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入侵呈明显上升之势,生物入侵对城市园林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构成严重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和破坏。园林植物病虫害传统的地理分布格局面临嬗变,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传统理念受到挑战,园林植保对此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妥善的应付。

  • 标签: 生物入侵 生态安全 园林植保
  • 简介:2002年9月25-26日,北京园林学会植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中科院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植物园北京园林科研所、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及苗圃有关专家15人,对北京市道路绿化引种植物应用和北京市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丰富北京地区的植物品种和美化观赏效果,园林科技人员和园林科技公司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优植物和草坪花卉品种,对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借鉴近些年来国内外生物引种中生物入侵的经验教训,对保护我国国家和地区原生生物物种的安全,避免和防止外来生物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保护生物和生态安全,加大保护措施应该提上日程进行研究和探讨。目前在北京地区对已引进的植物如刺槐、火炬树、美国地锦

  • 标签: 生物入侵 北京园林 北京地区 植物引种 生态安全 国家森林公园
  • 简介:据初步调查统计,珠海市共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科61属67种,多为草本.对这些植物的入侵途径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建议.

  • 标签: 外来入侵植物 珠海 调查
  • 简介:<正>据德国《工程师协会信息报》报道,奥地利图尔思农业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塑料,这种称之为“FASAL”的热塑性塑料是以刨花、锯未为原料,加工时在原材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在制

  • 标签: 热塑性塑料 生物塑料 技术研究所 再生原材料 奥地利 玉米粉
  • 简介:指有生物栖息的地球外壳部分,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统称为“生物圈”。它是在出现活的有机体时候形成的,至今大约15—40万万年。大气圈的厚度约800—1000公里,其中活的有机体的分布上限为10—15公里,但大多数生物都集中在50—70米的气层中。在离地一公里处就已经很少了。地面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

  • 标签: 生物圈 有机体 地球外壳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 简介:生物安全是指预防感染因子进入猪场生产中的每个阶段或场区或猪舍,控制疫病在猪场中传播,减少和清除疫病的发生等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一个畜群管理策略,通过它能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从现有环境中除去病原体,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方法。

  • 标签: 生物安全 猪场 畜群管理 疫病发生 病原体 防感染
  • 简介:利用3-(N-甲基-N-甲氧基氨基)-1-芳基-1-丙酮腙与酰氯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N-酰基-3-(N-甲基-N-甲氧基氨基)-1-芳基-1-丙酮腙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50mg/L时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的致死率为95%-100%;化合物c7在1000mg/L时对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的致死率达100%。

  • 标签: 酰化反应 芳基丙酮腙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为寻找新型结构的农药先导化合物,采用1-对氯苯基-3-氯-1-丙酮为原料,合成了14个结构新颖的对氯苯丙酮肟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H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和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Ⅴi、Ⅴe和Ⅴh在50mg/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的致死率达到100%.

  • 标签: 对氯苯丙酮肟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现在,进行海产鱼类种苗生产,其育苗的初期的生物饵料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在生产上生物饵料的大量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在育苗季节生物饵料培养不出来,影响种苗生产。

  • 标签: 生物饵料 育苗 种苗生产 利用 季节 鱼类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日前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假单胞菌株M18,在我国率先研制出了具有广谱、高效、安全,能有效控制真菌性根腐和茎腐的生物农药,定名为”甲嗪霉素”。黄瓜和西瓜的枯萎病、甜瓜的蔓枯病、辣椒的根腐病等瓜果蔬菜难以治愈的顽症有了克星。

  • 标签: 生物农药 甲嗪霉素 症状 治疗
  • 简介: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心之一。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的召开,成为各国首脑关注的中心议题,全体在里约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在政府间达成一致性。其内容为未来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的责任,必须由那些拥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种及其栖息地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公约 持续利用 环境与发展 稳定发展 保护策略
  • 简介:<正>俄罗斯圣彼得堡医生发明了一种防止机体早衰的疗法。这里所说的是组织调节疗法,该方法以利用细胞医学——肽生物调节剂为基础。在自然界,这样的生物调节剂在每一种生物体内都存在,并使生物体中的新陈代谢和细胞相互作用过程协调一致。生物调节剂在生物体内部传递有关某个器官功能正常、反常的信息。

  • 标签: 生物疗法 抗衰老 生物调节剂 圣彼得堡 细胞医学 生物体内
  • 简介:鼋(Pelochelysbibroni)隶属龟鳖、鳖科,俗称绿头龟、癫头鼋、黄沙鳖、烂团鱼。暖温性淡水爬行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以浙江的瓯江分布数量较多,国外分布于东南亚的缅甸南部和菲律宾等地。

  • 标签: 生物学特征 摄食方式 生污习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