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隔药灸所用苗药的不同特性对模型家兔穴位部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探索苗药隔药灸治疗时,其辛热特性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方法:卵蛋白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辛热苗药-三百棒组、辛热苗药-白条松组、平性-青风藤组、寒性-三加皮组,空白组只造模不干预,艾灸组采用直接灸的治疗方式,药物组隔药灸治疗,ELISA、PCR方法检测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SP(P物质)、CGRP(穴位局部降钙素相关蛋白肽)含量,比较穴位刺激作用强度。结果:ELISA检测表明,与平性药青风藤、寒性药三加皮相比,辛热苗药三百棒、白条松作为隔药灸用药促进穴位部位SP、CGRP更具显著性(P

  • 标签: 辛热苗药 隔药灸 穴位贮库效应 类风湿关节炎家兔
  • 简介:目的模拟人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接触方式,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拮抗TGF-β1刺激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方法制备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FPCL)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向FPCL中加入培养液;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再加入培养液;TGF-β1组:向FPCL中加入含5μg/LTGF-β1的培养液;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然后加入含5μg/LTGF-β1的培养液。在培养12、24、48、72、96h时观察各组FPCL的收缩情况,并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FPCL中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培养时相点下,TGF-β1组FPCL收缩比对照组明显增强,核心蛋白多糖组FPCL收缩则比对照组明显减弱。TGF-β1组的PAI—1、α-SMA的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水平(3482±211、4320±272;0.89±0.15、0.56±0.11)显著高于对照组(1764±147、1699±146;0.29±0.06、0.21±0.06,P〈0.01);其余两组相应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混入胶原凝胶,可显著抑制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表明在体外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TGF-β1的作用。提示皮肤组织损伤后,由于创面机械性缺少核心蛋白多糖,TGF-β1活性上调,可能是瘢痕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瘢痕 多糖类 转化生长因子Β 成纤维细胞
  • 简介:研究了视体单模靶刺激(V,S)与视体双模联合靶刺激(SV)条件下大脑认知作用的差异及双模增进作用的神经机制。采用64道脑电(EEG)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了14个被试在视觉、体感觉和视体联合靶刺激条件下的脑诱发电位和行为学数据,检测了单模与双模间行为学(反应时间和错误率)和ERPs(P2,P3)数据的差异,并分析了行为学与ERP数据间的相关性。通过比较视体联合靶刺激和视体单独靶刺激的行为学和ERP结果,提出视体联合刺激双模增进作用可能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行为学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 体感觉 视体联合
  • 简介:目的:对银杏内酯注射液血管刺激性进行研究。方法:考查不同固定剂、不同浓度供试液、不同稀释剂对银杏内酯注射液血管刺激作用的影响;考察停止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14d后血管刺激恢复情况。结果:FAA固定液对血管刺激性的判断有一定影响;使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10%福尔马林生理盐水溶液作为固定剂较好;银杏内酯注射液稀释成1.0mg·mL-1浓度对兔血管有刺激作用,0.5、0.2mg·mL-1浓度对血管未见刺激作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两种稀释剂配制药物对血管刺激性无影响;停药14d后血管刺激作用能部分恢复。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现行标准中的“刺激性试验”检查应当修改。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血管刺激 标本固定剂 供试浓度 稀释剂 恢复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的镇静作用。方法选取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10~30分的健康志愿者46名,性别不限,年龄22~28岁,体重指数18.5~2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3):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和神门穴30 min,C组仅连接刺激仪不给予电流。安静平卧10 min(T0),记录BIS值、HR、SpO2和MAP,电刺激期间每隔10 min(T1,2)记录数据,电刺激结束后15 min内每隔5 min(T3-5)记录数据。随后观察是否进入睡眠,第2天随访睡眠状况及是否发生有关并发症。结果与T0时比较,E组T2-5时BIS值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3,4时BIS值降低(P<0.05)。2组刺激期间及试验当晚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HR、SpO2和MAP均在正常范围,无试验有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可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志愿者 清醒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估闭环刺激(closed-loop stimulation,CLS)功能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植入CLS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例(男18例),年龄(64.3±14.7)岁,年龄范围47~89岁。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先DDD-CLS模式后DDDR模式,每种模式3个月)和B组(先DDDR模式后DDD-CLS模式,每种模式3个月),并采取单盲、自身交叉对照原则,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种模式的心房及心室起搏比例、自动模式转换(AMS)次数及持续时间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负荷百分比。结果与DDDR模式相比,DDD-CLS模式下心房起搏比例更高(66.5%±11.8%对55.8%±14.0%,OR=1.30,95%CI 1.06~1.73,P=0.007)、AMS次数更少[(369±409)次对(596±761)次,OR=0.62,95%CI 0.32~0.88,P=0.025]、房速负荷更低(17.9%±3.6%对29.3%±7.3%,OR=0.61,95%CI 0.18~0.71,P=0.034)。结论CLS功能可能具有降低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负荷的作用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闭环刺激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电刺激对 ICU 获得性衰弱的预防作用。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诊疗的 52 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划分为 A 组( 26 例)和 B 组( 26 例)。即 A 组为传统护理和治疗, B 组在 A 组的基础上使用神经电刺激疗法,对比患者谵妄总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 A 组谵妄总发生率为 34.62% 、机械通气时间为( 12.4±5.27 ) h , B 组为 7.69% 、( 6.9±4.19 ) h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效且科学的神经电刺激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神经电刺激 ICU 获得性衰弱 谵妄 机械通气时间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感觉联合刺激促醒治疗措施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干预效果以及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视觉刺激、嗅觉刺激和味觉刺激等多感觉联合刺激干预。记录2组患者的恢复清醒时间和清醒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30 d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恢复清醒时间和清醒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GCS、NDS和NIHSS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GCS、NDS和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觉联合刺激可以促进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恢复清醒,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多感觉联合刺激 颅脑损伤昏迷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刺激1 (macrophage stimulating 1,MST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和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62例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RT-qPCR)检测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可与MST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MS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0.52±0.12)vs(1.18±0.21)]。MST1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但与肿瘤大小[(0.46±0.12)vs(0.58±0.10),P=0.00]、TNM分期[(0.57±0.10)vs(0.43±0.12),P=0.00]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0.47±0.14)vs(0.56±0.09), P=0.003]。过表达MST1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MST1过表达组: 24 h(0.31±0.02)、48 h(0.44±0.03)、72 h(0.62±0.02);空白对照组:24 h(0.32±0.02)、48 h(0.55±0.02)、72 h(0.74±0.02);MST1空载组:24 h(0.32±0.03)、48 h(0.56±0.02)、72 h(0.77±0.02)]。过表达MST1可促进FOXO3的表达。MST1过表达组和对照组中FOXO3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4)vs(0.41±0.03)]。MST1通过上调FOXO3表达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结论MST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MST1可能通过正调控FOXO3发挥抑癌作用

