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代赋税日常调整及决策机制是清代赋税政策趋向的重要体现。在清代前期的多次赋税调整中,乾隆元年(1736)对于福建建阳县田赋案(私自降低征收标准)的处理,就赋税征收额度和范围确立的依据、赋税征收与民众生活安定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说明、分析表明,清朝的赋税管理实际上是在中央严格的原则和地方的灵活应对之间进行运作的。

  • 标签: 赋税则例 中央原则 地方应对
  • 简介:光绪25年(1899)为支付甲午战后赔款及新军军饷,清政府派遣刚毅南巡江南、广东筹措资金。在刚毅南巡江南过程中,清理田赋是其政策的重要一环。此时苏南地区征收田赋的附加费同正额赋税比率可以达到0.53:1,附加费主要来自“浮收”与“短折”。士绅通常可以免除“浮收”,还可以通过“注荒”转移赋税负担。编制“版串”的方案有可能解决士绅规避赋税负担的问题,但没有为刚毅所采用,转而以提高总征收比例的方式达到了增加税收的目的。刚毅的清赋政策没有缓解苏南赋税负担中的不公平,反而凸显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地方社会的困境,以田赋为主导的地方经费结构已经无力应对甲午战后的新局面。

  • 标签: 清赋 徐兆玮 版串 注荒 地方财政
  • 简介:  沃野千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乃天府之土也.东起巫山,西至峨嵋,北达巴山,南抵大娄山,地缘广辽,海陆相沉积达万米之多.震旦、奥陶、石碳、二叠各系均富气之储集.……

  • 标签: 天府气 气田赋
  • 简介:《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彝文田赋账簿研究》由朱崇先、杨怀珍两位先生编著,由民族出版社于2013年公开出版发行。书中辑录了三种重要的彝文田赋账簿材料,分别为国家图书馆藏、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和禄劝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古籍办公室藏清代彝文田赋账簿。以国图收藏田赋账簿为重点研究对象,本书对三种材料进行了严谨、详细的整理和翻译工作,为清代乾隆年间至清末云南省武定县、云南省禄劝彝区的赋税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 标签: 图书馆藏 制度研究 账簿 田赋 清代 彝文
  • 简介:崇祯十二年五月端午这一天,崇祯皇帝一大早就带着周后、田妃、袁妃等一干人,由太监高起潜引领,穿过文华殿西夹道,出东华门,顺护城河东边的青石道向南徒步行走。今天,他是到南宫建谯的,为了表示诚心,所以他不能坐轿。这一年,崇祯恰好30岁,在他即位的12年中,这是最艰难的一年:东边,清兵已兵临北京城下,北京东北方向,炮声日夜不断,

  • 标签: 崇祯皇帝 明朝 赋税 税收制度 李自成
  • 简介:清代前、中期税收田赋为主。鸦片战争以后,既要支付对外的巨额赔款,又要筹措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和后来开办“新政”的经费,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摆脱困境,于是以附加摊派的形式,大幅度地提高田赋课征额.这从遵义一地当时的田赋变动情况中,同样可见其横征暴敛的一斑。

  • 标签: 人民革命运动 课征 田赋征收 雍正七年 雍正年间 羡银
  • 简介:秦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的强制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代赋税制度与赋税征收同样带有强制性的特征。统治者奉行皇权至上思想,不顾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向人民采取超经济剥削和掠夺,使国家赋税沦为横征暴敛的工具,以致“国富民穷”、农民纷纷起义,最终加剧了秦王朝的覆灭,其历史教训是值得研究的。

  • 标签: 秦朝 赋税制度 赋税征收 历史教训
  • 简介:《归田赋》是张衡的代表作之一,《归田赋》不仅对于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开启风气的意义,对中国山水审美思想的发展历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代表了中国山水怡情的审美态度的确立,并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汉赋 山水审美 怡情山水
  • 简介:刘晏的赋税艺术唐中期的刘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理财家。他的最大的政绩是对盐税的征收。初由第五琦(人名)创榷盐法,到公元760年刘晏接手时,年入只有60万缗,到公元779年刘晏交出时,盐税的年收入已超过600万缗,占刘晏主管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刘晏的另...

