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已知细胞色素P450(CYP450)不仅能催化外源物代谢,还能催化体激素的合成和代谢。研究证实,人类在胎儿发育时期肾上腺中已存在与体激素合成相关的CYP450同工酶-CYP11A1、17、21、1181和1182,本室前期研究也发现,人胎肾上腺中存在着CYP1A1、CYP2C8—19和CYP3A7,能参与多种外源物的代谢。但迄今为止少有研究涉及胎肾上腺中与外源物代谢相关的CYP450同工酶(CYP1.2,3)与体激素合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胎儿发育时期外源物对胎肾上腺体激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 标签: 人胎肾上腺 激素合成 甾体激素 细胞色素P450(CYP450) 3-甲基胆蒽 地塞米松
  • 简介:人体内细胞的正常代谢及致癌物的活化代谢均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reactiveoxygenspecies,ROS),ROS在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量的ROS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及正常免疫功能,一但过量的ROS在细胞内积聚,则会影响核酸结构和代谢,引起DNA损伤。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DNA 氧化损伤
  • 简介:8-氯腺苷(8-Chloro-Adenosine,8-Cl-A)是一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对小鼠肝癌实体瘤及人白血病HL-60和K562细胞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8-Cl-A诱导MOLT-4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及浓度的依赖性。毒理学实验表明其毒性较低,因而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但Wang等发现8-Cl-A注射液进入体内后,经过腺苷脱氨酶作用迅速降解成8-氯肌苷(8-Cl-I)而失活,大鼠静脉注射8-Cl-A的剂量为25mg·kg^-1时,第一相生物半衰期仅为0.83min^-1,药物的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

  • 标签: 8-氯腺苷脂质体 制备方法 药物性质 腺苷脱氨酶 代谢速度 抗肿瘤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8-氧化鸟苷(8-oxo Gsn)和8-氧化脱氧鸟苷(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11.7)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D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RNA氧化产物8-oxo dGs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液肌酐(U-Cr)等。8-oxo Gsn和8-oxo dGsn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IBM SPSS 22.0以及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患者8-oxo Gsn和8-oxo dGsn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尿液中DNA和R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8-oxo dGsn以及其经U-Cr校正的8-oxo Gsn/U-Cr和8-oxo dGsn/U-Cr分别为14.38(10.39~19.91)ng/ml、12.97(7.92~18.96) ng/ml、1.10(0.88~1.38) μg/μmol、0.96(0.75~1.30) μg/μmo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应的结果:11.95(7.52~18.01) ng/ml、10.12(6.42~15.04) ng/ml、0.86(0.59~1.21) μg/μmol、0.72(0.50~1.02) μg/μmol。经性别分组之后,男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DNA氧化产物8-oxo G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4,P=0.14),女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8-oxo Gsn和8-oxo dGsn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U-Cr校正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8-oxo Gsn/U-Cr以及8-oxo dGsn/U-Cr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 标签: 高血压 DNA RNA 鸟苷 脱氧鸟苷 色谱法,液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4-甲基哌嗪-1-二硫代甲酸-(3-氰-3,3-二苯基)丙酯盐酸盐(Hy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以确定该化合物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小鼠肉瘤180和肝癌22及人胃癌异种移植裸鼠肿瘤模型,观察Hy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口服灌胃给药,不同浓度Hyd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抑制率可达到46.4%~59.6%(P<0.01~0.001);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抑制率可达到39.3%~51.6%(P<0.05~0.001);对裸鼠人胃癌异种移植瘤的抑制率可达到18.1%~59.0%.结论:Hyd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和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人胃癌裸小鼠异种移植性肿瘤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4-甲基哌嗪-1-二硫代甲酸-(3-氰基-3-3-二苯基)丙酯盐酸盐 肉瘤S180 肝癌H22 人胃癌异种移植性肿瘤
  • 简介:为寻找抗HIV化合物,们以D-核糖为原料,经甲基化、硅烷基化、还原裂解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1-脱氧核糖(5),再通过形成环状亚砜化合物,与NaN3发生反应后,经过还原、缩合、环合、氨化、脱保护反应制得异脱氧腺嘌呤核苷(1),各步反应收率均超过70%。其抗HIV活性测定尚在进行中。

