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几年前,应《画廊》和《艺术当代》的邀约,硬着头皮写了几篇关于东北当代艺术的分析介绍性文章。写此类文章非我志趣,对于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工作室的艺术家来说,对他者的好奇一般是用来校正、对比自己的劳动,而不可能如星探般的职业批评家那样,几乎将所有苗头尽收眼底。所以,当一个艺术家说起地域性的艺术状态来,多少会因视野偏狭而不那么客观,此处也是。

  • 标签: 艺术生态 东北 青年 自律 当代艺术 《画廊》
  • 简介:反思絮语关于什么是当代艺术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可能的情况是有一百个当代艺术家就有一百种有关“当代艺术”的答案。然而,若把艺术家的“作品”比做类似猜谜语游戏中的谜面,而艺术家则是谜面背后的猜谜者,大概绝大多数艺术家都会认同这个类比吧?

  • 标签: 当代艺术 追踪 自律 艺术家 猜谜语 谜面
  • 简介:伽茨是个自律论者,他将内容美学分为教条的内容美学、感觉论的内容美学、适度的内容美学、部分的内容美学、假定论的内容美学、化身的内容美学等若干亚种,将形式美学分为经验的自律论和抽象推论的自律论两派。可能是从自律论者的立场出发,伽茨把吸收自律论和他律论双方观点的学派一律划入了内容美学学派,这使他的分类方法具有“非此即彼”性质。自律他律术语的提出者康德主张“自由美”和“附庸美”的统一,因此伽茨把康德的观点列入内容美学。但赖因霍特等学者似乎只看到康德在揭示“自由美”与“附庸美”的区别与对立,使自律论者们的形式美学在康德那里找到了支持。过去我们对自律论的批评可能还未完全摆脱偏见,没有看到自律论具有强调艺术上的个性解放这一优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艺术最终还是不能摆脱它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 标签: 伽茨 自律 他律 内容美学 形式美学 康德
  • 作者: 李春花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至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不过是声音的运动,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如果避开听众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论“音乐作品”概念的定义》,见《美学论文(www.21blue.com)集》莫斯科1980年版,103~124页)。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是人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杂技是一门没有国界的艺术,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杂技团体和杂技演员,经常出国演出,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对外演出当中,一些杂技演员由于缺乏礼仪知识,无意中会遇到一些尴尬,甚至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为此,本刊特开辟了《礼仪与修养》栏目,向大家介绍一些国际交往中的礼仪知识。同时也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经历,撰文谈谈相关体会。

  • 标签:
  • 简介:<正>《含蓄与弦外之音》(副题:中国文人音乐审美特色探)系费邓洪君的一篇硕士论文(以下简称“论文”),被相继刊登在1989年《中国音乐学》第一、二期上。在读它的过程中,受到不少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些许想法。过后陆续将这些想法编串起来,于是成就了此篇。

  • 标签: 弦外之音 审美特色 文人音乐 中国音乐学 硕士论文 读后
  • 简介:在学术界众多的音乐美学思想中,自律论与他律论是始终存在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都有相应的支持者。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中国从先秦到现在,对于音乐美学的学术讨论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律论与他律论始终保持着两种相对立的观点。想要清楚理解自律论与他律论还必须了解'音乐有没有内容?'有些人认为音乐是无内容的,比如哲学家卢梭、康德、黑格尔等,如果从音乐的本质出发,音乐本身是以乐音的运动形式存在的,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

  • 标签: 音乐美学 他律论 自律论
  • 简介:当下论及中国美术的发展,人们常常以"全球视野"、"多元格局"、"开放视角"等展开探讨。实际上,近现代中国画家远赴西方、近跨东邻进行借鉴交流,早已有着国际视野,尤其是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的增强,中国经济、文化的对外互通已成为辐射世界的态势。

  • 标签: 西方古典绘画
  • 简介:我们一谈到了解艺术这句话,就从很简单的问题谈到很复杂的问题上来了。但是我们研究艺术的人,应当首先决定我们的态度,我们从事艺术上之创造。空间是为艺术的还是为社会的呢?从前欧洲的学者在艺术上争论之点,总离不了“艺术艺术”和“社会的艺术”两方面,极端争执,视为无法调和,而变成两不相容之态度,其实这种过于理论的论调,愈讨论愈复杂,如同讨论美的问题,

