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采取延续护理模式的可行分析 。方法:选取68例因脑卒中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9.05-2020.06。根据随机模式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3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脑卒中 延续性护理 传统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健康教育可行。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医院收治 74例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 37例。给予甲组医疗护理模式,乙组围手术期 SHN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度。结果:经过比较,甲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乙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健康教育可行高,能够拉近护患关系,加强医患合作,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和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感,提高护理治疗的安全,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信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实现护士的自我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生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健康教育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来评估手术难度,通过对比不同难度分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该评分模型的临床可行。方法回顾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微创)肝胆病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8例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分别用Hasegawa和Ban提出的评分模型(scoring model of Hasegawa和scoring system of Ban,即SM-H与SS-B)进行分组。通过比较不同难度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评分模型的实用价值。结果按SM-H进行分组的低度困难组与中度难度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S-B进行分组的低、中度困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H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将为肝胆外科医师在对低、中度困难病例实施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前进行难度评估起到直观的量化作用。SS-B在预估低、中难度腹腔镜肝脏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肝脏切除术 评分模型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与艾灸治疗面瘫的可行及有效。方法:选取我院面瘫患者66例(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的对照组(33例)与针灸联合艾灸治疗的观察组(33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及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96.97%)高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17.42±2.27)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45.14±2.05)分,SDS评分(43.11±2.1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面瘫治疗中应用针灸及艾灸治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减轻不良情绪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针灸 艾灸 面瘫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检低剂量CT发现早期肺癌的可行。方法:回顾选择我院低剂量CT检查阳性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选择的患者均进行过常规胸部正位片和低剂量CT检查。分析X线片的阳性检出率,分析X线片和低剂量CT检查下早期肺癌的结节检出率、分叶、毛刺及空洞的显示情况。结果: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可有效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结节的检出率及分叶、毛刺、空洞病灶的显示率,可列入常规体检项目。

  • 标签: 早期肺癌 体检 低剂量CT 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行 CT 检查不同低剂量的可行。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50 例泌尿系统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患分为实验组(n=25 )和对照组(n=25 )。对照组病患选择标准剂 量 CT 检查,实验组病患按照不同体质量分别分为A、B、C 组,CT 检查剂量分别为 50mA、80mA、120mA;对比两组病患检 查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病患的辐射长度乘积(DLP)和 CT 容积剂量指数(CTDvo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 < 0.05);且实验组中 B 组病患的 DLP 和 CTDvol 均小于 C 组,差异较大(P < 0.05 )。结论:在泌尿系统结石病患的临床检查中,通过 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检测并给予个别化剂量螺旋CT 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低剂量 螺旋 CT 检查 泌尿系统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可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接诊治疗的共计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及时开展剖腹探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剖腹探查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接受了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后,心率、出血量、血压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心动过缓、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寒战低温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服务能够显著优化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情况,降低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对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子宫肌瘤 手术 优质护理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综合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并前瞻评估该系统的临床可行。方法针对胃镜检查中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等质控目标分别设计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体内外识别模型和胃癌检测模型4个DCNN模型。通过多中心回顾纳入98 385张白光胃镜图像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计算各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整合模型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智能质控系统,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前瞻、连续纳入10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的患者,进一步评估智能质控系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可行。记录系统各质控功能的运行情况(平均错误提示或正确率)和检查结束后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识别各部位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40%~99.85%、61.95%~100.00%、98.65%~100.00%,ROC AUC值为0.997 6~1.000 0;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识别黏膜可视度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02%~98.27%、85.14%~99.28%、93.72%~100.00%;体内外识别模型判断体内外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27%、99.85%、94.50%,ROC AUC值为0.961 5;胃癌检测模型检测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2%、95.64%、96.05%,ROC AUC值为0.975 9。智能质控系统可行评估结果示,在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填充0.32次/例;在胃黏膜可视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47次/例;胃镜检查时长智能计时正确率为96.00%;在胃癌可疑病变检测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36次/例。最终共检出胃癌3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系统均可准确识别、定位。结论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可在实际检查中对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进行准确质控,使精准、高效的胃镜质控成为可能。

  • 标签: 胃镜检查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质量控制 胃肿瘤