  • 标签: 核苷 异脱氧腺嘌呤核苷 抗病毒化合物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AMPAR)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3例抗AMPAR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例抗AMPAR抗体脑炎(年龄12~70岁)均急性起病,首发症状包括认知减退、性格改变及少见的头痛、运动障碍,其中例1肺部占位性病变经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血清及脑脊液抗AMPAR抗体、抗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抗体阳性,激素联合肿瘤化学治疗后症状仍持续存在,无临床复发;例2责任病灶位于双侧额颞叶、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同时合并低颅压综合征典型影像学特征,血清抗AMPAR抗体阳性,激素治疗后症状部分改善;例3颅内病灶位于脑桥及右侧小脑中脚,伴显著小脑萎缩,脊髓磁共振成像提示颈2~胸10水平脊髓病变,血清及脑脊液抗AMPAR抗体阳性,激素联合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抗AMPAR抗体脑炎临床表现异质性高,除边缘系统外,尚可波及脑干、脊髓,出现脑萎缩;存在多重抗神经元抗体尤其是抗神经元细胞内抗原抗体时需密切监测肿瘤;免疫治疗有效,肿瘤叠加多重抗体时预后差。

  • 标签: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 癌,小细胞 边缘叶脑炎
  • 简介:4-甲基甲卡西酮,合成的刺激剂,是安非他明、卡西酮类物质。英文名称为Mephedrone,也称为Meph,drone,MCAT。据报道在中国合成,其化学结构和非洲东部khat植物中的卡西酮类化合物相似。有片剂或粉末,使用者可以吞服、鼻息或注射,它和MDMA、安非他明和可卡因有相似的效果。当使用Mephedrone时,产生刺激效果的同时产生副作用,磨牙最为常见。研究Mephedrone在人和老鼠中的代谢物,可以在尿液中检测到。Mephedrone潜在的神经毒性还未知,但是科学家们已经从它和其他药物的相似性中得到其可能的危害。许多人在使用Mephedrone后死亡,但是一些死亡的原因后期发现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Mephedrone于1929年首次合成,但是没有广为人知直到2003年重新发现。据报道2007年Mephedrone在网络销售,2008年法律强制会已经注意到这个化合物,2010年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均有报道,尤其在英国特别流行。2008年以色列首次规定Mephedrone非法,同年瑞典也规定其非法。2010年很多欧洲国家规定其非法,同年12月欧盟规定其在欧洲非法。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被认为是其他非法药物的类似物,被和FederalAnalogAct类似的法律控制。在美国,只有做为人类消费品才能出售,如标识为“植物食品”或“浴盐”就能合法出售。

  • 标签: 4-甲基甲卡西酮 效果 滥用方式 药理学 化学性质 法律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行胆囊切除术469例,现对其中发生漏的8例(占1.705%)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全部治愈。4例经单纯腹腔引流治愈;2例先行ERCP及EST未成功后经再次手术治愈;1例先行PTCT术,后经手术行肠吻合治愈。1例经手术探查引流治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精细解剖胆囊三角,准确诊断,及时探查,放置引流,预防为主对胆囊切除术后漏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胆漏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提高对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8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给予消炎利、解痉或手术治疗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心综合征常以心脏症状为主诉,临床误诊率高,诊疗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 标签: 胆心综合征/诊断 误诊
  • 简介:本文设计合成了10个新的具有3-取代磺酰胺基-2-芳-1-三唑结构特征的三氮唑类化合物作为真菌细菌色素P45014α-去甲基化酶的抑制剂。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1b,1c,和1g对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裴氏着色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但总体来说活性不如酮康唑。与标准对照品氟康唑相比,化合物1b,1c和1g对近平滑念珠菌的作用分别比氟康唑强32倍,16倍和4倍;对裴氏着色菌的抑制作用分别双氟康唑强4倍,8倍和8倍。

  • 标签: 三唑类化合物 合成 抗真菌活性
  • 作者: 姜珊 康琳 朱鸣雷 赵宝成 刘倩 刘晓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100730 ,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老年科 102299 ,北京医院 国家卫计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卫计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氧化应激标志物8-氧化鸟苷(8-oxo-Gsn)与社区老年人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社区年龄≥75岁的老年人210例,采用简易躯体功能评定(SPPB)方法,将入组老年人分为SPPB较好组(10~12分)、一般组(7~9分)、较差组(0~6分)。对所有入组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同时检测尿8-oxo-Gsn、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尿8-oxo-Gsn与躯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SPPB较差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握力和步速均低于其他两组(H=47.002、110.902,F=11.962、235.952,均P<0.001),SPPB较差组老年人的尿8-oxo-Gsn和血hs-CRP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F=23.780、13.259,均P<0.001);尿8-oxo-dGsn和血白细胞水平3组老年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8-oxo-Gsn与步速、握力和SPPB评分呈负相关(r=-0.559、-0.302、-0.450,均P<0.001),与5次起坐时间呈正相关(r=0.290,P<0.001);其中尿8-oxo-Gsn与步速的相关性最强。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Charlson共病指数后,尿8-oxo-Gsn(OR=1.38,95%CI:1.06~1.77)和血hs-CRP(OR=1.23,95%CI:1.04~1.48)水平升高均可能加速躯体功能的下降。结果尿8-oxo-Gsn与社区老年人的躯体功能下降有独立相关性,提示功能状态差的老年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

