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布鲁氏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多样,病情不一,感染早期误诊率较高,血培养为诊断金标准,但培养周期长,易错过治疗最佳时机。为此,统计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这三项指标在布鲁氏菌感染与G-肠杆菌和G+球菌间的统计学差异,为临床提供早期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 实验组:布鲁氏菌血培养阳性患者25例;对照组:G-肠杆菌组:血培养G-肠杆菌阳性患者46例;G+球菌组:血培养G+球菌阳性患者36例,上述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均为患者未进行抗菌治疗前的检验结果,并排除血液病。数值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记录方式,用SPSS23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标签: 布鲁氏菌 PCT CRP PL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PLT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有历史记录的肝硬化患者在未进入肝硬化时、肝硬化失代偿期及治疗好转后的PLT数量。结果与自身未进入肝硬化时的PLT数量比较,肝硬化失代偿期和治疗明显好转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好转一个级及以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肝硬化失代偿期和治疗好转后相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好坏可以影响PLT的数量,反过来,PLT的数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损的程度和病情的轻重。

  • 标签: 肝硬化 PLT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验指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及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和病原菌培养结果等资料,记录患者入组时和72 h时的心功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以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等指标。将纳入病例间隔72 h仍存在cTnT≥300 pg/mL且NT-proBNP≥1 243 pg/mL定义为脓毒症心肌损伤,比较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联合cTnT和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效能,以及PCT/PLT比值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50例入组脓毒症患者中,排除缺乏主要结果资料的患者后,最终183例患者(其中有62例患者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纳入分析。①183例脓毒症患者中,105例患者(57.38%)间隔72 h同时存在cTNT≥300 pg/mL且NT-proBNP≥1 243 pg/mL,诊断为心肌损伤;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病史患者后,121例患者中有59例(48.76%)诊断为心肌损伤。②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PCT /PLT比值升高(OR=1.585,95%CI为1.124~2.237,P=0.009)是预警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史患者后,PCT /PLT比值(OR=1.850,95%CI为1.103~3.102,P=0.020)可稳定地预警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③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PCT /PLT比值可有效地预测其发生(AUC=0.693, 95%CI为0.617~0.769,P<0.001),最佳截断值为0.177(敏感度:65.7%,特异度:66.7%);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病史患者后,PCT /PLT比值仍可有效地预测其发生(AUC=0.733,95%CI为0.643~0.823,P<0.001),最佳截断值为0.429(敏感度:55.9%,特异度:83.9%)。结论联合cTnT和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CT/PLT比值可预警SIMD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降钙素原 血小板 肌钙蛋白T 脑钠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99例)与死亡组(38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mindray ABC5390)检测患者RDW、MPV、PLT水平;采用ETHealthcare仪检测患者PCT、CR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RDW、PCT、CRP、MPV/PLT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DW、PCT、CRP、MPV/PLT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住院时间[(10.75±2.51)d]、住院费用[(1.49±0.46)万元]明显短于、低于死亡组[(12.81±3.36)d、(2.18±0.57)万元](t=6.11、14.45,均P < 0.05);生存组PLT[(214.01±63.97)×109/L]明显高于死亡组[(189.04±61.75)×109/L],生存组RDW[(13.18±2.30)%]、PCT[(4.30±1.82)ng/L]、CRP[(31.06±10.38)mg/L]、MPV[(11.39±2.16)fL]、MPV/PLT[(0.05±0.01)]明显低于死亡组[(16.65±1.78)%、(9.55±2.11)ng/L、(68.21±20.94)mg/L、(12.28±2.09)fL、(0.06±0.02)](t=2.07、8.38、14.45、13.82、2.18、3.88,均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PCT、CRP、MPV/PLT及联合预测AECOP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978、0.966、0.713、0.988,敏感性分别为62.6%、89.9%、91.9%、59.6%、98.0%,特异性分别为97.4%、97.4%、100.0%、65.8%、92.1%。结论联合检测RDW、PCT、CRP、MPV/PLT对AECOPD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相应指标指导临床诊治。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疾病恶化 C反应蛋白质 红细胞分布宽度 降钙素原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在我所血液科随机抽取100份已经参考方法确定血小板计数的标本,将其随机分为四等份后,再分别经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及显微镜计数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进而与确定的计数值进行对比,评价四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4种血小板计数方法计数值与参考方法计数的计数值比较时发现,光学法及荧光法的计数值与参考方法的计数结果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阻抗法及显微镜计数法的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的计数结果差异较大,统计分析时可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学法及荧光法对血小板的计数较为精准,而阻抗法的计数结果较差,因此在血小板计数过程中,可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检,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光学法 荧光法 阻抗法 显微镜计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唇腭裂患儿WBC(白细胞)和PLT(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儿童之间有无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就诊唇腭裂患儿500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儿童200例,分别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点观察WBC和PLT计数结果,做统计学处理后比对。结果唇腭裂患儿WBC和PLT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WBC和PLT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这与他们唇腭部先天畸形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这一情况值得术前和临床各科重视。

  • 标签: 唇腭裂患儿正常儿童WBCPLT对照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与高原健康人PLT的水平。方法采用sysmexF-820型血液分析仪对5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实验组)和50例高原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肿检测。结果实验组肿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的PLT水平,P<0.0l。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PLT水平会相对降低。

