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间纳入的癫痫儿童10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行全程护理干预指导,对比两组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率和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儿童视频脑电图 监测伪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长程视频脑电图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符合条件的癫痫患者48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FMEA工具,寻找失效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经FMEA优化后,观察组长程视频脑电图出现的比例下降(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腓前韧带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腓前韧带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腓前韧带的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骨前移距离(ATT)、骨倾斜角(TT)。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平均1.3),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平均92.8),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平均91.5);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19.62,P值均<0.001)。结论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腓前韧带的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踝损伤 外侧韧带,踝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撕脱骨折 距骨
  • 简介:摘要眶增宽是两侧泪嵴点间距过大的一种临床症状,大多为先天性,可表现于多种颅颌面畸形中。近年随着确诊病例数增加、治疗经验积累及影像学技术进步,对眶增宽这一疾病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地了解。选择矫正手术时机存在争议,建议综合考虑患儿畸形严重程度、发育情况、心理因素等进行手术时机抉择,保证患儿利益最大化;术前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技术需要进一步标准化以最大程度确保手术准确性。

  • 标签: 眶距增宽 症状 颅颌面畸形 截骨术 软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骨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骨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降低至1(1, 3),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提高至(90.0±16.6),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提高至(88.7±6.5),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桥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跟骨桥,全后足关节镜下跟骨桥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跟距骨桥 切除 后方入路
  • 简介:摘要创伤是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饮酒、风湿性疾病等亦可引起骨坏死。对于骨骨软骨损伤引起的早期骨缺血性坏死,骨髓刺激、骨骨软骨移植均可获良好疗效[1]。而对于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多选择踝关节融合或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这两种术式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2],但踝关节融合会使患者丧失踝关节功能,而TAR需要大量截骨,对于胫骨远端相对正常的患者,该术式破坏了相对正常的解剖结构,二期翻修时大量的骨缺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些年轻的骨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退变较轻,目前临床上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骨穹隆部大面积坏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医学仿生学快速发展[3, 4, 5],在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及生物力学仿生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足踝外科自主设计研发了三维打印的骨表面假体,并成功应用于2例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现将研发设计与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MRI、关节镜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在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清创、骨髓刺激术、软骨移植等等。就当前临床治疗骨骨软骨损伤来看,清创手术所耗费的费用更低,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效果较轻,对于小范围损伤治疗效果更佳。除此之外,还包括多种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症状给予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综述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型,并探究当下诊断治疗方法的进展。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治疗手段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突解剖分区的载突精准置钉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四法"把跟骨前部外侧壁分为前上区(S1)、前下区(S2)、后上区(S3)和后下区(S4),用于标定进钉点;"三段法"把载突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用以标定置钉靶点。标本做CT扫描和Mimics建模,在3D虚拟模型上从跟骨前部外侧壁每个区分别向载突组配1枚螺钉,其中S1和S2靶点是载突内侧前段与中段交点P1,S3和S4靶点是中段与后段交点P2,观察螺钉是否位于骨性通道内。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72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载突置钉法把患者分为解剖分区组和3D打印组。解剖分区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4~60岁,基于解剖分区法置钉。3D打印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5~58岁,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比较解剖分区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比较两组间置钉总数、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和置钉准确率。结果在标本上从S1和S2向P1、S3和S4向P2虚拟置钉,螺钉均在骨性通道内,未见穿破跗骨窦。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性。解剖分区组载突置钉总数52枚,(1.63±0.48)枚/例,其中20例置钉2枚,置钉准确率为92.3%(48/52)。解剖分区组的各个置钉参数和实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载突置钉总数63枚,(1.58±0.49)枚/例,其中23例置钉2枚,准确置钉率为93.7%(59/63),以上指标与解剖分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突解剖分区的载突置钉技术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收到与3D打印辅助置钉相近的效果。

  • 标签: 跟骨 解剖学 局部 计算机辅助设计 载距突 解剖分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骨脱位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伴骨脱位的骨颈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6(29.4±10.2)岁;改良Hawkins型Ⅱ型17例、Ⅲ型6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9(4.1±2.6)d。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足部外观满意度、行走步态;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并采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00(73.21±18.32)min、术中出血量5~10(7.10±1.31)mL、住院时间6~14(8.41±2.03)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15.71±4.63)个月。术后X线显示所有患者骨得到解剖复位,未发现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0~14(11.63±2.10)周愈合。末次随访时,除1例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背伸约5°、跖屈约30°),其余患者踝关节活动良好、外观满意、行走步态无异常、切口局部皮肤无感觉过敏及瘢痕触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2(0.65±0.71)、低于术前的3~9(6.08±1.47),AOFAS评分为88~99(94.34±2.53)、高于术前的59~81(71.30±6.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16.72,P值均<0.05)。依据AOFAS评分,本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骨脱位的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具有直视下精准复位、创伤小、对血供破坏小等优点,且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折 距骨颈骨折 关节镜检查 复位 内固定 空心螺钉
  • 简介:摘要:在当前许多的医院当中所使用的CT大多数应用的都是第三代CT原理,而在使用CT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影的现象,那么在此次的研究当中则是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来提出相对应的抑制和消除影的方案,从而使得CT图像能够更好地帮助相关的使用人员进行理解,并且获得更加有效的数据,提高CT图像的使用质量。

