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所述“河南”,是指今广州市海珠区人口最集中、经济最繁荣发达的主要地区。不少人以为河南就是海珠区,海珠区即河南,把河南同海珠区划上等号。其实非也。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可得从头说起。

  • 标签: “河南” 中国 广州市 历史变迁 管辖范围
  • 简介:<正>河南地处中原,北宋的首都和皇室陵墓均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宋代考古取得了很大收获。一是调查发掘了东京城址和一批包括临汝的汝窑,豫北的鹤壁集窑、禹县的钧台窑、登封曲河窑、以及鹤壁煤矿在内的手工业作坊遗址;二是调查发掘了邓县福胜寺塔、郑州开元寺塔、密县法海寺塔、新郑凤台寺塔的塔尽地宫和许多宋代墓葬。墓葬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了,为考古发掘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拟比进行综合论述,以期展现河南宋代(?)葬的面面观。

  • 标签: 南宋墓 砖室墓 宋代墓葬 北宋 墓志 综合论述
  • 简介:来到乌鲁木齐市,处处可以见到河南籍人。问路时的指路人,买车票时的售票员,吃饭时的服务员,甚至天池风景区的照相者、卖菜的,吐鲁番葡萄沟的小商贩,也有河南人。这些人在新疆虽然生活了多年,但乡音未改。只要他一张口说话,你就能辨别出是周口的、商丘的,或者是许昌、平顶山的。现在,河南话在新疆已成为最广泛的交际语言,连少数民族同志也会说几句。居住新疆农村的河南人,大多是乡亲相邻。据伊犁地区一位领导同志讲,在伊犁8县1市中,几乎县县都有河南村。1999年7月中旬,我在乌鲁木齐县地窝堡乡就见到了河南人聚居的“河南庄村”。这个村有1万多亩地,880户,2100多口人,方圆25平方公里。河南庄村的村民,大都来自河南西华、扶沟等县。第一代到河南庄村的人,多数都过世了,健在的也都过了古稀之年。71岁的李玉清,是第一代村民,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来新疆的情景。1938年,蒋介石将黄河花园口堤扒开,淹死西华等县老百姓325万人,造成631万余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李玉清那时15岁,随父母、哥嫂和侄儿8口人,逃荒要饭到洛阳。1943年夏天,他们在街上看到登记往新疆移民的,便报了名。去新疆时,他们先坐火车,后坐汽车、马车和步行,整整走了半年,到...

  • 标签: 新疆走访 走访河南村
  • 简介:本文综述并考证了自20世纪50年代初平原省时期辖区内发现并保存下来的一批石刻文物。其来源地包括了现在的冀南、鲁西、晋东南和整个豫北地区;时代上适魏晋,下至明清;品种包含有石刻造像、造像碑、墓志、石棺铭和碑帖等部分。通过对上述文物的综述考证,初步揭示了新乡所藏石刻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等价值。为研究豫北一带地方历史提供了必备的材料。

  • 标签: 新乡 平原省 石刻 综述 考证
  • 简介: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到了节假日,放下工作,背上行囊,携全家老小,邀亲朋好友,看名胜古迹,游青山绿水,放松身心,陶冶性情,好不惬意!如果问一问那些打算出门旅游的人,想不想去河南看一看,恐怕不少人要摇头。有数字为证:1999年,在全国各省份排序中,河南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仅排在第16位和第18位。虽说在今年“五一”黄金周中河南“摘了个大桃子”,接待旅游人数达到了10661万人次,但是,权威人士认为,这一成绩与别的旅游大省相比并不值得满足,与河南旅游资源大省的身份也很不相称。旅游资源大省人们旅游的想法各不相同。有人想看名胜,有人想游山水,有人想欣赏田园风光,有人想体验挑战大自然的滋味。游客的这种种需求,在河南都能得到满足。河南是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可看可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非常多、非常好。人文旅游资源是河南的一大优势。河南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人文始祖黄帝就出生在新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现于安阳。中国经历了30多个王朝,其中有20个在河...

  • 标签:
  • 简介:客家文化研究丛书本丛书包括《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刘佐泉)、《客家迁移万里寻踪》(大河报社)、《飘洋过海的客家人》(罗英祥)、《太平天国与客家》(刘佐泉)等四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学者和海外学者联袂研究客家问题的力作。丛书除对客家起源、形成、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进行系统研究外,对客家传统的内涵和特征也作了详尽介绍。丛书把客家历史与国史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新见迭出,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是了解客家、认识客家的实用教材,也是海外客家人寻根溯源的得力向导。

  • 标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学术精品 图书介绍 教育事业 客家文化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国历史上,夏代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代是奴隶制度的发展时期。夏商两代是研究我国国家起源和文明史诞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某些部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逐步发展到了奴隶制萌芽或进入奴隶制社会阶段。当时的夏族即是最早地通过部落联盟形式,建立在黄河中下游之间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嗣后,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在我国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国家。从此中原地区进入了奴隶制的上升时期。由于夏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灿烂的夏商文化,为此后中华民族文化的勃兴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 标签: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文化遗存 二里岗期 都城遗址 王城岗
  • 简介: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建筑群采取严格对称的庭院式组群布局,融清代长江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本文就县衙的建筑规制和建筑物名称、形式、功能等方面作以介绍。

