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比较详细地分析концепт一词本义、词源及其在各种用法中与概念、意义、指称及其他心智构造物关系,说明其在语言学、语言哲学、文化学、认知语言学作为术语内涵,阐发观念化、观念分析本质,并通过例证表明如何对体现语义类型元语言分类词和文化词进行观念分析,旨在对相关术语有较深入理解,为相关术语正确翻译提供理据。

  • 标签: 观念 概念 文化观念 观念化 观念分析
  • 简介:人类概念系统是指人们对世界认识。本文对该系统做了简要介绍,包括概念系统基础性操作和复杂认知活动。文章还对概念系统中GOFAI理论、联结理论和仿真/涉身/情景理论三大理论,逐一做了阐述,并指出概念系统理论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概念能力 语言 仿真 涉身
  • 简介:摘要在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中,所有作战行动都是根据作战计划进行。在人类文明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化数字化战场使作战方式由“计划中心战”跃升到“行动中心战”。因此,研究新作者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作战 理论 解析
  • 简介:“斜视”是指人或动物用眼睛斜着看,在古汉语中,人们用10余个词项、4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概念。“斜视”概念经过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历时演变,呈现出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消长和更替情况。与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中“斜视”概念场具有自身特点。

  • 标签: 概念场 斜视 历时演变
  • 简介:内容摘要

  • 标签:
  • 简介:"仁"是《论语》主要概念,也是孔子伦理道德范畴核心和精髓,对"仁"理解和阐释是《论语》俄译关键之处。由于"仁"内容宽泛而复杂,很难在俄语中找到对等词,导致其译法多样性。通过分析现存几种常见俄译法,本文认为音译加注释是全面忠实传达"仁"之内涵最佳选择。

  • 标签: 《论语》 翻译 对等词
  • 简介:回指是指一个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语篇中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意义或事物,是语篇衔接一种主要手段。本文将在简要概述关于代词回指研究基础上,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Langacker概念参照点(conceptualreferencepoint)理论并结合VanHoek研究成果来分析代词回指现象,以期深化回指研究。

  • 标签: 代词回指 概念参照点 认知
  • 简介:“模糊概念”或“模糊语词”往往被人们视为贬义词,好象与公文写作无缘,因为公文使用概念和对概念表述要求高度准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文写作中离不开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词。“模糊”与“准确”并不相悖。

  • 标签: 模糊语 语词 公文语言 准确 公文写作 模糊概念
  • 简介:“洗脚”概念最初以单音词“洗”表达,后发展出“濯足”“洗足”“洗脚”等表达方式。东汉时期,“洗足”取代“洗”“濯足”,成为口语中“洗脚”概念最主要表达方式。但是表“人体足部”义“脚”在晋代已成熟,其口语性要更强,所以,在东晋口语中,表示“洗脚”概念时,“洗脚”替换了“洗足”。

  • 标签: 洗足 洗脚 濯足
  • 简介:概念隐喻理论遵循了人认知特性,人们从已知认知中认识到了未知,将抽象认知赋予具体化。概念隐喻理论为二语习得尤其是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以及即将在南京召开青奥会,全民健身得到普遍发展,体育英语也逐渐成为时髦话题。体育用语中大多数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领域语言映射而来,这是人类隐喻认知结果。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英语学习者对体育词汇习得中,经实证研究显示,概念隐喻能促进英语学习者对体育词汇学习,比传统词汇习得方法取得更好效果,有助于培养学习者隐喻思维对体育词汇习得以及对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理解。

  • 标签: 概念隐喻 体育词汇 实证研究
  • 简介: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中心问题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出现概念迁移研究进行评介,指出这一新研究视角吸收了近年来"概念研究法"和双语表征研究基本成果,着眼于从语言与认知接口——概念层面来审视语言迁移现象,代表着语言迁移研究新进展。

  • 标签: 语言迁移 概念迁移 概念层面
  • 简介:概念整合理论来看,现代汉语工具宾语句由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整合而成,整合经历了心理空间建立、事件框架选择和事件压缩过程。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在整合过程中放弃了自身固有的一些语法特征,同时保存了某些语法特征。通过分析这些整合特征,可以推导出句式浮现意义是陈述主体在实施动作时对工具选择。

  • 标签: 工具宾语句 概念整合 整合特征 浮现意义
  • 简介:皮尔斯(C.S.Peirce)曾在其符号学笔记中对“信息”(information)这一当代传播学核心概念有过细致讨论。皮尔斯认为信息是解释项量,且与符号广度和深度形成一种动态三元关系。这一论断意义重大,因为它把意义结构从静态二元关系,转向以依靠解释者能力为主三元动态关系。而在此概念影响下,皮尔斯转向从认知过程角度讨论符号诸类型,且对信息生产之“不确定性”本质进行探究。这些论述都从理论层面奠定了当代传播符号学双向意义协商模式基础,并可能会对认知传播学相关探究带来一定启示意义。

  • 标签: 信息 皮尔斯 传播符号学 意义结构 认知模式 双向传播
  • 简介: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我们赖以生存隐喻》一书,在书中提出了不同于传统隐喻观隐喻认知观——概念隐喻。隐喻不仅是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方式,也是思考事物方式;概念隐喻理论中心论点被阐释为人们用某一领域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认知过程。1987年Johnson所著《思想中身体》将意象图式概念引入到认知语言学,仍然是研究意象图式理论最权威最系统著作。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其本身就蕴含了丰富概念隐喻资源。然而,目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会计语篇研究尚少,受此启发,笔者对会计学中会计等式和相关会计基本概念作以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分析,更加明晰了本体隐喻是如何应用于会计语言中,又如何对会计学知识框架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概念隐喻理论 意象图式 会计等式 本体隐喻
  • 简介:该文选取19世纪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诗歌"黑烟之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对诗中一个最重要概念隐喻"Theblackpeoplearesmoke"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从概念隐喻角度更好地理解该诗主题和意义。

  • 标签: “黑烟之歌” 概念隐喻 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