  • 标签: 医用CT图像 伪影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扁平足是一种与足内侧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和前足外展有关的畸形。其病因及治疗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治疗可给予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达到一定时间,未能改善症状时,则需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应用Hyprocure的下关节稳定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在矫正畸形方面效果显著,由于Hyprocure的形态设计与跗骨窦部位较为适配,能使下关节进行正常的三维活动,而不过度纠正或限制足部运动,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可部分取代跟骨截骨术。本文将回顾近年文献,对下关节稳定术的优点及传统手术相比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扁平足 距下关节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针对心脏心脏冠脉CTA的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其临床价值意义。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纳入符合要求的12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后实施了心脏冠脉CTA检查,对患者实施了差异性的治疗措施,其中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了美托洛尔片治疗干预,观察组63例患者实施了美托洛尔片加西地兰治疗干预,对患者实施了心脏冠脉CTA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心功能状况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对患者心脏冠脉CTA检查图片质量进行了评估,对照组有44例患者为优,观察组有57例患者为优;对照组有17例患者为良,观察组有6例患者为良;对照组有1例患者为,对照组优良占比为96.83%,观察组优良占比为100.00%,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检查耗时进行了评估,对照组患者耗时为(10.19±3.28),观察组患者耗时为(5.92±2.17),对照组患者耗时明显较长,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患者实施美托洛尔片加西地兰治疗后,实施心脏冠脉CTA检查,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心率情况,对心脏冠脉CTA影问题具有改善作用,更能保证图片效果,对患者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脏冠脉CTA 伪影问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南给予液体复苏。对照组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策略进行液体复苏;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CVP)12~15 cmH2O(1 cmH2O≈0.098 kPa),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尿量(UO)>0.5 mL·kg-1·h-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0。观察组采用床旁B超动态监测IVCV并结合Pcv-aCO2评估患者复苏终点;复苏目标:下腔静脉充盈固定且直径>2 cm,IVCV<18%,Pcv-aCO2<6 mmHg。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6 h、24 h复苏指标的变化,并记录6 h复苏达标率、6 h乳酸清除率(LCR)、6 h和24 h液体总入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急性肾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结果共80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及24 h MAP、CVP、ScvO2均较复苏前明显增加,而Pcv-aCO2和血乳酸(Lac)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且UO随复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说明两种复苏终点评估方案均能缓解患者的休克状态。与复苏前比较,观察组复苏6 h及24 h IVCV明显下降〔(17.54±4.52)%、(18.32±3.64)%比(27.49±10.56)%,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复苏6 h MAP、ScvO2明显升高〔MAP(mmHg):69.09±4.64比66.37±4.32,ScvO2:0.666±0.033比0.645±0.035,均P<0.05〕,24 h MAP明显升高(mmHg:75.16±3.28比70.12±2.18,P<0.05),但CVP偏低(cmH2O:9.25±1.49比10.25±1.05,P<0.05),说明观察组复苏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6 h LCR明显升高〔(55.64±6.23)%比(52.45±4.52)%,P<0.05〕,6 h和24 h液体总入量均明显下降(mL:2 860.73±658.32比3 568.54±856.43,4 768.65±1 085.65比5 385.34±1 354.83,均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d:6.78±3.45比8.45±2.85,P<0.05),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2.5%(1/40)比20.0%(8/40),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IVCV及Pcv-aCO2可有效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而且与EGDT方案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液体总入量,降低急性肺水肿发生率,结合其无创的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 标签: 下腔静脉变异度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骨骨软骨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临床足踝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踝关节扭伤和骨折,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继发性疾病,例如一些早期的骨关节炎、踝关节运行受限等问题,此类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借助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保守治疗方法是首要治疗方法,主要运用到轻度或中度疼痛患者的治疗中,假如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多种多样,医生和患者的喜好也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骨骨软骨损伤的个性化治疗。

  • 标签: 距骨 软骨损伤 创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提高综合素质、诊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病情指导等方面出发,总结眼科门诊诊工作体会,改善眼科门诊护理服务模式,提高诊疗速度,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门诊分诊 工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检诊管理在提高门诊诊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20年3月开展门诊预检诊管理。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期间的80例门诊数据作为参照组,采取常规诊模式。选取2020年3月~2020年8月期间的80例门诊数据作为实验组,采取预检诊管理。比较两组的诊质量、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预检准确率高于参照组,门诊等待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成立(P

  • 标签: 预检分诊管理 门诊分诊质量 预检准确率 等待时长 患者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