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1例嗜酸性蜂窝织炎。患者男,19岁:双侧下肢先后出现红斑3年,红斑持续发展,无明显不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可见“火焰征”及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包绕的肉芽肿样结构,以皮下脂肪明显、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5.2×10^9/L。予泼尼松30mg/d,病情缓解:

  • 标签: 嗜酸性蜂窝织炎 治疗 病理报告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眶蜂窝织炎患者在院期间的护理,总结。 方法 : 回顾总结 2 018 年 1月至今本院 23 例眼眶蜂窝织炎患者的病例及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发热护理、用药护理及饮食护理等。 结论 : 眼眶蜂窝织炎由多种原因引起,并且极易向颅内发展,危及生命。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扩散是本病的治疗重点。护理重点在于住院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监测体温变化,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准确的执行用药医嘱,做好患者的心理、饮食、生活及眼部护理,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 标签: 眼眶蜂窝织炎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普济消毒饮治疗)和对照组19例(单纯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16/1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用重要普济消毒饮用于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能够大大提高抗菌效果,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提高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以来我院收治确诊的7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病例及治疗方案。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4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结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蜂窝组织炎 间隙感染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技术在眼眶蜂窝织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和临床治疗意义,并做好相关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总结30例眼眶蜂窝织炎的CT征象,对30例眼眶蜂窝织炎在螺旋CT容积扫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位置及平面的重组,并观察其深层关系。结果CT表现为眼睑、眼肌肿胀,泪腺增大,眶内脂肪出现异常,被软组织影代替。脓肿形成可出现占位效应,本组10例显示眶壁骨质增生、硬化。鼻窦源性21例占70%,外源性7例占24%,颌面部感染2例为5%。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眼眶蜂窝织炎做出更清晰、到位的诊断,为诊断及治疗蜂窝织炎做出了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开发。

  • 标签: 多层螺旋CT蜂窝组织炎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临床应用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9岁,因反复右踝关节、拇趾关节疼痛3年,加重1周于2007年6月20日入院。患者3年前因右踝关节、拇趾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以春秋季节好发,未经治疗缓解,1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复发,并双手指间关节红肿痛,在外治疗无好转。查体:T37.0℃、P90次/min、R22次/min、BP130/80mmHg,口唇发绀、扁桃腺无肿大、双肺无干湿罗音、

  • 标签: 原发性痛风 误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恶性腹水引流后腹壁蜂窝织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9岁。因双颌下、双腹股沟肿物4月余,腹胀、腹部增大12d入院。该患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双颌下、双腹股沟有肿物,抗炎治疗后双颌下肿物消退。当时行颈、胸和腹部CT检台末见异常。12d前开始自觉腹胀,腹部增大,不喜进食。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胃炎、结肠炎。3d前因未排气,伴恶心、

  • 标签: 腹壁 蜂窝织炎/诊断 腹水 引流术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妊娠合并下肢急性蜂窝织炎进行相关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截取妇产科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收治120个孕妇,其中发生妊娠晚期合并下肢急性蜂窝织炎的2例病人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蜂窝织炎与妊娠晚期孕妇的活动、皮肤的清洁完整和孕妇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孕期营养,适当增加孕妇孕期的活动,实行劳逸结合,保持皮肤的清洁完整,适当抬高双下肢,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一切外源性的感染可以有效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下肢急性蜂窝织炎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蜂窝纸板是指能够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具有隔音隔热、保温、缓冲、刚度高、强度大、质轻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空调包装中,可以有效的防静电、防霉、防水、防潮、阻燃。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蜂窝纸板技术进行分析,从缓冲衬垫的应用、包装箱的应用、与其他材料混合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详细的论述了蜂窝纸板在空调包装中的应用。