  • 标签: 艺术 社会 态度
  • 简介:谈到印象派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德彪西与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兴起于19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光和色彩和声风格特色,在结构领域也进行了不懈努力和变革,从而得以形成可以体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本质。而拉威尔则是继德彪西后又一位印象主义音乐的权威。

  • 标签: 德彪西 拉威尔 印象主义音乐 音乐创作 印象派音乐 创作原则
  • 简介:  极简主义描述了世界艺术史中各种艺术与设计形式中的一种特定艺术门类,它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发展,受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美国视觉艺术的强烈影响,后来在欧洲风行一时.……

  • 标签: 几何抽象 抽象艺术 极简
  • 简介:一、艺术感觉是人的心理、精神的微妙感觉人的神经系统贯穿从头到脚,遍布全身,精密的生理构造使人本身就像一个宇宙。复杂而又精致的生命体结构,使生命产生了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感觉。艺术感觉,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是人的精神结构,内心深处产生的最微妙的感觉。现代心理学先驱者对人的感觉进行了研究,对我们分析艺术感觉的特性是有启发的。直接推动和指导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感觉进行系统研究是十九世纪末开始的。弥勒(JohannesM(?)ler1801—1858)的"神经特殊能力"说,使他在心理学上占有重要

  • 标签: 艺术感觉 神经系统 现代心理学 特殊感觉 精神结构 创造精神
  • 简介:思维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舞者的思维方式对舞蹈技巧的发展、艺术表现的完美性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拟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剖析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灵感与艺术舞蹈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艺术思维是舞蹈艺术创造与舞蹈艺术发展的原动力。

  • 标签: 艺术思维 舞蹈想象 灵感创造
  • 简介: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的观点,曾引起广泛的争议。在本文中,他就这种观点的本义。及其在一种宏大叙事中与马克思.黑格尔的关系。作出了陈述。并指出,艺术家愿意随时使用所需的任何东西,而完全不顾及纯粹性。以及他们绝对自由游戏的精神。就正体现了后历史的精神。

  • 标签: 艺术终结 艺术家 精神 宏大叙事 争议 观点
  • 简介:神本艺术是指建筑在泛神论及神灵崇拜基础上的艺术,但本文通过对神本浅层次的挖掘和引申,将”神”的含义从“神灵”扩展至“精神”,并将神本艺术和人本艺术进行阐述与对应比较,揭示各自不同的精神内核,以及反思它们对现当代艺术创作的联系与意义。

  • 标签: 神本 人本 崇拜 古典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03
  • 简介: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民间艺术传承 

  • 标签: 教育民间艺术 艺术教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02
  • 简介:审美欣赏的日常化也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一些艺术经典(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发生关联,美育或者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发现生活之美,因为对于并不是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

  • 标签: 实践艺术 审美教育 艺术实践
  • 简介: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的中国艺术界是各种理论碰撞、思辨非常热烈的时候。一九八五年我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进修班学习,由于版画系的宿舍让新生住满,没有空床,无奈之下我挤进了史论系的宿舍暂为安身,现在回想起来,

  • 标签: 艺术创作 艺术批评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界 进修班 八五
  • 简介:对于欧洲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昨天”和“今天”的分水岭。西方由战前的极度乐观陷入了沮丧、失望、迷茫中,在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中种种非理性主义、怀疑主义盛行,最显著的特征是对“理性”、“进步”等信念的批评。

  • 标签: 艺术进步 反艺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 非理性主义 “昨天” 文学艺术
  • 简介:欧普艺术(OPArt)和动力艺术(KineticArt),是在60年代同波普艺术同时发展起来的,但较晚才获得社会的注意。诚然,50年代中期许多美术家就开始了这种艺术的实验,一般地说,他们发展成一种对抽象艺术的新态度。从一开始,这些实验就吸引了消息灵通和有才智的批评家们的注意。其结果,战后现代主义这一发展阶段就成为许多理论分析的主题。

  • 标签: 欧普艺术 消息灵通 活动雕塑 理论分析 动力环境 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