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西方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探讨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康德,在这个问题上走入了二元论的不可知论。继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都用正、反、合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思维与存在之间能够达到一致或符合,证明人有能力认识这个世界。在东方6世纪(538-597)创立天台,就提出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一念三千”命题,并用空、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心、物之间,能够达到圆融,证明人有能力把握绝对真理。两者所不同的,只是德国古典哲学用清晰、明了的哲学语言来表达,而天台则用含混、简约的佛学语言来表达而已。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思维与存在 天台宗 黑格尔 图式理论 费希特
  • 简介:天台五祖章安灌顶在所著《摩诃止观》中首先勾画了天台传法系统,即以古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龙树(150-250年)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南岳慧思(515-577)为三祖,而实际创始人顗(539-598),又称为智者大师,则为四祖。

  • 标签: 天台宗 智者大师 龙树 佛教 首先 古印度
  • 简介:应斯里兰卡佛教阿斯羯利派钱达南达国际佛教中心主席曼格拉长老的邀请.2004年7月24日至2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释学诚法师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五人,对斯里兰卡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中国佛教代表团与著名的斯里兰卡石窟寺——丹布拉寺的主人在那里的佛教博物馆举行了中国佛教协会赠送斯里兰卡的佛像安奉仪式。这三尊精美绝伦的释迦牟尼佛像分别代表了中国三大语系(汉传、藏传和南传)对斯里兰卡佛教的美好敬意。制作这些佛像的就是先生创办的福建泉州鑫华雕塑工艺有限公司。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一篇介绍先生佛教造像艺术的文章以奉献于读者。

  • 标签: 佛像 佛教造像 黄华 石窟 漆器 斯里兰卡
  • 简介:一切众生无始来今由惑造业,因业感报,惑、业、报三,如恶叉聚,起则俱起,互为由藉。所造恶业,无量无边,牵引有情,流转六道。《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今虽觉悟,归向佛法,苟不忏除过去现在恶业罪障,则凡所修持,辄多障缘,曷克成就道业,故须忏悔业障也。

  • 标签: 天台智者大师 中国 佛教研究 台宗
  • 简介:本书全方位地综合研究唐代佛教思想家圭峰密的哲学思想,即依十种史料对密的事迹、著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史学的观点叙述密所处中唐时代的思想背景及其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以翔实的学术资料阐述密哲学思想中“三教会通”和“教禅一致”两大组成部分;

  • 标签: 宗密 哲学思想 思想背景 三教会通 学术资料 思想家
  • 简介:上海市道教协会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白云观代监院吕安道长于2002年2月14日中午12时,因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驾鹤登真,享年91岁。

  • 标签: 缅怀 道教协会
  • 简介:从北京往北,过古北口,从古北口再往北,到内蒙赤峰,从赤峰再往北走,在翁牛特旗乌丹镇查干布热山北向的九座山冈之下。会遇见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梵寺,里面住着二三十位蒙古族喇嘛。他们的住持是常年住在北京的第五世丹迥·冉纳班杂活佛(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教务长)。

  • 标签: 翁牛特旗 佛教寺院 蒙古族 佛学院 北京 赤峰
  • 简介:在佛教修持法门中,净土法门是最方便可靠的。印光大师曾称赞说:“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蒙”。历代各祖师,有许多都是“教研本,行在净土”。佛教的修持,贯通在“信、解、行、证”上,净土法门更是如此,首重在信,同时还要行解相应,才能巩固信愿,在现生中即能获得受用,临终往生解脱。

  • 标签: 《净土宗辞典》 佛教 教义思想
  • 简介:在江西宁国市东南约30公里处,有芦溪村。村庄附近有惠云禅院,占地不大,但布局合理,结构有序,共有大小寺庵寮房三十二间。寺庵周围林峦叠翠,苍松、翠柏、紫竹、枫、栎应有尽有,特别是禅院后门外的几株大铁树更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时光回逝,900年前就从这个小地方走出了佛教—代宗师,人称“定光佛”的杲。

  • 标签: 南宋时期 宗杲 爱国高僧 生平 传教 爱国爱教思想
  • 简介:本文通过对于曹洞创立历史的描述,试图从中总结出事关禅宗宗派兴衰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作者认为,曹洞立史的经验与教训都同样突出,耐人寻味:其成功的经验在于从一开始就注重事理、思想的“回互”,这种强调文化整合的独特气质与马祖系洪州孤军深入、单兵独进的禅界主流迥然有别,成为石头系的逻辑起点和曹洞立的特色所在;其危机亦与此相关,即在立之初思想上过度的早熟性(三代禅者为先驱),特别是在对新义理的生长点缺乏探索,对阐明和发扬本特色的指导性思想体系,未曾及时地、自觉地着手建构。。这个意义上,本文批评了“君臣偏正”范畴之弊端,分析了“使洞山宗旨坠于死型者”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曹洞立之初的内在危机致使后来在其发展史上两度自断法统,而其绵泽不尽、气力不竭的深厚内力,亦同样有赖其立之初“回互”理论之赐