  • 标签: 刘晏 赋税征收 唐中期 政治稳定 财政收入 盐税
  • 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多年来,人们对他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成就给予崇高的评价。至于柳宗元的赋税思想,却很少为人谈及。然而,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税收史上,特别是唐代的税收发展史上,柳宗元是应该占有一定地位的。他直接参与了唐代的两项赋税改革,尤其是他的赋税思想见解,对后世是有相当影响的。

  • 标签: 柳宗元 文学成就 唐代 崇高 直接 封建社会
  • 简介:由孙文学、刘佐主编并有多名税收史专家参加撰写的2005年版《中国赋税思想史》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本文基于该书成果,并借助对周边知识的涉猎,力图从中国思想家的税收原则观、历史上的赋税理论家、历代开明君主的税收哲学、著名治税大臣的税收观、基于重大税收变革的激烈辩论、税收领域的重商主义源流、红色的税收观、税收观念的中外互动等八个方面努力解读这部宏篇巨制,疏理反映在特定专题上的中国赋税思想史脉络,揭示历代思想家对中国税收史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 标签: 赋税思想史 税收观 重商主义 税收辩论.
  • 简介:<正>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情真意远的思想寄托,在汉赋一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为历代所瞩目。它具有一种怎样的美呢?品味其中,深切地感觉到它那脱俗的气息,自然清丽的意境创造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高洁志向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深思考。司空图《诗品·疏野》说:“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意思是(一)表现出真率的思想感情;(二)善于囊括万物为我所用;(三)文风平实自然、质朴无华。如果具备了这些特征便是得了疏野的真谛。《归田赋》自我表现真率无羁,并且大胆地将万事万物集于“我”所伸扬的掌握之中,为“我”左右,亦以此为趣,以此为美,这正是野趣美的集中表现。以下从几点来探讨。

  • 标签: 田赋 艺术风格 主体意识 反常合道 人生意义 思想感情
  • 简介:西方宪政历史表明,赋税是促进现代法治和宪政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以赋税入为主的现代国家,赋税制度首先是作为宪法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出现,不仅在财政税收领域,更在社会和民主法律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依据布莱克法律词典,赋税是“政府对个人、公司或信托所得,以及房地产或赠予物价值征收的费用。

  • 标签: 赋税制度 宪法 政治法律制度 阐释 西方宪政 现代法治
  • 简介:“什一税”是封建时代寺院最稳定的一项经济来源,世俗政权赋予教会征收“什一税”的特权是由于政教两种权力相互结合的需要;以“人头税”政策促进宗教的扩张是伊斯兰教的特色,其成因当归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的根本体制;封建时代的寺院享有很大的赋役豁免权,积久成弊,政府不得不对这一特权常做调整

  • 标签: 赋税史 什一税 人头税 宗教赋役豁免权
  • 简介:笔者通过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有关赋税徭役制度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大料集、农田贡赋、牛腿税、草税、黄金赋税和关卡税等赋役名目,进而分析了吐蕃征收赋役的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提出集会议盟是赋役征收顺利进行的重要政治保障、吐蕃的赋役征收颇具灵活性的特点、王朝不仅频繁统计人口和资财,更设立“岸本”主管账簿文书,为赋役征收做保障等观点。进而推断吐蕃赋役制度不是单一模仿唐制的结果,而是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渊源。

  • 标签: 吐蕃王朝 赋税徭役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吐蕃简牍
  • 简介:联邦政府通过了《东西协调公约》,以实现德国东部经济腾飞。联邦议会口前以多数赞成票通过了此项联邦税收统一计划,这一项计划是实现东部经济腾飞的前提。今年7月起进入执行此项计划的第一步,将赔偿保险税(火灾保险除外),从10%提高到12%,1995年达到15%。到那时每月工资税、收入税和法人税都将提高7.5%。

  • 标签: 赋税 联邦政府 东部经济 联邦议会 火灾保险 保险税
  • 简介:清朝统治阶级入关初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被迫实行了一些缓和政策。康熙五十年颁布的“盛世人丁永不加赋”和雍政初推行的“地丁制度”,都是对田赋制度的重要改革,对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今天我们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发掘我国经济史中的宝贵遗产,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达到“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 标签: 田赋 丁赋 正税 丁徭 一条鞭法 摊丁入地
  • 简介: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唐代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人丁为本”的税收制度。唐玄宗时,为了弥补国家财政不足,在租庸调制以外,又将地税和户税定为常税,赋税制度开始由“以人丁为本”向“以资产为宗”过渡,开创了我国赋税改革的新思路。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确立了我国“以资产为宗”的赋税制度,这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 标签: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以人丁为本 以资产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