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对ACS患者予以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救成功率和急诊处理时间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19.1~2022.12就诊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的ACS患者80例,随机方法分组观察,40例予以程序化急救护理者纳入研究组,40例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明显较高,急救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ACS患者予以程序化急救护理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 标签: ACS患者;程序化急救护理;急救成功率;急诊处理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不同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就患者疼痛感做比较,旨在能选出最佳动脉,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动脉穿刺服务质量。方法:收集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到本院行动脉穿刺患者336例,使用整体抽样分组方式分为3组,每组112例,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上桡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气标本采集,记录并对比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疼痛感情况。结果:上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8%、96%与8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桡动脉组疼痛感为重级,而股动脉组和 肱动脉组的疼痛感级别分别为中级、轻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动脉穿刺中,穿刺成功率最高为股动脉穿刺,而后是肱动脉,再次是为上桡动脉,且穿刺中,肱动脉穿刺患者疼痛感最轻,其次为股动脉穿刺,上桡动脉穿刺患者疼痛感最大。上述3个不同动脉穿刺所收集的血气标本均不会对临床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不同动脉穿刺 穿刺成功率 患者疼痛感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输尿管软镜手术过程中有效置入输尿管通道鞘,可以加快肾内液体循环,从而降低肾内压力,增强术野清晰度。输尿管通道鞘置入的位置好坏、成功与否决定着碎石成功率和术后感染的风险。本文对输尿管通道鞘置入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目前提高置入输尿管通道鞘成功率的方法等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石 输尿管通道鞘 输尿管软镜 一期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202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静脉治疗患儿。采用Excel表格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家属参与护理干预 静脉治疗 穿刺成功率 家属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对口腔牙齿种植患者成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11—2022.11期间收治的口腔牙齿种植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的种植成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比对照组更高(P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牙齿种植患者经护理流程效果显著,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流程 口腔牙齿种植患者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心电定位对PICC穿刺成功率的提升作用。方法:通过组建品管团队,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及实施

  • 标签: 腔内心电定位 PICC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产生的影响,探究可靠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在我院儿科门诊选择80名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所有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患儿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40名患儿。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38名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95.00%;对照组有31名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7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将显著提高,因此需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并对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合理运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的细致化水平,进而为患儿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穿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针灸介入的方式对其尿管拔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70例,为进一步观察早期针灸介入对其尿管拔出成功率的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介入干预,乙组患者采用早期针灸的方式介入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早期针灸的方式介入脑卒中患者中,患者尿管拔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甲组患者,且乙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提升优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针灸介入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其尿管的拔除率,提升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尿管拔出 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认知程度、泌乳始动时间以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哺乳知识、乳房保健、哺乳姿势、责任感及母乳喂养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尽早泌乳,并增加其产后泌乳量,同时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  综合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将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方式应用于母乳喂养护理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住院新生儿共计100名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每组中录入50名新生儿。对照组内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产妇则选择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方式,在护理完成后评价护理质量。结果 本次研究护理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明显更优,并且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 在新生儿早期护理中应用皮肤接触护理方式对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采用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同时显著增加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因此,我们认为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应用手段,值得在母乳喂养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护理 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护理 预后恢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在提高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ICU困难脱机患者,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常规治疗+呼吸康复技术,后者单一实施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相关指标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能够促进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提升,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得以加快,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同时还能够预防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呼吸康复治疗技术 ICU 脱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式。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透析及生存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生存。如何保护好内瘘,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医务人员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内瘘穿刺是直接影响内瘘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瘘穿刺是血液透析中心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在透析疗法中占重要地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而且是保证充分透析并完成治疗计划,使之顺利进行的关键。当内瘘穿刺失败,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满意度下降,治疗依从性也随之下降,进而引发医患纠纷。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压力传感器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小儿静脉输液穿刺的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情况,分为穿刺成功组和穿刺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结果:300例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患儿,成功者252例,成功率为84.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操作环境嘈杂与穿刺成功率无关(P>0.05);年龄、血管等级、护士护龄、护士心理素质、护士穿刺技术、操作环境光线强弱、操作环境室温与穿刺成功率有关(P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穿刺成功率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活动在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到2022年11月间展开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产妇,共140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则以PDCA来改善护理管理措施,然后从母乳喂养指标、喂养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这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效果。结果:对比喂养指标,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指标具有优势,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73%,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5.71%,对照组为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升,更有助于优化喂养指标提升产妇和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活动 母乳喂养 成功率
  • 简介:【摘要】  静脉穿刺技术,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素质的最基本的要素。穿刺一针见血,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在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最能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从内心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因此,本文从握拳松拳法、拍打法、扎止血带的时间,结合心理因素对提高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改善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22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症胸痛患者40例展开研究,以每组20例分为考察组与比照组,考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流程。结果:考察组不良事件发生1例,比照组不良事件发生7例,考察组不良事件为5%,低于比照组不良事件35%,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各项指标对比均优于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抢救成功率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PICC送管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置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式导管置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PICC送管方法对提高PICC置管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PICC 送管方法 PICC置管成功率
  • 作者: 霍慧敏 姚茜 赖永静 卢苇 刘春磊 黄中恒 韦正波 谢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21 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南宁 530021,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南宁 530021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首日悬浮法对于提高鼻咽癌类器官(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NPC-PDO)构建成功率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的14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样本,男性患者13例,女性1例,年龄(43.0±12.0)岁。取其中3例患者的肿瘤样本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平均分成2组,同时采用直接接种法和首日悬浮法对比NPC-PDO的构建效果;取余下11例患者样本随机采用直接接种法或首日悬浮法进行NPC-PDO的构建。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比两种方法构建的NPC-PDO直径大小和成球数量;采用3D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对比细胞活力;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对可成功传代5代以上且经病理学检测与来源组织一致的病例数进行统计;采用活细胞工作站观察悬浮过夜状态下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直接接种法,首日悬浮法构建的NPC-PDO直径和成球数都增加,且保持更高的细胞活性,同时,构建成功率明显提高(80.0%比16.7%,χ2=4.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悬浮状态下部分细胞发生聚集现象并提高了增殖能力。结论首日悬浮法可以在样本量较少时提高NPC-PDO的培养成功率

  • 标签: 鼻咽肿瘤 鼻咽癌 类器官 3D细胞培养 首日悬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