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考据学占主导地位的清乾嘉时期,洪亮吉提出了自己特色的义理。他所闻发的物竞天择、反对命定论、生死倚伏、控制人口等观点,可谓标新立异,为清代义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训诂、考据为基础,注重经验层面的研究,尤其是把学理运用于实践,期望说明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构建不同于宋明理学的务实义理。他的一些提法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甚至具有近代指向。

  • 标签: 洪亮吉 义理学 物竞天择 反命定论 控制人口
  • 简介:清代《孟子》义理,主要关注人性论、理气论、理欲观、仁政论等四个方面。坚持气本论,反对理本论;从“智”的层面言人性善;提倡施仁善政,富民强国;坚持理欲统一,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呈现出立论基点独特,以作为主、作述相济,主驳程朱、关注现实等特点。但在解释善与批驳程朱理欲观等方面存在不足。

  • 标签: 经学 《孟子》 义理 清代学术
  • 简介:乾嘉朴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最后一个形态。作为与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相异的一种学术文化,它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最后地位,本应得到中国现代学者的一致肯定与传扬。但百余年的乾嘉学术研究史却显示:现代学者否定乾嘉朴学之价值与意义的声音要远高于肯定它的声音。如何突破否定乾嘉朴学的研究范式,以细致与扎实的研究予乾嘉朴学之价值以积极的评价与肯定,

  • 标签: 乾嘉时期 学术文化 学术研究 中国古代学术 现代学者 两汉经学
  • 简介:<正>中国《周易》学说发展到汉代,形成以“象数”学为主流的学术趋势,《易》家必本于卦象爻象以立说。至三国魏王弼(字辅嗣)作《周易注》,力扫“象数”之弊,独标以《老》、《庄》玄理说《易》的新风,于是“象数”《易》学渐衰,而“义理”《易》学日盛。历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王弼“扫象阐理”的《易》说几乎笼罩整个学术界,虽东汉大儒郑玄的《易注》也不能与之抗衡。到公元七世纪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命孔颖达等人主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正义》采用王弼、韩康伯注本,孔颖达为之作疏。王弼《周易注》原只涉及六十四卦经文和附于各卦的《彖传》、《象传》、《文言传》,而《系辞》以下诸传不注,后有东晋韩康伯承王弼之旨续注余篇。由于孔颖达《周易正义》选用王、韩旧注为定本,唐代开科取士的《易经》教科书,即依此为准,遂使王弼以“义理”为主的《周易》学说在此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王弼《易注》开始盛行的东晋期间,为之续注《系辞》以下各篇者,有谢万、韩康伯、袁悦之、恒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爱、顾欢、明僧绍、刘(王献)等十人(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吴承仕先生云:“自元嘉以来,王《易》盛行,独阙《系辞》以下不注。故自谢讫刘专注《系辞》,皆继辅嗣而作,其同以玄远为

  • 标签: 《周易》 孔颖达 《周易正义》 《易》学 义理学 韩康伯
  • 简介:本文探讨了目前学术界对惠栋史学研究中所忽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惠栋在乾嘉历史考据学中的地位与影响问题。《后汉书补注》是惠栋治史的主要成就,但在此之前,其稿本《后汉书训纂》则多为学术界所忽视。从《后汉书训纂》到《后汉书补注》的转变,标志着惠栋史学考据的确立,从而开启了乾嘉历史考据学时代的序幕。二是惠栋治史的动机问题。惠栋对《后汉书》的整理与其治经宗旨密切相关。惠栋的史学一方面成为其经学考据的工具,另一方面惠栋又进而能以古通今,在关注史学与社会的互动中,深化了对史学功能的认识。

  • 标签: 惠栋 乾嘉史学 《后汉书》
  • 简介:乾嘉时期,"实事求是"作为主流话语,主要表现为一个经学阐释性命题。而乾嘉汉学家作为阐释主体("实事求是者"),其所采用的阐释方法("求")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由训诂通义理来弥合语言性断裂,另一是以剥皮主义来弥合脉络性断裂。不过,这两种方法都必然遭遇到瓶颈问题。

