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清代赋税日常调整及决策机制是清代赋税政策趋向的重要体现。在清代前期的多次赋税调整中,乾隆元年(1736)对于福建建阳县田赋案(私自降低征收标准)的处理,就赋税征收额度和范围确立的依据、赋税征收与民众生活安定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说明、分析表明,清朝的赋税管理实际上是在中央严格的原则和地方的灵活应对之间进行运作的。

  • 标签: 赋税则例 中央原则 地方应对
  • 简介:清代前、中期税收田赋为主。鸦片战争以后,既要支付对外的巨额赔款,又要筹措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和后来开办“新政”的经费,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摆脱困境,于是以附加摊派的形式,大幅度地提高田赋课征额.这从遵义一地当时的田赋变动情况中,同样可见其横征暴敛的一斑。

  • 标签: 人民革命运动 课征 田赋征收 雍正七年 雍正年间 羡银
  • 简介:清朝依靠奏销(报销)制度掌握全国的财政收支,坚持中央集权的财政控制。以前大部分研究以为太平天国时期奏销制度完全崩溃,清朝的财政运转失灵,王朝趋向灭亡。可是,据《河南钱粮册》等各种财政档案资料,能了解到太平天国时期一度停止的奏销制度,后来复活,奏销册至清朝崩溃时仍继续造册。本文通过分析档案资料中奏销册的提出情况,厘清了晚清奏销制度的运作状况,以考察当时中央的财政掌握力量的实情。

  • 标签: 晚清 太平天国时期 财政收支 田赋 中央集权 档案资料
  • 简介:关于罗马赋税,拉丁文税目较为清楚,现代学者的英文解释多有歧义,译为中文更不确切.罗马"赋税名目"是否繁多,这涉及到税种分类知识,现代学者恰恰把问题搞复杂了.事实上,古罗马的固定税与临时税、常规征收与附加税、主要税项与次要税项之间比较容易区分.运用现代税收学的方法研究古罗马的税种分类,应使其更明晰,而不应使其更含糊.

  • 标签: 古罗马 罗马帝国 赋税 税种 经济制度史
  • 简介:清代光宣年间,为革除赋税征缴积弊,中央和地方先后主张推行以征信册为载体的信息公开制度,拟定章程,设计册式,将赋税完欠信息公示于民。征信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度成本高于收益,设计不合理,加以户部过度依赖征信册,缺乏试点与配套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征信册制度虽以失败告终,但其依据的信息公开原理却是治理官吏财政违纪的必由路径。

  • 标签: 清季 征信册 制度设计 信息公开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的深入解读,对准噶尔汗国统治天山南路时期赋税征收制度两个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首先通过穆斯林文献与汉文史料比堪,对准噶尔统治者在天山南路征收赋税的数额问题进行了辨析,其次,认为清代汉文文献中所载准噶尔汗国在喀什噶尔征收粮赋数额有误,并进行了考证。

  • 标签: 准噶尔汗国 赋税制度 统治者 天山 汉文文献 考辨
  • 简介:十九世纪前半叶是苏南地方社会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这里遭受频发的自然灾害的严重困扰,另一方面当地由于赋税制度的弊端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由官方主导的荒政制度衰落了,地方政府与民间都在寻求新的灾荒救济措施以应对这一特殊时代。因此,荒政在道光朝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商人、高层绅士大量兴建义庄,并更多地介入灾荒时期赈厂的经营,另一方面,是官方建立了新的仓储制度,即丰备义仓。出于规避超额税负的目的,一批普通绅士将土地捐入丰备义仓,这形成了义仓的经济基础。因此,丰备义仓是得到普通绅士支持并由布政使监管的新型仓储制度。丰备义仓制度的出现,是地方政府自我制度革新的努力,也体现了财政危机背景下,地方政府与绅士之间的竞争与相互利用。

  • 标签: 漕弊 义庄 林则徐 劝捐 义田
  • 简介:复辟时期是英国财政与税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代。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复辟时期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深入探究。总体性、贯通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都成果斐然。研究主要集中在复辟王权财政状况、财政收入的税收和非税收构成、财政管理、复辟时期财政税收的性质和地位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复辟时期的财政税收展开研究,亦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 标签: 复辟时期 英国财政与税收史 研究评述
  • 简介: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大多已经停止执行.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出现更大差距.必须正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和补充.使民族地区财政收支矛盾得以缓解并逐步实现财政良性循环.

  • 标签: 民族地区 税收优惠 调整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