  • 标签: 内乡县衙 建筑规制 建筑风格
  • 简介:<正>(一)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客观上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由于商业繁荣和发达的对外贸易,促使城市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城市规划方面,宋以前城市内部的“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有明显区别,宋则取消封闭的坊墙,里坊制度明存实亡,并取消了集中的市场,形成住宅和商业混合的街道。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要求的提高,建筑造型艺术的成熟,建筑材料生产的发展,手工技术的明显提高,促使了建筑风格趋于纤巧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楼台殿阁。并在装修、装饰和色彩方面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效果。上

  • 标签: 宋代建筑 六角形 木构建筑 河南省北部 八角形 我国古代
  • 简介:<正>我国治金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末期使用青铜器开始,到春秋时期冶铁业的兴起,经历了长期实践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青铜文化艺术。建国以来,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在全省各地先后进行多次普查,大致上摸清了自商周至汉代有关冶铜、冶铁遗址的分布情况。对唐宋时期的冶铁遗址,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冶铜遗址共十五处,如郑州西郊牛寨河南龙山中晚期遗址、偃师二里头三期文化、郑州商城南关外、安阳苗圃、洛阳市东北郊、新郑城关阁老坟和小吴楼、南阳市瓦房庄等。冶铁遗址三十多处,如战国时期以

  • 标签: 冶金考古 原始社会末期 青铜器 遗址 文物考古 唐宋时期
  • 简介:乾隆后期,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当时,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地租高昂,吏治腐败,农民生活难以维济,各地纷纷揭竿而起,起义连绵不断,如:山东王伦起义(1774年)、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回族、撒拉族人民起义(1781年)、湘黔苗族人民起义(1795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1796年)等。嘉庆年间河南的李文成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李文成,河南滑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其父过世甚早,其长兄文山、次兄文林后亦被官府迫害致死,所以他从小便尝尽生活的艰辛,担负起家庭的重任。李文成自小跟随其兄学会木工。一次,恶霸毛元庆强迫他修缮老

  • 标签: 李文成起义 天理教 起义军 八卦教 滑县 农民起义
  • 简介:河南曲剧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剧种,可是现在的中青年们大都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不知道它的形成与民间文娱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前,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有许多文娱活动。它的形式多种多样,那些文娱形式至今尚在许多地方流传着。高跷就是其中的一种。高跷队一般只是走些《剪剪花》之类的队形,让观众热闹一番罢了。有些高跷队带有乐器小组,乐器伴奏着唱几段洛阳曲子。前后不过一个钟头便表演完结,就要换个地方重复表演。虽然表演简单,但是带给劳动群众的乐趣相当浓厚。所以高跷与洛阳曲子成了河南曲剧发展的基础。河南曲子有洛阳曲子与南阳曲子的区别,人们在习惯上简称前者为小调曲子,把后者当作大调曲子。我的老

  • 标签: 河南曲剧 劳动群众 大调曲子 劳动人民 民间文娱活动 鲁山县
  • 简介:<正>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中原。历代王朝多在此建都,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其中,陶建筑明器即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研究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以及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河南是我国出土陶建筑明器较多的省份之一。

  • 标签: 建筑明器 出土 民居建筑 汉代 实物资料 河南省
  • 简介:河南(广州市海珠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历史上的古园林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而名驰南粤。它之所以在羊城园林建设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是受惠于河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标签: 河南地区 园林 历史变迁 中国 地理条件 广州市
  • 简介:扶沟县历史悠久,因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故名扶沟。境内河流较多。沙河、蔡河、双洎河、惠民河、涡河、黄河等多自西北向东南流。沧海桑田,陵谷变迁,历史上变化很大,有的湮没历史深处,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丰富的水资源为扶沟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用水。

  • 标签: 河南扶沟 古今河道 《水经注》
  • 简介:<正>王基墓碑,全称《曹魏东武侯王基墓碑》。金石家著录多称《王基断碑》、《王基残碑》、《王基墓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在洛阳城北7.5公里安驾沟村筑寨掘得之,后移置洛阳城中明德中学壁间,现存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该碑立于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四月。碑残高137、宽99、厚22厘米。长方形青石,隶书,19行,前3行行22字,余俱21字。字行之间有界格,全石共计370字。由于碑文上端前3行各窄一格,其余均空2格,下端每行均空5格,且上下文意不达,因此对于该碑是否完整,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碑文是属上缺下不缺;还有的认为此碑只是全碑的下半部,上半部“出土时朱字宛然,因无人辨识。磨拭而灭”故称作“断碑”、“残碑”。河南府训导汝州杜梦麟在碑文末尾跋语中,肯定了该碑碑石是完整的,只是碑文上下

  • 标签: 洛阳 碑文 碑刻 残碑 河南 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