  • 标签: 实事求是 语言性断裂 脉络性断裂 剥皮主义
  • 简介:乾嘉时期是我国著名的朴学考证时期。以语言文字训诂考证进行经史研究,故被五四运动后提倡“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人视为科学方法及理性精神之先驱。本文则从当时人喜说鬼狐仙怪事迹的现象,做不一样的考察,发现另一副面貌的乾嘉时期。由乾嘉时期士大夫喜说鬼狐仙怪故事,可以发现当时并不具备现代意义的科学理性观。理性与信仰并存,或交互为用,纔是普遍的现象。而且精英士大夫阶层在面对这些鬼狐故事时所显示的伦理观,非特与庶民无异,抑且为世俗命定果报信仰之热心传播者。在宋明理学已渐丧失其伦理规范意义,经史考证又只是知识技艺的时代,信奉此种通俗儒道佛理,并以之教化民众,便成为士大夫自觉可以努力之工作。其宣化之方式,主要是文学作品,例如小说或戏曲、宝卷、歌谣等,为道光、咸丰、同治以后大规模出现的民间“善堂”奠了基。突破了经学视域,转由文学去看,纔能观察到这许多有趣的现象与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乾嘉 考据 鬼狐 阅微草堂笔记 袁枚
  • 简介:陕西一带的大小博物馆都藏有数量相当丰富的秦汉瓦当,以动物瓦当和吉语瓦当数量居多。瓦当上的吉语,如“长乐无极”“长毋相忘”,现在读来仍觉得情意绵绵。本文分四部分,就乾嘉时期瓦当大藏家交游、瓦当时价起伏、金石藏家互赠拓本以及拓本的制作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乾嘉时期 秦汉瓦当 翻模拓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9
  • 简介:  关键词乾嘉学派汉学考证词学    一、乾嘉学派与乾嘉词坛    乾嘉汉学作为有清一代的主流学术,乾嘉学派不但为清代词学的建构提供了考证的方法,在词学方面则催生出词籍整理、词韵修订、词律编纂和词乐研讨等重要的研究内容

  • 标签: 乾嘉学派词 词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5
  • 简介:如王昶词,论词必论其人与诗同,《词说》(一)

  • 标签: 乾嘉学派词 词学
  • 简介:自明朝中叶开始,王阳明的“心学”崛起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朱学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到了明末清初,以黄宗羲和顾炎武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潮开始崭露头角并且成为学术主流。在继承与抛弃的基础上,到乾嘉时期,考据学派风靡学界,以致“人人许郑家家贾马”。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学术界为何会经历两次转变,这个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主要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探讨两次学术转变的原因。

  • 标签: 陆王心学 乾嘉学术 学术转变 原因
  • 简介:摘要: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教学环境的构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着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学习过程更多地停留在以“教”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其结果是学生学到知识很多,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却非常有限。而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管理教学中应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和改善管理学教学过程。

  • 标签: 构建主义 管理学 教学
  • 简介: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此后两国密切往来五百余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尤其是清康乾嘉时期,随着清朝政权稳固、经济繁荣及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琉双方的贸易交流进入清代最鼎盛时期.其结果不仅极大促进了琉球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福建手工业的发展、繁荣了商品经济市场、促进了福州港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为沿海民众提供了谋生机会.

  • 标签: 康乾嘉时期 中国 琉球 贸易
  • 简介:本文探讨乾嘉时期诗话中对韩愈诗风的归纳和研究。乾嘉诗人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韩诗的风格特色有着更为细腻也更为深刻的辨析。他们对韩诗的“奇险”风格褒贬不一,又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探究韩诗“奇险”诗风的成因,并翻陈出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欲自振于一代”说。韩愈的诗风不能简单以“奇险”或“平淡”概括,韩诗的“奇险”多在其古体诗与联句中,而近体律诗中则多风格平淡之作。本文收集和归纳乾嘉诗话中对韩愈诗风的评论,通过对韩诗具体篇章的分析,辨析各家不同的论点,多层面论述乾嘉诗坛对韩诗风格研究的推进。

  • 标签: 乾嘉诗话 韩愈诗评 奇险诗风
  • 简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核心。报告第一部分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第三部分至第十部分分别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了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方面是过去全面经验的结晶,另一方面是今后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报告把过去经验总结为十条,并指出:“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全面彻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把它“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学习十六大报告我们首先必须紧紧掌握的精神就是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 标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报告 中国先进生产力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经验
  • 简介:1997年6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侦察心理学》(李锡海著)是对犯罪侦察问题的二个全新领域的积极探索。这本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在提高侦破效率上为人们提供了的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严重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犯罪不断增多,的犯罪手段和犯罪类型不断出现,犯罪的机动性、隐蔽性、智能性不断提高,因而导致犯罪案件侦破难度大,侦破效率

  • 标签: 侦察心理结构 心理素质 犯罪侦察 新的突破 侦察主体 理论联系实际
  • 简介:李调元生活于乾嘉学术发展的顶峰时期,他的性情论强调人的自然情感,尊重情感的自然性是他戏曲理论的出发点,这与乾嘉学术义理反对理与欲的二元对立,提倡理、欲、情一体是一致的。他的《雨村曲话》《剧话》在材料广泛的基础上考索戏曲相关理论、论述戏曲的沿革,鉴赏、分析少,考索、论证多,是深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时代治学方法影响的。《雨村曲话》《剧话》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专题文献,正是在文献考索之上,两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少见的有体系的戏曲学术著作,乾嘉治学的资料性和积累性特征明显。

  • 标签: 李调元 戏曲理论 乾嘉学术
  • 简介:摘要通过将一定数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授课和传统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儿科护理学
  • 简介:<正>当你走进商店,步入菜场,漫游在超级市场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五光十色的商业活动,顾客和商业人员的种种关系是由什么来加以协调的?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以什么来协调日益发展的商业活动?在这里,商业道德将起重要的作用,而研究商业道德则是商业伦理学的任务。

  • 标签: 新成果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迫切需要 迅猛发展 商业伦理学 商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