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我部成建制千里机动,开赴西高原地区进行一体化训练.由于部队急进高原,机动距离远,驻地环境艰苦,气候特殊,疫情复杂,给卫勤保障带来较大困难.针对部队训练任务及该地区的特点,我们采取全程卫生干预措施,建立科学防疫体系,为驻训期间官兵的健康及训练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标签: 驻训 卫勤保障 川西地区 高原地区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地区妇女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西地区2000例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宫颈癌HPV筛查,将其中HPV阳性且宫颈外观不光滑或肥大、质硬以及年龄30岁以上宫颈外观光滑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并将HPV亚型类型与其宫颈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析。结果宫颈CINII及以上病变组中,HPV-18型比例最高,占55%,HPV-16型和HPV-非16/18型分别占21.67%和23.33%;在宫颈CINI及炎性病变组中,HPV-非16/18型占83.33%,HPV-18型占16.67%。结论HPV-18型和HPV-16型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且HPV-18是高级别宫颈病变中最常见的HPV亚型,可作为重点监测。

  • 标签: 川西地区 HPV亚型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介绍了西某电站母线故障事件现象、处理过程、事件造成的后果,对事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 标签: 母线 放电 故障
  • 简介:摘要介绍了西某电站母线故障事件现象、处理过程、事件造成的后果,对事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 标签: 母线 放电 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方法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和尿素氮(BUN)的含量。结果海拔3700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SOD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DA、BLA、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西地那非可增强高原运动机体抗氧化的能力,加速乳酸清除,具有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治疗小儿高原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以8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西藏本地藏族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酚妥拉明、米力农、呋塞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肺动脉压力分级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力(PAP)水平降低,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水平升高,观察组PAP水平低于对照组,CO、CI、PaO2、O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动脉压分级I级占比高于对照组,II级、III级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西地那非 小儿高原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西獐芽菜中3种山酮的含量测定,即用Krom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和水(含0.04%磷酸)的比例在0~20min内由65%至85%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结果山酮成分达到基线分离,山酮的线性范围为0.05~6.25μg(r=0.9997)。结论测定方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山酮 川西獐芽菜 龙胆科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才向卓玛的孩子小尼玛在青海省海北州人民医院刚一出生就面临着窒息而死的危险,经过医生16个小时的抢救,终于转危为安。

  • 标签: 儿科急救 高原 海北州 青海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高原白内障的特点,对其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共125眼,对高原成熟期白内障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过熟期白内障采用先注吸液化的皮质后再娩核、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及术后角膜散光程度。结果经治疗,125眼的脱盲率高达100%,所有患者术后3d的视力均大于0.05,其中裸眼矫正视力高于0.5的患者有85眼,占全部患眼的68%。所有患者的角膜散光均比较小,其中0级散光有83眼,占66.4%。结论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白内障发病率非常高,为高原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原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原病是指正常人由平原进入高原(通常为3000m以上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通常又称高山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高原心脏病(highaltitudeheart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指平原地区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长期持续低压、缺氧环境作用下,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心肌损害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可表现出紫绀、胸闷、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并出现相关辅助检查的改变。

  • 标签: 高原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四、陕西、山东籍的90名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平原与急进高原后所有青年的折返跑速度、基础代谢、体重、血乳酸浓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受试青年急进高原第4天后,基础代谢、体脂率增加,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进高原反应预测中,可以将平原时无氧耐力作为重要的指标,能够发挥较大的预测价值。同时,加强无氧耐力训练后,能够起到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

  • 标签: 急进高原 体能变化 急性高原反应 关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急进高原脑梗死患者20例,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高原脑水肿患者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进高原脑梗死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高原脑水肿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脑梗死组发病时间明显早于高原脑水肿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急进高原脑梗死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原脑水肿组,合并高原脑水肿比例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环境具有低压、缺氧的特点,可能是导致急进高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在进入高原时应在初期即做好对急进高原脑梗死的防范。

  • 标签: 急进高原脑梗死 高原脑水肿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与高原健康人PLT的水平。方法采用sysmexF-820型血液分析仪对5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实验组)和50例高原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肿检测。结果实验组肿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的PLT水平,P<0.0l。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PLT水平会相对降低。

  • 标签: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PLT 检测 慢性高山病 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以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间来我医务室就诊的 90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90例患者中,有 88例患者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的问题,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以及紫绀症状。为了让其积极配合治疗,还采取了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策略。 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紫绀、胸闷以及意识错乱等症状均已全部改善,经过后续治疗后已顺利登机。临登机前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由 过去的78%上升到了 99%。 结论:初进入高原地区时一定不要过度劳累,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并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医护人员在接诊急性高原反应病症的患者时要多考虑一下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接诊速度、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给他们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 标签: 高原反应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