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58年中国进行的金门炮战是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行动,但中方并未向其盟友苏联方面提前正式通报此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不信任感不断增强所致.金门炮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双方所存在的分歧,加剧了互不信任的态势,对中苏关系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金门炮战 中苏关系 不信任感
  • 简介:国际环境是制约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基本特征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位置是国家对外关系发展的关键,建立平等互利的原则和机制是维持国家关系正常发展的保障,领导人的意志和判断直接影响国家外交关系的进展程度。

  • 标签: 中国 苏联 关系 经验教训
  • 简介:《金印记》是我国戏曲史上影响较大的剧目之一,在一部戏曲作品中,旦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后世作品中主要通过删减苏妻的刻薄话语;增加苏妻贤良剧目来完善苏妻这一形象。这一变化与戏曲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文人创作、群众接受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形象分析对于研究《金印记》故事情节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苏妻 途径 社会背景 文人创作 群众接受
  • 简介:最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上的都是苏轼的《定风波》。两位老师都能紧扣词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或者句子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比如抓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对比,解读出苏轼与众不同的乐观、豁达;通过"莫听""吟啸""徐行"等动作描写,解读出苏轼遇雨时的安之若素、悠闲自在;通过"山头斜照却相迎",解读出苏轼"微冷"之时刚好迎来夕阳照耀油然而生的温暖、欣慰。

  • 标签: 苏轼 风波 成因 读出 物性
  • 简介: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弓腱了全世界关注.有关前苏联的卫国战争历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1945年5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抗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侵略的战争。

  • 标签: 苏联红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卫国战争 传奇 二战 莫斯科红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苏州方言又称苏州话,是一种情结,维系着故土深情,是本土文化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沉淀。在全面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方言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表达思想感情和地方文化方面,方言比普通话往往更具优势。同乡人在外地相遇,互相认同最直接可靠的依据就是乡音。进行方言教育可以从多层面了解家乡的人文、建筑以及民风习俗,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有助于传承本土文化特色。提倡“推广普通话,善待方言”。普通话用于正式场合或公共场合,方言用于私人场合,构建双语和谐社会。

  • 标签: 苏州方言 普通话 材料选择 融入途径
  • 简介:一、为什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诞生的第二天,就得到苏联的承认,但是,苏联政府对新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某些方针又持怀疑态度。伍修权回忆说:“过去我们不听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主意,斯大林就怀疑我国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我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了政府,苏联就怀疑我们会不会执行亲英美的路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 斯大林 苏联政府 中国政府 共产国际
  • 简介:肯定领导者个人因素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进程(包括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的历史进程)中,可起关键作用或决定作用,这并不违背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特别是当时中苏两国的政治体制均处在高度集权的背景下,个人意志和决策也很容易强加到党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之上.导致和决定中苏关系恶化的领袖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国际国内利益上的冲突和背离以及两人政治品质和性格上的相同与相异.

  • 标签: 中苏关系 恶化原因 毛泽东 赫鲁晓夫
  • 简介:随着近年来中苏档案的不断解密和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学界对中苏冲突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其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战略、两国领导人的个性冲突、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分歧、危机意识、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对其微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第二次台海危机、核援问题、中印边界冲突、军援问题、经援问题和苏联专家事件等问题的研究上。综观相关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新解档案资料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辅料;研究视闽逐步扩大,但政治关系仍是学者研究的核心命题;研究视角更为新颖,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跨学科研究不足、比较研究有待发展、诸多问题的诠释仍待档案文献的逐步解密和研究氛围的进一步舒缓。

  • 标签: 中苏同盟 裂变 研究综述
  • 简介:【摘要】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对“中苏论战”作了系统论述,阐明了“中苏论战”时中苏两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各自执行的国内政策,揭示了中国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曲折过程、经验教训和“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建设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社会主义 中苏论战 体制选择
  • 简介: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伟大的卫国战争由此开始。战争中苏联军民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悲壮故事,将永远是那一特定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缩影,也将永远是人类精神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珍珠……

  • 标签: 卫国战争 苏联 日记 生死 士兵 人类精神
  • 简介: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访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重庆谈判 毛泽东
  • 简介:1945年2月,苏美在雅尔塔会议上就远东等诸多问题达成谅解,其中商榷外蒙古维持现状,这为外蒙的最终独立埋下了伏笔。在关苏的重压下,已没多少回旋余地的国民政府数度派出代表同苏联展开数轮艰苦谈判,最后以变相承认外蒙独立等条件作为反条件,取得了苏联支持国民政府一统中国的名义上的承诺。外蒙古的独立,深刻地改变了战后远东地缘政治格局。以台湾方面所出史料来考察,或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多角度理解把握此段史事。

  • 标签: 美苏交易 外蒙独立 中苏谈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建设数量的逐渐增多,社会大众愈加关注建筑质量问题。暖通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组成的一部分,其质量问题自然也很受关注。特别是暖通工程质量与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有一定关联,若质量不达标将严重降低使用者满意度。为了提升建筑暖通施工质量,必须将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落实到位,做好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利用技术手段予以保证工程质量。

  • 标签: 建筑暖通 施工技术 要点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共曾对美表示好感,希望美国能帮助中国走向民主和繁荣。美国政府最后确定的“扶蒋反共”方针迫使中共不得不转向寻求苏联的帮助。1947年底国共内战已经胜负分明,斯大林开始考虑转变对华政策,支持和帮助中共。但在冷战格局下又顾虑重重,担心引起美国的干预,所以一再推迟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的时间。1949年初毛泽东坚决拒绝国共和谈,也反对苏联出面调停。斯大林决定派遣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往中国,详细了解中共的立场和各项方针,以便最终确定苏联的对华政策。

  • 标签: 毛泽东 斯大林 中苏关系 冷战
  • 简介: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苏论战不但中断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的、正确的探索和改革,而且加剧了中共和毛泽东从1958年开始的"左"的错误,促成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为了"反修防修",毛泽东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走向十年内乱的深渊.

  • 标签: 中苏论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左”倾错误 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 作者: 石学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8-18
  • 出处:《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08年第8期
  • 机构:新中国建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中苏关系可以说是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曲折。从新中国建立到苏联解体,大体上经历了三大时期:友好期、破裂期、恢复期。我们主要探讨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一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这一段时期的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探索的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影视角色带动服饰风格传播现象,进行服饰时装评论,通过对《都挺好》影视中苏明玉的时装进行服饰的探讨分析,发现影视角色的服饰对大众的审美及服装风格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服装不仅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潮流趋势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态,而且它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无息地传递着重要的身份、情感、思想等信息。情感的表现在影视服饰中极其突出,即使是职场服装,也是富有感情色彩的。

  • 标签: 职场服饰 情感色彩 时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