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功率射频消融治疗在猪瘦肉组织中形成的消融灶特点。方法:将30份猪瘦肉组织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份。使用MedSphere射频消融仪,分别采用1~10W恒定功率,在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观察消融过程中针尖温度变化及消融后大体标本的消融灶形态,并测量消融灶径线,计算消融灶的体积和纵横比。比较不同功率组消融灶体积及形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除1W组针尖未能形成消融灶外,其余各功率组均形成椭球体消融灶。其中以3W组消融灶平均体积最大[(1.76±0.40)cm3],消融灶体积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消融灶形态最接近球形(平均纵横比为1.21)。病理HE染色可见消融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其大小与大体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dSphere射频消融仪在功率为3W时所得的消融灶体积最大,形态最接近球形,可用于临床中浅表器官及近危险部位病灶的消融治疗。

  • 标签: 低功率 射频消融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卡介苗能够更好的成功接种的方法,提高婴幼儿卡介苗接种质量。方法对142名婴幼儿进行卡介苗规范化接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家长抱紧婴儿进行传统卡介苗接种方法;实验组采用由一名医务人员怀抱婴幼儿进行固定,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放平针头,再平行进针0.1cm,拔出针头后轻压进针点皮肤1min。结果实验组身体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实验组首次接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菌液外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苗接种方法的改进和加强固定能够增加婴幼儿身体稳定性、降低菌苗外溢、提高接种效果。

  • 标签: 婴幼儿 卡介苗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门诊采血室患者穿刺成功的因素。方法采用2013年1月-3月期间在门诊采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在静脉采血时选择粗、直、弹性、充盈的血管穿刺。另一组患者在静脉采血时选择细、弯曲、充盈不够的血管穿刺。结果第一组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第二组。结论护士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如果掌握相应的技巧会大大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静脉采血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穿刺的要点。方法做好穿刺前的心理护理,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及血管,做好穿刺后的护理,妥善固定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难题的原因。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高龄病人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和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操作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可减少负面影响,护士的心态、心理护理、熟练操作、妥善固定是提高老年人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老干部病人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留取中段尿标本污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以“提高留取中段尿标本成功率”为主题,认真分析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前后不同措施对留取中段尿的影响。结果对策实施后,中段尿成功率由改善前的86.4%降低到9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提升专科护理内涵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中段尿 污染率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贯穿在医院各个治疗环节中,在不同的科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基本技能。但在诸多原因的作用下,许多90后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在增加了患者扎针痛苦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使患者满意度降低,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目前我科护士当中以90后护士为主,90后护士基础理论不扎实,对规范的穿刺流程不熟练,心理素质较差,对正确选择血管的要领掌握不够,沟通交流能力不强,缺乏自信等原因都会造成静脉穿刺失败。为此,需要针对90后护士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主要提出以下改进对策通过加强基础理论培训,训练基本功,熟练掌握穿刺流程,正确选择穿刺血管,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信心,增強心理素质等。

  • 标签: 90后护士 穿刺成功率 现状与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insemination,IUI)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1659个IUI周期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数、IUI的时机、洗精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数、IUI的周期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IUI治疗妊娠率与患者年龄、子宫内膜厚度、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精前前向运动精子数有关(P〈0.05);与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IUI时机、洗涤后前向运动精子数无关(P〉0.05)。结论影响IUI结局的主要因素是:子宫内膜厚度、患者年龄、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涤前前向运动精子数。

  • 标签: 不孕症 宫腔内人工授精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治疗计划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内瘘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90名血透患者中,活动前后内瘘穿刺成功率由84例到87例,穿刺成功率93%增加到97%,患者穿刺成功率有所上升。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品管圈 动静脉内瘘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因素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职的护士60名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护士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护士在心理状态较好情况下,穿刺成功率为95.8%;在处于心理较为恐惧的情况下,穿刺成功率为60.7%;在处于心理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穿刺成功率为68.8%;在处于心理较为忧郁的情况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4.4%。结论护士的心理因素与静脉穿刺成功率呈正相关性,因此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是提升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护士 心理因素 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影响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干扰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动脉及穿刺部位,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者技术熟练的程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成功率。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法,150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145例,失败5例,成功率达96.6%。结论明确有效的干预方法对提高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功率的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起到很大作用。

  • 标签: 血气分析标本 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资,患者在住院之前均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了日常护理。根据医生的诊断,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急诊优化的护理模式。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指标变化,分析比较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护理疗效。结果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护理疗程结束之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8.98%之多,病死率以及治疗时间等指标也明显要优于实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后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介于其疗效上的优势,我们建议临床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广泛施行急诊优化护理的护理模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护理 急诊全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浅静脉头皮针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20例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患儿病历资料,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60例小儿浅静脉头皮针静脉输液穿刺患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输液哭闹率。结果(1)观察组的260例患儿250例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2%,对照组中200例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0.9%,观察组患者输液穿刺成功率(96.2%)和对照组(90.9%)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260例患儿中有104例患儿输液哭闹,哭闹率为40%,对照组中的220例患儿中有154例患儿输液中哭闹,哭闹率为70%。观察组患者输液哭闹率(40%)和对照组(70%)比较,明显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浅静脉头皮针静脉输液辅助护理干预穿刺成功率高,输液哭闹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浅静脉 头皮针静脉输液 穿刺成功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机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障碍、局部疼痛等术后并发症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呼吸机撤机情况可知,试验组50例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撤机成功率为92%,而对照组仅有70%。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护理期间应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出现肺部感染、局部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 标签: 综合护理 呼吸机治疗 撤机成功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牙髓炎根管治疗后直接复合树脂充填与冠修复成功率的比较。方法回顾研究298名患者,362颗根管治疗后患牙,分为两组,A直接复合树脂充填,151颗患牙;B冠修复(包括桩冠修复),211颗患牙。随访2年,3年,5年,10年。结果2年,3年,5年,10年随访,B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A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后冠修复牙齿10年成功率较高,而复合树脂充填患牙仅能在短期内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根管治疗,复合树脂,冠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