  • 标签: 蜂窝纸板技术 空调包装 包装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腰推拿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腰推拿法治疗,两组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推拿法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拱腰推拿法 腰椎滑脱症 疗效
  • 简介:摘要1例66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右眼反复眼红肿疼痛,5个月前有右上第二磨牙拔牙史,4个月前有多次右侧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史。眼眶CT提示右侧上颌窦、眼眶下部眶下孔处骨膜下窦腔形成伴积液脓肿形成。诊断为“牙源性上颌窦分隔感染致眶蜂窝织”。先后行“眼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右眼眶脓肿清除引流+鼻内镜下上颌骨内壁部分切除+上颌窦分隔引流+上颌窦开放”术。术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 标签: 眼眶蜂窝织炎 上颌窦炎 拔牙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朱亮 刘钢 邓慧玲 李文辉 邓继岿 毕晶 刘静 赵仕勇 陈必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2科 710003 ,河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石家庄 050031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518038 ,保定市儿童医院感染内科 071000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长沙 410007 ,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310014 ,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合肥 23005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组织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8家儿童医院的细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收集到确诊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的1 138例患儿中感染类型为蜂窝组织炎的住院患儿共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织炎患儿占18家医院IPD患儿的0.6%(7/1 138例)。其中男5例,女2例;起病年龄1个月~6岁,中位年龄为2岁。农村4例,城市3例。1例存在基础疾病,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表现:发热、伴感染灶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蜂窝织炎病灶部位:眼眶蜂窝织炎2例,面颊部感染2例,上肢、头部及臀部感染各1例。病初情况:2例眼眶蜂窝织炎患儿分别伴鼻窦炎和化脓性中耳炎,1例为急性根尖周炎治疗后,1例为化疗结束后10个月。并发感染类型:7例中并血流感染6例,并细菌性脑膜炎2例,并肺炎1例。其他培养结果:外周血培养为肺炎链球菌6例,病灶局部脓液培养阳性2例。菌株药物敏感试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敏感6例,耐药1例。治疗:3例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2例头孢菌素联合青霉素类治疗,2例脑膜炎患儿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3例局部脓肿者予切开引流;2例脑膜炎患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1例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14.3 d (5~41 d)。出院结局:6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蜂窝组织炎是儿童IPD的少见感染类型,多见于3岁及以下儿童,以头面部和眶周为主要感染部位,可伴血流感染或细菌性脑膜炎,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蜂窝织炎 儿童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左鼻塞,流鼻涕1wk,发烧4d,左眼睑红肿、恶心、呕吐2d,于1995年7月16日急诊入院.专科检查:左眼睑上方压痛(+),左眼内眦部压痛(±),下睑压痛(-),左眼周围红肿,颜面部肿胀,左眼球向下移位,运动受限,视物模糊,球结膜充血、水肿,较右眼明显突出,对光反射减弱.左中鼻甲大,中鼻道有较多的脓性物,左筛窦区及上颌窦区压痛(+).住院诊断:左急性鼻窦炎,眶内蜂窝织炎,疑海绵窦炎.

  • 标签: 蜂窝织炎 上颌窦炎 眼睑脓肿 眶内 麻黄素滴鼻剂 1995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眶蜂窝织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眶蜂窝织炎的新生儿病例,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5例有发热。5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明显升高。3例为周围组织感染蔓延所致,2例为血源感染,1例怀疑母婴垂直感染。血培养阳性2例,脓培养阳性2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4例使用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2例使用头孢曲松钠+利奈唑胺治疗。1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6例均治愈。2.共检索到13篇文献,报道了15例眶蜂窝织炎新生儿,与本报道的6例合并后共21例。眶周红肿及发热是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以单纯发热、拒乳及呻吟为首发症状。多伴WBC明显升高。19例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均包含SA。19例联合应用2种及2种以上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12例国外病例中8例使用了万古霉素,国内病例以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氨苄西林或利奈唑胺为主。1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19例治愈,1例遗留四肢痉挛性瘫痪,1例死亡。结论眶蜂窝织炎在新生儿期罕见,以周围组织感染蔓延、血源感染及母婴垂直感染为主,有擦口腔史者易感,局部手术等有创操作提高感染风险。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在新生儿期可因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诊断。SA为主要致病菌。抗生素选择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常需联合用药。如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时的外科治疗是治愈的必要条件。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并海绵窦血栓形成者预后差。

  • 标签: 眶蜂窝织炎 临床特征 婴儿,新生 葡萄球菌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