  • 标签: 鸟苷 日常生活活动 握力
  • 简介:目的:研究3甲基蒽(3—methylcholanthrene,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2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3—MC诱导肝细胞24h或48h。乙氧基试卤灵(ethoxyresomn,EOR)为CYP1A酶活性探针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试卤灵(resomfin,RSF)浓度。TaqmanRT—PCR法测定CYP1A1基因表达,Westembolt法分析CYP1A酶蛋白表达。结果:实验条件下对照组和3—MC诱导组的CYP1A1基因和酶蛋白,CYP1A1/2酶活性均可被检测。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CYP1A1/2基因及蛋白表达、酶活性的诱导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3—MC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CYP1A1/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 标签: 3-甲基胆蒽 原代培养 大鼠 肝细胞 细胞色素P450 1A1/2
  • 简介:目的建立藏药螃蟹甲中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甲酯的HPLC测定方法,为进一步控制螃蟹甲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94),HAe调pH=4.50,流速0.8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234nm。结果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甲酯浓度在0.787~14.7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21%(RSO=1.68%)。螃蟹甲药材中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甲酯平均含量为(0.62±0.19)m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螃蟹甲药材中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甲酯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螃蟹甲 HPLC 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甲酯
  • 简介:摘要:以聚乙二醇(Agilent DB-FFAP(30m×0.25mm×0.25µm)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采用GC法测定4-甲基吡啶有关物质,该方法对有关物质检测准确、有效。各杂质定量限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

  • 标签: 4-甲基吡啶 GC法 有关物质 定量限
  • 简介: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HMGC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2月7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1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该患儿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MGCL基因检测,并于患儿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均获得受试对象及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患儿年龄为1岁1个月,男性。因"不明原因腹泻、呕吐,反复呕血,发热2d,昏迷3h"收入本院。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氨水平高、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额颞顶皮层下异常信号。确诊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经限制蛋白质摄入,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治疗后症状缓解。该患儿HMGCL基因c.509G〉T(鸟嘌呤〉胸腺嘧啶)发生点突变,c.348+1G〉C(鸟嘌呤〉胞嘧啶)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导致外显子拼接错误,其中c.509G〉T是来自母亲的杂合突变,c.348+1G〉C是患儿新出现纯合突变,c.348+1G〉C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第170位的半胱氨酸剪切突变为苯丙氨酸。出院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示:患儿年龄为1岁7个月,智力运动发育稍落后,但无明显倒退,无抽搐发作,全身情况良好,各项生化指标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水平降低。结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系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HMGCL基因检测及HMGCL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该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亦至关重要。

  • 标签: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基因 有机酸 代谢疾病 儿童
  • 简介:目的合成4-甲基烟腈衍生物。方法以4-甲基-5-乙烯烟腈为原料,经臭氧化/还原、氯代、wittig反应和酸水解等步骤合成新的5位取代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甲基烟腈衍生物,收率均在70%以上,产物的化学结构经MS和1H-NMR确证。结论所用合成方法简便易行、条件温和,产物可用于合成含吡啶环的生物碱。

  • 标签: 4-甲基-5-羟甲基烟腈 4-甲基-5-氯甲基烟腈 4-甲基-5-醛基烟腈 4-甲基-5-乙醛基烟腈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6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1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62±15)岁。计算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及入院时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及二者的差值ΔSOFA评分,并将患者分为ΔSOFA评分<2分的非进展组(101例)和ΔSOFA评分≥2分的进展组(2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85例)和死亡组(39例)。分别比较非进展组与进展组及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根据住院期间死亡ROC曲线中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高8-OHdG组(35例)和低8-OHdG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差异。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Log-rank检验。结果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进展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Z=-2.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6,95%置信区间为1.01~1.11,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进展的ROC的AUC为0.65(95%置信区间为0.52~0.79,P<0.05),最佳阈值为32.88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2%、79.2%。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Z=-2.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4,95%置信区间为1.00~1.09,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的AUC为0.63(95%置信区间为0.52~0.75,P<0.05),最佳阈值为32.43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1.3%、84.7%。高8-OHdG组与低8-OHdG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相近(P>0.05),高8-OHdG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Δ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低8-OHdG组(Z值分别为-2.49、-3.01、-2.64,P<0.05或P<0.01)。低8-OHdG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明显高于高8-OHdG组(χ2=14.57,P<0.01)。结论早期血清8-OHdG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能力有限。患者血清8-OHdG水平越高,入院90 d内死亡风险越大。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病情进展 8-羟基脱氧鸟苷 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