  • 标签: 曹洞宗 石头系 良价 石头宗 南宗禅 《景德传灯录》
  • 简介:斯威夫特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在斯威夫特家的附近,住着一个富婆,她非常仰慕斯威夫特的才华,并时常打发仆人给斯威夫特送些礼物、斯威夫特每次也非常乐意接受她的礼物,但他从不知道要给那个送礼物的仆人一点小费表示酬劳。

  • 标签: 小费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十八世纪 代表作
  • 简介:三论的另一个理论范畴是中道,意谓远离边见邪执的一种中正之道。三论认为中道是事物的真实相状,所以称为中道实相。

  • 标签: 实相 中道 事物 意谓 中正 真实
  • 简介:天台人间佛教思想主要体现为:基于心性论,以“一心三观”思想断除人们将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两截的执见,解除人们对出世间的执着,将人们的兴趣重心拉回到当下,依靠自身菩萨行来获得佛陀之道;对儒家思想的会通体现出具体性与深入性。此种会通,其宗教目的在于,将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内圣外王理念融摄到菩萨道践行之中。天台人间佛教思想为解决转型期出现的社会矛盾可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 标签: 天台宗 心性论 一心三观 人间佛教
  • 简介:隋唐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其标志是三论、天台、华严、慈恩、净土、律宗、密宗和禅宗八个中国式的大乘佛教宗派同时并立,交相辉映。佛教史上称之为“八分立”。华严则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个宗派。僻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华严的流传情况又如何的呢?以下就此作一番阐述。

  • 标签: 福建 佛教 华严宗 宗教教派 华严学
  • 简介:佛教天台思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三一”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三种:一是,对立而相即、“会二归一”的“三一”模型;二是,圆融无碍、“会三归一”的“三一”模型;三是,中道实相、“主一”式的“三一”模型。天台“三一”思维模式中最基本的是“会三归一”这种模型,从逻辑上分析,它最初表现为第一种模型,上升至第三种模型。天台“三一”思维模式的核心是“主一”式,它也体现了天台要论证的根本思想——“中道实相”。

  • 标签: 中道实相 性具善恶 一心三观 圆融三谛
  • 简介:三论因依《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立而得其名。因为该宗主张“诸法性空”,所以三论又称为空。因为该宗主张“诸法无相”,所以三论又称为无相或无相大乘。因为该宗主张“中道正观”,所以三论又称为中观。因为该宗主张一切无所得,所以三论又称为无得正观。因为该宗主张破除一切法相,所以三论又称为破相

  • 标签: 法相 中道 中观 哲理 略论 法性
  • 简介:佛陀跋陀罗作为60卷本《华严经》的翻译者,娴于禅定功夫,且曾居庐山两年,向慧远传授佛法,尤其是“念佛三昧”,其对中国华严、禅宗与净土三大宗派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分析大正藏及元以前经典记载,有一些失译佛经事实上可以归于佛陀跋陀罗名下。比照佛陀跋陀罗、慧远时期和隋唐以后对“念佛三昧”的理解可以看出早期与隋唐后净土对念佛三昧所能达到境界的理解。他和鸠摩罗什对色空的理解更阐释出他所传达的佛教中观见,尽管历史上龙树的大量中观论著由鸠摩罗什所翻译。

  • 标签: 佛陀跋陀罗 华严宗 禅宗 净土宗 念佛三昧
  • 简介:频大师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的创始人,而且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他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圆顿止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三个部分,总括起来,便是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境行果”。天台就是依靠这套理论创立的。他的佛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智(岂页)大师 天台宗 "圆顿止观" "一念三千" "三谛圆融" 中国哲学
  • 简介:佛教的“转识成”,是一种通权达变、灵活变通的智慧思想。比如从人生的“苦”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予以承担,并且从中解脱出来,转苦得乐。现代成功心理学的“挫折、失败正是成功的机遇”;“贫穷是发愤图强的催化剂”;把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当作磨炼心志的甘露,开发学习潜能等。这就是转识成。佛教的“转识成”,与现代心理学的转视法异曲同工。

  • 标签: “转识成智” 学习潜能 成功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异曲同工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