  • 简介:摘要:妇幼保健机构的后勤保障管理是一个综合极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加强理论研究,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走出一条既符合妇幼保健院办院思路、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后勤保障改革之路。本报告具体分析了妇幼保健机构后勤保障管理状况,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后勤保障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不过,各地妇幼保健机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统一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标签: 妇幼保健机构 后勤保障管理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联合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抽选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接受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案,对照组29例,接受单纯剖宫产术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47,P0.05)。实验组产褥期感染概率以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联合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且安全的,但患者在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前,需要做好评估和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安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 改良经骨标志测量胃肠 减压插管深度可行 。 方法: 选取 88 例 行胃肠 减压的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4 例。常规组患者应用传统测量法,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测量法,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插管长度与胃管体表测量长度及胃管通畅度。 结果 : 实验组患者插管深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胃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应用改良经骨标志进行测量,插管深度能够到达患者胃窦部或者是胃中部,并且引流效果更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插管深度 胃肠减压 改良经骨性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可行。 方法: 将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 8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基础护理组,每组 43 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病情变化,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治愈率( 97.6% )远高于基础护理组( 79.1% ),且对比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 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综合性护理干预 血清胆红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可行。方法以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100例为对象,开始时间为 2019年 1月,结束时间为 2020年 1月,均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共检出 81例( 81.00%),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共 65例( 65.00%)。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T段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可行。方法以冠心病患者 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均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参照组)、实施动态心动图诊断(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有效提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局麻开放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可行。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143例,明确患者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效果,总结和分享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术后发现血清肿5例,其中自行恢复4例,进行穿刺后痊愈1例,无复发、出血、感染及长期慢性疼痛患者。结论通过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遵守手术操作规程,基层医院开展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疝,腹股沟 日间手术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可行。 方法: 纳入 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收治的成人疝气患者共 90 例,根据手术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每组样本容量均为 45 例。 常规组予以常规的疝修补手术治疗模式,研究组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创口长度相较于常规组而言, 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针对成人疝气患者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模式,可将其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化至最佳状态,存在较大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成人疝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及安全。方法该研究为前瞻、观察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置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实验室指标,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并行双侧股静脉及髂静脉超声检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中记录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释放次数和起搏器程控参数(阈值、感知、阻抗)。术后1、3个月行门诊随访,比较置入术中、出院前及随访期间的起搏器程控参数,感知R波振幅≥5 mV,阻抗400~1 500 Ω,阈值与置入术中比较增幅≤1.5 V为起搏器程控参数理想且稳定;记录置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包括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严重不良事件包括置入器械移位、心脏穿孔、心包积液和感染;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8.4±8.4)岁,2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例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术前双侧股静脉及髂静脉彩色超声检查未见明显狭窄、闭塞病变,无血管畸形。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手术时间(39.6±1.7)min,X线透视时间(9.2±1.3)min,释放次数(1.40±0.55)次。起搏器程控参数为,置入术中阈值(0.40±0.10)V/0.24 ms,感知(10.80±3.72)mv,阻抗(822.00±162.23)Ω;出院前阈值(0.45±0.07)V/0.24 ms,感知(13.04±2.41)mV,阻抗(748.0±91.5)Ω;术后1个月阈值(0.40±0.06)V/0.24 ms,感知(14.26±4.11)mV,阻抗(700.0±91.7)Ω;术后3个月阈值(0.39±0.05)V/0.24 ms,感知(14.40±3.97)mV,阻抗(682.0±96.0)Ω,阈值与置入术中比较增幅≤1.5 V,所有参数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4.00±5.24)mm和(44.00±5.34)mm(P=1.000),射血分数分别为(62.00±3.39)%和(62.20±3.56)%(P=0.8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感染风险小,置入安全,但其远期安全和有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同一椎弓根内置入2枚不同通道螺钉的可行和准确。方法随机选取放射科数据库中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100例腰椎三维CT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imics软件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椎弓根的松质骨宽度(cancellous bone width,CBW)和松质骨高度(cancellous bone height,CBH),根据椎弓根直径不同选择不同的椎弓根螺钉和翻修螺钉,模拟置入1枚椎弓根螺钉后再置入1枚翻修螺钉,统计在不同腰椎节段椎弓根内置入双通道螺钉的成功率,并测量翻修螺钉的头倾角度和外展角度。结果L1~L5节段的CBH分别为(10.94±2.22)mm、(9.76±1.82)mm、(9.47±1.77)mm、(8.71±1.52)mm和(8.66±1.62)mm,呈逐渐减小的趋势;L1~L5节段的CBW分别为(5.01±1.61)mm、(5.48±1.69)mm、(6.95±1.79)mm、(8.58±1.85)mm和(11.72±2.25)mm,呈逐渐增大的趋势。L1~L5椎弓根成功地规划了57.2%的双通道螺钉固定,L1椎弓根双通道螺钉置入成功率为100%、L2椎弓根为93.2%、L3椎弓根为79.8%、L4椎弓根为27.6%、L5椎弓根为11.0%,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椎弓根松质骨宽度(CBW)的增大,成功率逐渐减小,即4.5 mm≤CBW<6 mm,成功率为91.3%;6 mm≤CBW< 7.5 mm,成功率为83.3%;7.5 mm≤ CBW< 9 mm,成功率为50.7%;9 mm≤CBW<10.5 mm,成功率为19.3%;CBW≥10.5 mm,成功率为15.6%。翻修螺钉的置钉角度:L1~L4的头倾角分别是9.73°±3.96°、9.57°±4.58°、9.13°±4.11°、6.10°±3.00°,外展角分别是9.57°±3.85°、8.76°±4.83°、6.61°±4.93°、5.03°±5.8°,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L5的头倾角为28.42°±6.06°,外展角为150.58°±2.08°。结论椎弓根松质骨宽度与椎弓根双通道螺钉固定的成功率有关,术前测量CBW对椎弓根双通道螺钉固定的可行和准确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化模拟置钉为椎弓根双通道螺钉的临床应用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腰椎 骨螺丝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计算机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叶瓣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瘘修复中的可行、安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例喉癌术后发生严重喉瘘,经保守治疗10~45 d无效后行甲状腺叶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68岁。术中甲状腺峡部切断缝扎后,自下而上游离甲状腺叶,将带蒂甲状腺叶瓣向上内侧翻转覆盖关闭喉瘘口。结果甲状腺叶瓣5例以甲状腺上极为蒂,1例以甲状腺下极为蒂,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1周行喉镜检查证实喉腔瘘口均愈合良好,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为8~18 d,术后7~16 d恢复经口进食,术后30~60 d均拔除气管套管。随访5~48个月,所有患者呼吸通畅,吞咽及发音功能较好,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及甲状旁腺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叶瓣就近转蒂修复喉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健康普及联合针对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接诊的210例患者,按照入院办理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普及联合针对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观察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可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普及和针对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普及 针对性护理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