDA组(20例)和无症状(asPDA)组(20例);sPDA组分为治疗组(10例)与非治疗组(10例);asPDA组分为自闭组(10例)和未自闭组(10例)。分别于生后第3、7天测血NT-pro BNP及BNP。结果sPDA组、asPDA组与对照组生后第3、7天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7天治疗组NT-pro BNP[4 082(111~7 566)ng/L]与非治疗组[9 643(2 362~25 00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闭组[603(27~1 698)ng/L]与未自闭组[4 595(896~9 873)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3天NT-pro BNP与动脉导管(DA)直径、左心房/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DA直径与左肺动脉内径比值呈正相关(r=0.358~0.455,P<0.05);NT-pro BN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3。结论早产儿生后第3天血NT-pro BNP可作为预测sPDA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N端脑钠肽前体 B型脑钠肽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脑钠N-末端片段对心衰和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 方法:收取 我院50 例心衰和呼吸困难 患者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 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收取 时间在2015 年 10 月 2 日 直至 2017 年 1 月 20 日 ,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浆脑钠N-末端片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心衰和呼吸困难 患者血浆脑钠N-末端片段( 4685.15 ±2910.90 )pg/ml 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脑钠N-末端片段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脑钠体(N-terminal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45人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肾损伤患者64人,非损伤患者81人,另设健康对照组112人。检测各组人群的N脑钠体指标,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同时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与NT-proBNP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和非损害组相比NT-proBNP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作为检测标准对病人的检出率明显大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NT-proBNP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N端脑钠肽前体 糖尿病 肾损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N脑钠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选我院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心脏超声检查患者血浆NT-ProBNP和心室情况。结果肺心病无心衰血浆NT-ProBNP浓度对比健康组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心衰分级增加而增高,P<0.01。且血浆NT-ProBNP与LAD等指标存在关联,经治疗后,心衰Ⅲ~Ⅳ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作为慢性肺心病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血浆NT-ProBNP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体(NT-proBNP)浓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结果预测。方法对200名CAP患者评估临床变量和肺炎严重指数(PSI),同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NT-proBNP,按照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评价这些指标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随着C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NT-proBNP浓度与存活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SI评分组合,NT-proBNP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CRP、血沉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NT-proBNP可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测结果有效的标志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PSI NT-PROBN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脑钠(NT-proBNP)对年龄超过60岁患有糖尿病并发高危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设糖尿病并发心衰组50例,糖尿病非心衰组50例采取胶体金法测定肝素化静脉血中NT-proBNP浓度水平。结果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3102±627)pg/mL,非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106±100)p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年龄超过60岁患有糖尿病高危心衰患者中显著增高,且升高程度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NT-proBNP 心力衰竭 糖尿病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利钠(NT-proBNP)与房颤伴快心室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98例,心房颤动患者96例,其中房颤伴快心室反应60例,非心房颤动患者102例,心功能均为NYHAⅠ~Ⅱ级。正常对照组150例。住院患者于人院后24至48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RIA法检测NT-proBNP。结果房颤伴快心室反应组患者血浆NT-pro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而且与房颤伴快心室反应有较密切的关系。

  • 标签: N末端前B型利钠肽 房颤伴快心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