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因其“以言造象,立象尽意”的表情达意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形象性、美观性、情感性。古诗词教学应立足这个特点,走一条既能遵循古诗词特点又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之路。笔者以此为基础,展开“以入诗品味,浓妆淡浓总相宜”的教学活动,将诗歌中学生感悟的意象、情感、心境,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线条、形状、色彩,提高了学生诗歌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

  • 标签: 古典诗歌 以画入诗 诗境 诗情 诗法
  • 简介:在杜甫的写诗中,有两首尤为引人注目,即《鹰》与《鹘行》,这两首都是写,都是写画中的动物,而且,都是用“以真代假”、“以真乱假”的手法来写的。这一个特点已为前人认识到,清人仇兆鳌就引用过杨廷秀的话说:“(杜)以当真。”在《鹰》一诗中,杜甫首句便是写真:“素练风霜起”,风霜起,仿佛鹰就要展翅而飞,这里写的是真的、会飞的鹰。

  • 标签: 杜诗 佛罗伦萨 通性 创作 仇兆鳌 杜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在现代出版业与传媒出现之前,弄文字是一种奢侈的事情,需衣食足而有闲方能为,这就不能不带上一点贵族气.说"穷而后工",也是贵族没落之后的叹息,与真正的穷人并不相干.……

  • 标签: 穷诗
  • 简介:"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和V索取+NP2+NP3结构是双宾结构,还是单宾结构?这两类结构因与典型的双宾语句形式相同而引起较大的争议.满在江(2003)认为:双宾语结构是基础生成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格位分别由一个空介词和一个空动词赋予.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两类同型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不是双宾语结构,该结构是语法化的结果;又从句法的角度,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索取类动词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通过与"给予"类双宾语结构的比较,本文认为V索取+NP2+NP3结构应被看作是单宾语结构,其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有不同于典型双宾语结构的特殊性.

  • 标签: 双宾结构 汉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生成语法理论 句法
  • 简介:笔者在《中学语文报》2003年9月8日第6版刊载的《文学作伴好成长》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代被扼杀了心,他就也许一辈子难以写出一句好诗。”最近从某市一所省重点中学回家度假的侄子跟我反唇相讥:“我们老师说,诗歌课文不重要的,考试也不会考。她要我们别去尝试写诗。第一单元的诗歌课文,她上课时只是稍微提一下。”侄子还说他们的老师怎么怎么了得:刚教过高三文科班。我听了大不以为然。只要不迷信,学生信奉老师无可非议,老师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便树立应有的声望,也无可厚非。但这位老师对的蔑视,对学生心的扼杀,对上百个(这位老师任教两个班)刚进入高一的十六七岁的如花如诗的少男少女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使我悲哀。

  • 标签: 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 重点中学 语言精炼 文科 会考
  • 简介:★王安石看到一位友人写的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不禁提笔改道:'明月空中照,黄犬卧花阴'。他自以为改得很恰当,实际倒是错了。原来诗作家的家乡有一种鸟叫'明月',有一种昆虫叫'黄犬'。

  • 标签: 鸟叫 花阴
  • 简介:<正>几千年来,中外学者对《诗经》作过精深的研究,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诗经》里所有的问硕都解决了,其他问题姑且不论,单就《诗经》训诂而言,也还有很多未解开的谜。要解开这些谜单靠文献恐怕是不行的。本文引进汉藏比较语言研究成果,试图解开这些谜。兕觥《诗经》里兕觥连文,一共出现了四次(周南·卷耳》、《豳风·七月》、《小雅·桑

  • 标签: 藏缅语 汉藏语言 上古汉语 亲属语言 诗经 说文
  • 简介:艺术作品的肯要前提,就是其完整性。完整的艺术作品。才可谈其主旨的表达.思想意义的深刻,材料的蕴藉.表现的艺术。才可以上升到审美层面上去欣赏。应该说完整性是艺术作品的基础。文学、音乐.绘厕、雕塑乃至于园林.建筑等艺术门类莫不如此。

  • 标签: 艺术作品 艺术门类 蕴藉 欣赏 雕塑 音乐
  • 简介:唐代以后文人,考不上功名,心情抑郁时,往往写下“落第”,以抒发不满情怀。“落第”又称“不第”、“下第”,如:唐公乘亿云:“十上十年皆落第,一家一半已成尘”——十次应试,十年都落选了,在这段时间里,家里的人已死掉了一半。

  • 标签: 落第诗 成尘 长安城 心情 孟郊 李洞
  • 简介:绘画,是一种空间视觉艺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又是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以丰富的蕴藉。的内容或咏叹画面所表现的意境,或强调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绪,或谈论艺术的天地,或由画面引发一通议论,诚如清代方薰《山野居画论》中所说:“高情

  • 标签: 题画诗 思想情绪 杜甫 苏轼 画意 作品
  • 简介:读《》札记国光红《·周南·苡》三章章四句,语义反复回环:“采采苡,薄言采之。采采苡,薄言有之。采采苡,薄言掇之。采采苡,薄言援之。采采苡,薄言之。采采苡,薄言之。”小序云:“后妃之德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小序误认平民妇女为后妃,非止此一例。但...

  • 标签: 《说文》 逸《诗》 《尔雅》 郁李 唐棣 车前子
  • 简介:读《》解“AABF”张金涛,李山近世出土西周吉器铭文中,数见“”字,如中期器长由铭文“穆王在下”,中期器师事簋“王在”等,“”字含义,今人多以地名释之,如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下,地名。”①又如周法高主偏《金文诂林》所引林洁明说:“《说...

  • 标签: 辟雍 《诗》 《毛传》 文王 “伊” 西周中期
  • 简介:送别在古代,因交通不便,音讯难通,往往一别就是数年,甚至终生不能相见,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的形象写照,因此,有“悲莫悲兮生别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感叹。但也有以旷达处之的,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豪情叙别,不作儿女态。

  • 标签: 送别 王勃 别离 唐代 现实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