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引发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给中小学生的健康促进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研究显示,朝鲜族留守儿童问题较国内任何地方都严重[1]。本次以"留守"和"朝鲜族"为关键词,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2011年)和万方数据资源(1980年—2011年)中,检索朝鲜族留守儿童研究相关文献,

  • 标签: 儿童问题 朝鲜族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健康促进工作 留守儿童 人口流动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流动民工规模急剧膨胀,由于环境和现行制度等多方面因素限制,留守儿童正成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群体。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2000万人,高度集中地分布在农村地区[1]。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期,长期亲子分离、特殊教养方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已呈现出一些倾向性问题[2]。有研究显示,约30%的中学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朝阳市龙城区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留守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适用留守儿童的计划免疫策略,加强留守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保障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 简介:目的了解温州市留守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现状。方法从温州市三个区随机抽取5周岁留守儿童120人,同时选相应年龄段非留守儿童120人,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的儿童问卷并结合温州的特点,制定调查问卷,请照料者自行填写。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州市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差,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社区应重视这一问题。

  • 标签: 留守儿童 口腔健康 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发热是小儿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正常小儿体温稍高于成人,并可波动于一定范围之间,清晨低,下午高,进食、剧烈活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不属于病理现象。讨论发热儿童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血、尿、粪、脑脊液、胸水等细菌培养有助于败血症、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胸脓、化脓性脑膜炎等诊断,明确病原菌。血清凝清素试验可用于诊断沙门菌、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间接血凝抑制抗体试验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 标签: 发热 儿童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当腋下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时临床上称为低热。体温在39~40℃称为高热,超过40℃称为超高热。连续发烧超过2周称为长期发热。由于小儿正常体温稍有波动,因此腋下体温在37~37.5℃之间是否属于低热,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目的讨论发热儿童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儿进行护理。结论患儿需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小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利散热。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要勤擦浴,更换内衣和被单。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入量不足,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加强口腔护理。

  • 标签: 发热 儿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微量元素素钙、铁、锌及铅的异常发生率,为预防儿童微量元素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儿童保健门诊136例儿童微量元素铁、锌、钙及血铅测定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童不同时期微量元素铁、锌、钙缺乏及高血铅有异常变化,136例儿童中缺铁68例(50.0%)、钙42例(30.9%)、锌19例(14.0%),高血铅7例(5.1%)。结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容易缺乏铁、锌、钙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应高度关注微量元素含量。而血铅元素则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应高度警惕铅污染,重视预防微量元素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异常 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个肥胖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儿童肥胖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儿童系统保健健康体检筛选体重正常、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自愿接受检测儿童各15人;对所选研究对象选择问卷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取研究对象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进行儿童肥胖遗传风险检测;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出生BMI、父亲BMI、母亲BMI、基因分析结论、喂养方式、喂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ε2ε3ε4(APOE)的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9.5238,P<0.025);HindIII(LPL)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25.2024,P<0.005);G132A(LEP)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X2=3.5714,P>0.05);Pro12Ala(PPARG)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24.2581,P<0.005)。结论APOEε2ε3ε4、LPLHindIII、PPARGPro12Ala等3个肥胖基因位点多态性对儿童肥胖有影响。因此该项检测对于预测儿童肥胖以及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肥胖 肥胖遗传风险基因检测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儿童视力,恢复双眼单视和建立立体视觉。方法采用戴镜、遮盖、协调器(CAM、光刷、红闪)、精细作业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儿童弱视治愈率66%,有效27%,总有效率93%。结论儿童弱视早发现,在最佳年龄及时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弱视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护理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种种异常的言行举止,认真分析其思维活动规律。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其激发诱因与心理需要,提出用爱心、温情来暗示、诱导、鼓励患儿。结果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用同情、理解与合理的让步来为患儿创造一个宽松、合适的环境,使患儿认识、减轻心理障碍。结论解除生理、心理精神障碍,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儿童 癔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不仅对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是成年后肥胖和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干预,将对控制和预防儿童期肥胖,乃至成年期肥胖及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肥胖 临床表现 干预与控制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结论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目前小儿期最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且终生存在。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听力及视力异常等。

  • 标签: 脑瘫 儿童 康复训练
  • 简介: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哮喘及感冒等,以及可能直接引发其他系统病变的严重疾病,如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心肌炎及败血症等。

  • 标签: 常见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预防 春季 儿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