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清人周容所作《小港渡》仅有129个字,却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顺治七年(1650年)冬天,周容要从一个叫小港的地方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捆扎了一大摞书跟随着。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一、婚姻出现裂痕不妨先找心理咨询师妇联提供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离婚对自己的离婚举动曾经感到过后悔,他们在离婚后都不同程度地回忆起以往婚姻生活中的美好情景。为了不让一些人由于一时冲动盲目离婚而造成终身遗憾,心理咨询师可望及时挽救一些濒临离婚人士的婚姻,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调整、维持幸福婚姻。另外,对于一些夫妻关系无法挽救,确实无法继续的婚姻则给予离婚建议。

  • 标签: 离婚后 后悔 婚姻生活 心理咨询师 调查结果 夫妻关系
  • 简介:梁柱(1935-),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1953年6月参加工作,1960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后分配到北京大学工作至今。历任北京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政治学系党委书记、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梁柱 思想者 学术委员会 作者 栏目
  • 简介:本文从政治的生命现象学的新视野,结合当代学术前沿所探讨的生命政治和生命现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生命政治的诞生”、“卢梭对个人身体的生命政治探索”、“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策略”、“对人及其政治性的探索”及“劳动就是生命政治的决定性要素”五个部分,阐述卢梭与马克思的政治生命现象学的不同特征,重新考察了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为重置两位思想家在近现代政治哲学史上的特殊理论地位开拓可能的前景。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生命现象学 生命政治 劳动 生存
  • 简介:要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悲剧只是提供了一个维度,把悲剧仅仅作为艺术范畴进行审美解读是无法理解尼采哲学思想的全部的。本文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非艺术的"他"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

  • 标签: 他者 悲剧观 艺术哲学思想
  • 简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虽然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但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有的收益权。表现在国家仅收取了矿产资源相关税费,而对矿产资源本身以零对价方式出让,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政府公共事业支出资金短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只注重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身份,忽视了矿产资源所有身份;只注重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忽视了民事收益职能;只注重矿产资源收入二次分配,忽视了矿产资源收入一次分配。因此,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收益权,必须促成矿产资源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的转变,改革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在矿产资源出让一级市场实现国家收益权,建立矿产资源流转二级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标签: 矿产资源 国家收益权 民事权利
  • 简介: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学习-再认实验任务,考察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地震亲历(13个大学生、13个中学生)对威胁性刺激(地震相关图片)再认时记忆偏向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额叶-中央区,中学生经历组在旧的地震图片上P300成分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大学生经历组;在顶叶-枕叶,中学生经历组在旧的地震图片上的P300峰值和LPC波幅显著大于大学生经历组。(2)对于经历组,地震图片均比中性图片对经历组诱发了更大的P300和LPC波幅。表明地震图片对中学生经历组的效应比对大学生经历组更大,地震经历组对地震相关图片有记忆偏向。

  • 标签: 地震亲历者 记忆偏向 ERP
  • 简介:“我仅以个人名义,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已经75岁高龄了,有这个机会来中国学道,来之不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见到这些老师,我觉得这也是在座所有学员最大的心愿。”“感谢这次的安排与帮助!我虔诚的修道之心已持续20余年,这么多年来总期盼有机会向中国的道长学习,这次相聚是上天恩赐的机缘,是真正的机缘,希望再次安排学习机会,一定诚心追随。”“10天的学习仅仅是开始,仅仅是第一步,也是一大步,回国后我将更多地传播道教。”

  • 标签: 中国道教学院 进修班 留学生 道者 西方 学习机会
  • 简介: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与马克思《资本论》双重语境互动中所形成的关于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一致”的辩证法。由于不理解列宁的“三一致”的辩证法思想,不仅造成了把辩证法当成“实例的总和”和“抽象的方法”的“两极相通”,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朴素的辩证法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成直观反映论的“双重还原”,而且特别是导致了把列宁的辩证法归结为与“实践论的辩证法”相区别的“认识论的辩证法”,从而曲解了列宁的“三一致”的辩证法。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深化对列宁《哲学笔记》的“三一致”的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 标签: 《哲学笔记》 辩证法 认识论 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