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概念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础,设若物理学没有"力"的概念,化学中没有"原子"、"分子"、"结构",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两门现代科学了.更别提数学、逻辑,完全是概念关系的运算推理.古往今来的哲学也差不多,设若马克思主义没有"物质"、"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这些概念,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构建是中国考古的弱项,这也许与中国文化偏重于形象思维、直觉的传统有关,我们对于抽象、逻辑的东西相对不那么擅长.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考古概念的构建过程与当代考古概念的体系构成,进而思考当代考古的发展线索、概念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考古在概念构建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抛砖之作,还期望同道更多认真的思考.

  • 标签: 概念构建 考古学概念
  • 简介:同学们,下午好!我今天讲的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我们都是讲国学是什么,或者具体讲对某些经典的阐释,那我今天这堂课则是讲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当代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讲国学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现在才反过来思考它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这好像倒回去了.

  • 标签: 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 国学 时间
  • 简介:2011年8月20日,本刊委托中央民族大学人类与博物馆学系潘守永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覃琛对湖南省博物馆陈建明馆长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学术访谈,原文27000字,限于篇幅,此次仅刊发关于博物馆管理、博物馆研究、博物馆人生感悟三部分。编辑略有删节。以下访谈中,“陈”是陈建明的简称,“潘覃”是潘守永、覃琛的简称。

  •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博物馆学研究 陈建明 馆长 访谈录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藏学是一门以中国为故乡的国际“显学”,国史学则是以新中国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科。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研究当代西藏问题需要藏学与国史学的交叉和跨学科研究。沿着这一学术理路,我以“当代中国的西藏”为研究领域,

  • 标签: 历史学科 西藏研究 当代中国 藏学 中国历史 历史与现实
  • 简介: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起较大的学术争议,一直是中国画史和画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梳理各家解读上的分歧,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对我们充分认识"南北宗"论及其现代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复兴不仅需要创造新的艺术,更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让优秀传统及创造这些传统的大师在当代艺苑中绽放出特有的光彩。今天再次研究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意义正在于此。

  • 标签: 中国画 董其昌 南北宗 当代价值
  • 简介:同学们,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陈初生,是暨南大学的老师,也是我们城市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所以我们是一家人,今天我就像回到自己家里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样.我现在退休了,很久没有讲课,所以我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感到很享受,学校里面总是充满朝气,一进校园我自己也感觉好像年轻了.

  • 标签: 文字学 自我介绍 暨南大学 客座教授 职业学院 退休
  • 简介:那天在地里干活儿,突然下起雨来。雨来得特别奇怪,也特别迅猛,明明是红红的太阳当头,却有噼里啪啦的雨点砸下,眨眼间,那噼里啪啦的雨点就变成了线绳般的雨柱,所有在田间干活的老老少少,都低着头不顾一切地往回跑。就有一位将近70岁的老头,不知是见雨开心?还是他根本跑不动,只听他大声吼道:"跑啥?

  • 标签: 大寨 农村经济 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 简介:一、苏联时期的社会史概念时至今日,“社会史”这一术语并非公共概念,而只有透过社会生活才能体现其内涵。在大多数史学家的意识中,仍充斥着以马列主义阶级和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史的旧观念。在此背景下,社会史一直是对固定的一系列公式化题目和内容进行研究,其中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是: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人阶级的研究、对农民(包括苏联的集体农庄农民)的研究、对社会中坚阶层——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在更广泛意义上对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研究。透过苏联工人阶级史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上述研究方法。苏联时期出版了一类著作,涉及苏联工人阶级在俄罗斯的形成、苏联工人阶级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斗争、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的运动、苏联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生产潜能的增长、职业技术人员技能的提高、改善物质和文化技术水准、提高组织性和社会政治积极性等内容。

  • 标签: 社会史 俄罗斯 理论与实践 苏联时期 工人阶级 当代
  • 简介:我出身农家,虽有幸进入大学攻读历史学本科,但直至毕业还是懵懂未化,竟没有认真读完过一本真正的古籍,更不知学术研究为何物。1987年始入史念海先生门下,治历史地理学。六年间,史老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我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终于使我艰难地跨入农业历史地理的学术之门。其后随史先生从事《西安历史地图集》的编写与中日合作历史地理学课题“中国黄土高原的都城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学记 博士学位论文 生态环境变迁 学术研究 言传身教
  • 简介:我们想在这两个术语之间做出区分,用"分类"(classification)作为一个宽泛的术语来指整理材料的过程以及将材料归组和归类(classes)的概念.至于"类型"(typology),我们是指一种较为特殊的过程,以此从经验上得到可检验的单位——类型(type),作为未来研究的基础.

  • 标签: 分类类型学
  • 简介:201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MuseumsinaChangingWorld:NewChallenges,NewInspirations)。本文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立足文化人类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阐述,对世界变革带给博物馆的种种新挑战和新启示,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博物馆是变迁社会中的一部分,也是记录世界变化的收藏所。变迁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的主题,世界的急剧变化带给博物馆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有种种新机遇和新的可能.

  • 标签: 社会文化变迁 博物馆 新挑战 新启示
  • 简介:不知为何威信一落千丈陈伯达这个人,可以说是个很聪明的很有才的人。他给我的印象是,才胜于胜于德,德毁于位。好好的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后来变得那个样子,什么原因?

  • 标签: 陈伯达 为学 知识分子 正义感
  • 简介:中国古典音乐批评较早寓有"生态美学"视角,它体现在古人品音论乐时有着持续而强烈的生态关怀,从"大生态"和谐的视角来思考和把握音乐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生生态及音乐自身的关系,较早奠定了"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神和"这一"大生态"视野的"和美全美"观念。它为当下解决生态内部出现的种种失衡提供了整体思维方式与和谐全美理念。

  • 标签: 音乐批评 古典美学 生态和美观 当代意义
  • 简介:吴宏聪(1918—2011),梅州市蕉岭县人。1938—1943年在西南联大人文学院中文系读书,毕业后留校助教。1946年后,先后在广西大学中文系、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大中文系主任22年;退休后返聘指导研究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鲁迅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丘逢甲研究会会长等职。著作甚丰,除主编多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还有《闻一多文化观及其它》(论文集)、《岭南文论》(二辑)、《丘逢甲研究》(二辑)等。

  • 标签: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共产党 文学研究会 中国新文学 中文系 人文学院
  • 简介:<正>1949年春季,我在江西南昌省立第一中读书,因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邀约梅守诚②和商克宇③二位同学,离校北上,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经过长途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到达鄂豫军区所在地——河南商城,参加鄂豫公

  • 标签: 鄂豫军区 公学 反动统治 鄂公 将革命进行到底 山西新军
  • 简介:有些考古学家强调,对于任何考古题材,既没有标准的、也没有划一、理想和完美的类型.类型应该由手头的问题所决定,并明确关注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非常正确.我想评述的是这样的说法,"类型并非由材料内在固有的性质、而是由学者的先验所决定.任何器物组合潜在能够用无穷的类型方式来排列."我想对此做两点评论.

  • 标签: 类型学局限性 考古类型学
  • 简介:不断发展的西方史学思想,丰富和刷新着人们认识和表述历史的方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志为史裁,借鉴、引进中外史学思想对于拓宽方志理论思维,创新方志编纂方法,促进方志学科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历史时间、历史意图、历史话语权、叙述的原点、叙事的本相、配景模式、荒野说等西方历史编纂思想,进行了"史为志用"的引申和联想,通过向历史领域的"引智",为方志理论增添了源头活水。

  • 标签: 史学 西方 借鉴 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