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心病重构可导致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又会加重心房重构,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对心房重构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控制病因,进行早期的诊断与干预,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心房重构 常见病因 分析
  • 简介:摘要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影响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心脏重构的调节机制众多,近年来发现多与心脏细胞衰老有关。该文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能量代谢、自噬、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综述了心脏细胞衰老对心脏重构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力衰竭 细胞衰老 心脏重构
  • 简介: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是当前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环境特征集关联提取、动态多分辨率建模、综合环境统一重构、面向任务的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复杂低空飞行环境重构与任务决策系统,系统采用一体化分布交互式的联邦架构,具备多分辨率环境仿真、环境对飞行器影响定量评估等功能,为面向工程应用的复杂大气环境重构技术和环境影响仿真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环境重构 关联提取 动态多分辨率建模 决策支持
  • 简介:德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实现德育的本体价值。培养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这既是德育教育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德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培养主体人的时代要求。增强学生主体性,这既是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根本内容,又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发挥德育的导向价值,

  • 标签: 师生交往 高校 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 三个代表
  • 简介:Wiggs等[11]观察到哮喘气道平滑肌较COPD及正常对照者增厚2~3倍,有报道HRCT测出90%的哮喘患者有气道壁增厚[13],  哮喘时气道重构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气道壁的增厚

  • 标签: 哮喘气道 支气管哮喘 气道重构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探讨冠状动脉重构的病变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3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4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包括外弹力膜血管面积(EEMA)、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体积及斑块的性状和重构指数,根据血管内超声斑块的性状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包括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重构指数(RI)=病变处EEMA/平均参考血管处EEMA。若RI〉1.0为正性重构,RI〈1.0为负性重构。结果正性重构及负性重构两组年龄、性别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无明显差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更多的表现为正性重构(61.4%vs30.0%,P〈0.01)。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更多的表现为负性重构(70.0%vs38.6%,P〈0.01)。与负性重构相比,正性重构一般狭窄程度较轻,但病变部位的血管面积及斑块面积较大[(17.8±7.0)vs(13.6±4.9)mm^2,(12.2±5.5)vs(9.5±4.8)mm^2,P〈0.01),同时正性重构多为偏心性软斑块,发生钙化的较少。结论正性重构及负性重构的病理特征不同,正性重构病变以软斑块及偏心性斑块多见,冠状动脉重构与临床表现及斑块特征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房重构的影响。方法300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1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15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左房大小LAD,二尖瓣血流频谱测量(E,A峰)并计算E/A比值;肺静脉血流频谱(S,D峰)并计算S/D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左房内径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A比值及S/D比值均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房重构

  • 标签: 冠心病 左房内径 房颤 辛伐他汀
  • 简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卫生投入减少、医保覆盖面小的原因,也有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多数医疗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缺乏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缺少人文关怀。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疗服务价值理念的公正合理,它要求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以“规范监管”作为制度保障。以制度伦理建设为契机,辅以正确的激励手段,可以引导医务人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规范,重构医疗秩序。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疗秩序 制度伦理
  • 简介: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是指急性心肌梗塞后整个左心室(包括梗塞区和非梗塞区)形态和大小的改变,而改善左室重构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6],ACEI是目前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药物治疗研究的焦点

  • 标签: 左室重构 心肌梗塞左室 重构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乳腺组织重构双环法在乳房下垂矫正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25例(年龄18~53岁;平均35岁)要求矫正乳房下垂的患者,均行自体组织重构双环法矫正,乳腺组织量过剩患者切除过剩的乳腺组织后进行重构,对于乳房下垂乳腺组织量适中或不足的患者进行乳腺组织瓣游离后自体乳腺组织重塑收紧。于术后6个月随访其乳房对称性、形态、大小、切口瘢痕。结果术后1例右侧乳房皮下积液,经引流后愈合;3例乳晕伤口部分裂开,再次缝合后愈合;所有患者患者乳头乳晕血运良好,无坏死,术后乳房下垂得到明显矫正,外形满意,瘢痕增生不明显,初期荷包缝合的皱褶1个月后基本消退,平整。6个月随访,术后切口瘢痕隐蔽,外形良好。结论自体组织重构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乳房 修复外科手术 双环法 乳房肥大 乳房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患者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有37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有30例患者,窦性心律组有31例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在入院以后,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以及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在年龄与身高、体重以及疾病构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在P波离散度以及P波最大时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异质性与心房电传导时限都远远低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

  • 标签: 左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 临床研究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是指心室大小、形状和组织结构及心肌细胞形态与结构甚至间质结构改变的变化过程,可导致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伴心功能降低,使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并发症增多,死亡率亦明显增加。心室重构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就AMI后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 心室重构 诊治 心肌梗死患者 结构改变 心功能降低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肺血管重构疾病,涉及血管壁的所有层,目前仍然无法治愈。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抵抗是血管重构的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血管重构过程,如Ras/MAPK、JAK/STAT、BMP/Smad等,确切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促进肺血管重构的几个关键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为肺动脉高压病理机制的理解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血管重构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对CHF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已经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其发生与发展的基本机制,是CHF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学基础,是反映心室的主要功能状态及预测心衰患者预后、死亡的判断指标,研究证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炎性细胞因子可用于心衰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

  • 标签: 心衰 脑钠肽(BNP) C反应蛋白(CRP)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良好控制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等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腔径、室壁厚度、瓣膜功能等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螺内酯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6.9±5.8ml/m^2和收缩期末容积指数29,3±5.2ml/m^2与常规治疗组64.8±6,2ml/m^2、35,7±6.5ml/m^2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与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射血分数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螺内酯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

  • 标签: 螺内酯 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4~6周龄SPF(SpecificPathogenFree)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哮喘组、APS治疗组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阳性对照组;用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哮喘;APS治疗组和DXM阳性对照组分别用APS和DXM肌肉注射治疗。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对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muscleactin-α,α-SM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气道重塑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iud,BALF)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1),α-SMA强阳性表达,气道壁厚度(d/Pi)、气道壁面积(WA/Pi)、气道平滑肌面积(Wam/Pi)和平滑肌细胞计数(N/Pi)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哮喘组对比,APS治疗组和DXM阳性对照组BALF中细胞计数显著减少(P〈0.001),α-SMA阳性表达,d/Pi、WA/Pi、Wam/Pi和N/Pi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结论:APS可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α-SMA的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哮喘 气道重构 黄芪多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分为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两组的心脏B超的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脏B超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可预防尿毒症左室重构的发生,并减少病死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左室重构
  • 简介:摘要为克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医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在线教学模式下的医学教学团队进行了重构。通过组建跨学院在线教学团队、实行全覆盖教学激励等措施,缓解了教师教学压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开辟了德育教育新阵地。在线教学模式下的医学教学团队,保障了教学质量,也为将来发展教育教学带来多维度创新和变革的可能,符合当前医学院校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 标签: 在线教学 教学团队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适量临床常见的比较复杂的疾病,我国临床医疗的不断进步,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30%左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死亡率,临床研究人员不断进行心力衰竭疾病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的研究,随着对心力衰竭疾病发病机制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心肌代谢重构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心肌代谢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

  • 标签: 心肌代谢重构 慢性心力衰竭 研究进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