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养老保障的道德权利思考是针对老龄群体的伦理性探讨。本文在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当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权利现状。指出主要存在着农村老人享受权利与机会的非均等化与养老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两个突出的问题。最后,本论文从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凸显以人为本的孝道原则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解决路径。其中后者又从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应的道德调控与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相匹配的道德权利的评估两点展开深入分析。

  • 标签: 道德权利 农村 养老 保障
  • 简介:从现代政治学维度来说,尽管洛克的政治思想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其政治思想给当代政治发展提供了许多良好的思路。通过重新解读洛克的《政府论》,我们发现,洛克在自然状态下提出的"天赋权利",既区别于霍布斯的政治理论,又为他的主权说——三权分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国家或政府不仅能够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而且能够真正地为公共福利而行使应当的权力。

  • 标签: 洛克 政治思想 权利 政府 主权
  • 简介:关于人的权利的各种冲突给伦理学和政治思想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启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列举出来的有如下内容,关涉伦理相对主义、伦理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哲学家的授权、哲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知识分子在政治和社会变化中的角色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关系。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我所理解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得出了与哲学有关的一些结论。为了理解人权概念的历史和宗谱,我在文章开始的时候简要讨论了这个概念的历史,随后,对试图把人权视为伦理概念或伦理实践的哲学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同时,这个概念对公众话语而言的中心地位是不能受到忽视的。人权的政治用法和哲学遗产之间的鸿沟给哲学带来了多种后果。对人权的讨论本身意味着消除伦理相对主义,反过来,这又会使必要的哲学对话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人权的理论的薄弱状态应该唤醒我们,使我们意识到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政治哲学家会被赋予没有有效哲学基础的政治和社会实践的立法者角色。后面这种后果涉及哲学和意识形态以及伦理学和政治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人权不能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如果国际政治总是通过道德和武力而获得改变,和人权有关的政治哲学能发出什么命令?最后,情感与道德的关系也被视为一种可能却有问题的桃源圣地,不过,它却可以解释我们对人权概念的依恋。

  • 标签: 人权 历史 论证 伦理相对主义
  • 简介:关于个人与社群谁更优先和本质的辩论,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伪问题。在黑格尔的自由—权利辩证法政治哲学看来,法权—道德—伦理,以及家庭—市民社会—国家,都是人类自由本质实现的不同方式或环节。它们既不是平行的具有同等价值的罗列,也不是严格按价值或本体论优先次序的前后排列,而是共同构成人类自然、道德和理性三种根本自由本性及其具体权利获得全面实现和发展的有机整体。因此,个人与社群或个体自我与伦理共同体,实际上是个体生命中自在统一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品格的外在实现和存在形式,属于个体自我全部内容获得整体性表现的有机构成要素。谁都不是固定静止的起点或终点,它们共同处于人类自由—权利及其社会制度的永恒运动发展中,亦即人类自由和理性精神愈益发展和成熟的历史文明进程之中。

  • 标签: 黑格尔 自由—权利辩证法 个体自我 伦理共同体
  • 简介:价值自觉是主体对价值及其价值观高度省思基础上,认同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自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念、正确处理价值关系的活动与状态。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当前大学生价值自觉面临工具理性的负面冲击、价值虚无的裂变式传播、价值交锋激烈且隐蔽等现实困境。破解现实困境,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要从激发主体意识、夯实理论基础、深化社会实践、厚植文化沃土、健全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协调推进。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自觉 实现路径
  • 简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标分析以及实证调查等支撑性研究,我们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 标签: 学生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国际比较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程度的时间限制对中学生决策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主观经验评估问卷,探索被试对决策任务的外显认知。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决策有显著影响,高时间压力和中等时间压力条件下,决策质量都显著降低;决策过程中既包含内隐情感偏好的作用,也包含外显认知的作用。

  • 标签: 决策 时间压力 情绪
  • 简介:学生小斌因与学科老师发生激烈冲突,情绪失控,并伴有过激行为,有自杀倾向。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社工中心、家长四方合力,详细了解了其在家、在校的情况,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最终帮其化解危机。

  • 标签: 危机干预 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 转介
  • 简介: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在小学实施闲暇教育,建立了完善的闲暇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美国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的社会重视度、有效的闲暇教育机制、丰富的闲暇活动以及科学的闲暇课程设置给我国小学生闲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 标签: 闲暇教育 美国 小学生
  • 简介:通过对中职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编制了适用于评定中职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倾向的量表。对量表统计分析后表明:自我妨碍主要包括情绪拖延、自我效能、推卸责任和促进干扰四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自我妨碍 中职学生 情绪拖延 推卸责任 自我效能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到来的'微时代'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环境。'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行为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性,凸显出新的价值问题和价值困境。文化、社会、技术、教育等因素叠合交织在一起,影响、塑造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新环境的要求,进行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发展。

  • 标签: 微时代 大学生 价值观
  • 简介:运用自编的包括奉献帮助、爱心助人、分享合作、友善慷慨四个维度17个项目的小学生利他行为倾向问卷对750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利他行为倾向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女生利他行为倾向水平高于男生;县镇和农村学生利他行为倾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学生利他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利他行为倾向 调查分析.
  • 简介: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隐喻治疗在大学生常见的三种类型问题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分析,介绍了隐喻治疗的思路,具体的操作过程、方法、技巧。探索隐喻治疗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以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对隐喻治疗有所了解和关注,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咨询的疗效。

  • 标签: 隐喻治疗 大学生 常见心理问题 应用
  • 简介:学生自残行为具有模仿性和传播性,一旦发现,需要立即主动干预。心理教师或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对青少年自虐、自残与自杀等行为的前兆应有高度的警惕,发现情况立刻要上报学校,并展开疏导和教育。

  • 标签: 自残 中学生 辅导个案 生命教育
  • 简介:系统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与实践中应有的现代思维,是回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困境、破解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系统思维理路,不仅体现在以系统思维认识、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体现在以系统的方法来革新、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系统的最佳效能。

  • 标签: 系统思维 内涵 方法 优化
  • 简介:本文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由演讲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详细搜集、整理来访者Y的有关资料,对来访者Y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归类,客观评价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认知疗法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Y开展咨询,让来访者Y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Y上台讲话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演讲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简介:目前关于高职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关注的更多是负面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机的问题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寻一套较好的学习动机激励机制和方法,以提高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 标签: 高职学生 学习动机 积极心理学
  • 简介: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由于自身定位不准、高考目标不合理,有的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动力、无法调动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感到非常急躁、无法静心学习。于是,有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有的学生出现了失眠、食欲下降的现象,有的甚至想要逃避高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需要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让他们重新确立考试目标,寻找自信,缓解考试焦虑。

  • 标签: 考试焦虑 活动设计 团体辅导
  • 简介: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的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的准确性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性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的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性和提取流畅性的差异造成的。

  • 标签: 小学生 回忆任务 学习判断 准确性
  • 简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 标签: 手机依赖 主观幸福感 社交焦虑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