  • 标签: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PLT 检测 慢性高山病 缺氧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征有皮肤红紫、肝脾肿大以及血管与神经性症状。发病率为0.4~1.6/10万人〔1〕,临床并不常见。笔者于2011年临床工作中,发现同时伴有WBC及PLT增高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小板(PLT)诊断脓毒症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因脓毒症而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症状程度以及预后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佳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PCT和PLT水平变化情况,并就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佳组,而PL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佳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PCT能够较为敏感的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而PLT水平的高低则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小板 脓毒症 预后判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各种平面显示器(LCD,PlasmaTV,LCOS….)的大量生产,使得电脑业界强烈的需要一个数位化的传输界面,来连接电脑与数位化的平面显化器,于是由Intel,Compaq,Fujitsu,HP,IBM,NEC,SiliconImage,所主导成立的DDWG工作小组,便制订了DVI1.0(DigitalVisualInterface)规范来成为业界连接电脑与各式平面显示器的标准,由于DVI1.0所传输的信号为了符合高分辨率与大尺寸显示器大量信号高频传输的要求,线材制造商面临了如何生产符合传输的频宽可达到1.65Gbps的难题外,在大量生产方面对线材质量的管控有着绝对的必要性。

  • 标签: 数位化规范 频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联合检测AFP、INR、PL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的HCC患者171例为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1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早晨采集空腹血液检测AFP、INR、PLT结果,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和肝硬化组AFP、INR、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AFP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LT值高于肝硬化组,ADA值、INR值低于肝硬化组。结论联合检测AFP、ADA、INR、PLT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AFP INR PLT
  • 简介:摘要:目的:TEG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在指导临床用血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临床手术患者术后相关凝血指标、TEG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及临床输血等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结果:术后患者PLT、PT、APTT、FIB均在正常范围,PLT在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片后有下降趋势但仍在正常范围。Hb在术后第13天(服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片后第10天)急剧下降,患者有消化道出血,两天连续输注9U红细胞后出血倾向并未好转,直到术后第15天(即服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片后第12天)输注一个治疗量血小板后消化道出血情况得以控制。结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应定期监测出血情况,TEG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检查是检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药物疗效的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 :随着各种平面显示器( LCD, Plasma TV, LCOS….)的大量生产,使得电脑业界强烈的需要一个数位化的传输界面,来连接电脑与数位化的平面显化器,于是由 Intel, Compaq, Fujitsu, HP, IBM, NEC, Silicon Image,所主导成立的 DDWG工作小组,便制订了 DVI 1.0(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规范来成为业界连接电脑与各式平面显示器的标准,由于 DVI 1.0所传输的信号为了符合高分辨率与大尺寸显示器大量信号高频传输的要求,线材制造商面临了如何生产符合传输的频宽可达到 1.65Gbps的难题外,在大量生产方面对线材质量的管控有着绝对的必要性。

  • 标签: 数位化规范 频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08月的90例血流感染患者展开本次研究,依照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阴性菌组(G-组)和革兰阳性菌组(G+组),每组30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均接受PCT及PLT检测,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G+组其PCT水平较G-组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比G+和G-组PLT,无显著差异。对比参照组,其他两组PCT升高,PLT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流感染中,对患者实行PCT及PLT联合诊断,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小板计数 血流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脂蛋白(α)[Lp(α)]和甘油三脂(TG)及其血小板(PLT)计数的相关性.方法:251例患者和96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脂蛋白(α)、甘油三酯、血小板计数.结果:在冠心病组中[Lp(α)]与TG呈明显正相关(r=0.644,P<0.01),中风患者组中[Lp(α)]与PLT呈明显正相关(r=0.647,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α)],血小板计数,TG均显著高于与健康人.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Α) 血小板 甘油三酯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探究降钙素原(PLT)、白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指标对泌尿系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在何种情况下应用哪种方法更为合理简便,节约检验成本,为临床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方法:收集在某市第三医院进行泌尿系感染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中的降钙素原、白介素6以及C-反应蛋白,对这三种物质的检测结果与尿液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三种检测指标联合使用与尿液培养进行比较,对观察组而言,联合使用整体的检出率较高,虽然低于尿液培养,但仍然是临床诊断的良好手段;对照组而言,由于不是细菌感染,联合使用整体的检出率较低,远远低于尿液培养(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的检测分析发现,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以及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尿路感染时均为上升,对于确诊泌尿感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三者联合检测仍然能够极大地提高泌尿系感染的快速诊断。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细菌性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不同分组,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采取常规教育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NEUT)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LT、NEUT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PLT及NEUT水平,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检测,分析两项指标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分析开展选择我院接诊的45例患有复发性流产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5例健康妊娠的孕妇设定为健康组,选择45例健康体检的女性设定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对象实施凝血指标水平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对比数据差异。结果:除TT(s)指标外,aPTT、PT、Fbg指标相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血小板 凝血功能 监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s-CRP联合WBC、pl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疾病50例,将这些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科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血清hs-CRP、WBC、PLT水平、阳性情况。结果感染组新生儿的血清hs-CRP、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s-CRP、WBC、PLT阳性率60.0%(37/50)、18.0%(11/50)、56.0%(35/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1/50)、4.0%(2/50)、4.0%(3/50)(P<0.05)。结论hs-CRP联合WBC、pl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hs-CRP WBC plt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