  • 标签: 巨噬细胞刺激1 卵巢癌 FOXO3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磁对脑卒中后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植物状态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进行每日经颅磁刺激,通过CRS-R评分,判断患者促醒疗效。结果 经过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患者相较于常规康复治疗组的患者CRS-R评分提高显著(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植物状态的患者右良好的促醒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植物状态 促醒 经颅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使用神经肌肉刺激仪的效果。方法:挑选出在福利院接受治疗的2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针对实验组患者,选择进行神经肌肉刺激仪进行治疗,针对参照组患者,选择正常的治疗方式,将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数据在两组采纳不一样治疗方式的患者中进行比对,并统患者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选择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痉挛次数得到一定控制(

  • 标签:
  • 简介:习惯上尿路刺激症状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的感觉,通常是合并存在的。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常出现尿失禁。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痛是指排尿时产生疼痛或烧灼感。这些症状是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区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尿路刺激症状 排尿次数 产生疼痛 尿失禁 烧灼感 特征性
  • 简介:摘要卵泡刺激素(FSH)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在调控女性卵泡发育和雌激素释放,以及男性生精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SH具有性腺外的作用,FSH经由其高亲和力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起作用,FSHR被发现存在于破骨细胞、脂肪组织、肿瘤组织、及免疫细胞等,可能与年龄相关的骨质疏松、脂质代谢紊乱、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FSH性腺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骨质疏松 肥胖 自身免疫病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0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5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组成对照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刺激性护理干预,组成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激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功能,促使患者苏醒。

  • 标签: 刺激性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促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连续电流电刺激30 min。刺激开始前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0、12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浆中TNF-α,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计算氧合指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时除SHAM组外其余4组犬MAP[(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 mmHg]、CO[(1.10±0.20)、(1.10±0.14)、(1.10±0.33)、(1.00±0.28) L/min]和CI[(2.00±0.46)、(2.00±0.27)、(2.00±0.70)、(1.80±0.45) L/min·m2]处于低水平。HEM组在制模成功90 min时MAP(54.00±5.66)低于STM组和THA组[(65.30±10.63)、(59.30±5.85),F=120.401,P<0.01];CO在120 min时STM组(1.60±0.34)高于HEM组(1.00±0.24,F=87.409,P<0.05),180 min时THA组(1.60±0.13)高于HEM组(0.90±0.21,F=65.491,P<0.05);CI在150 min时HEM组(1.80±0.43)低于STM组(2.93±0.58,F=95.519,P<0.01);180 min时SHAM组、STM组和THA组犬血浆中TNF-α含量显著低于HEM组[(0.25±0.10)、(0.42±0.19)、(0.50±0.11)、(1.08±0.37) pg/ml,F=17.244,P<0.01];氧合指数0 min时SHAM组[(580.0±11.2) mmHg]高于HEM组[(453.0±23.3) mmHg,F=77.931,P<0.01],180 min时STM组[(523.0±18.7) mmHg]及THA组[(505.0±24.7) mmHg]显著高于HEM组[(400.0±12.7) mmHg,F=156.538,P<0.01]。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失血性休克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在产后对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30.1±4.65岁,孕周40±2.5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既往体健无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孕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产后六小时生命体征正常时在相应经络穴位给予适当强度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每次三十分钟,每日一次,其余治疗、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乳胀时间、泌乳量、泌乳素分泌、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乳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泌乳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乳胀时间T乳胀﹦45.73±11.01小时,对照组乳胀时间T乳胀﹦58.69±14.75小时,t=4.88,p<0.001。实验组经治疗后第三天凌晨7点空腹为的泌乳素为(305±28.72)ng/ml,对照组为(271±13.31)ng/ml。t=7.56,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后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的应用可明显缩短产妇乳胀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加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按摩 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