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的废除,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成为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成熟模式,并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有明显作用的社区矫正模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 标签: 社区矫正 模式 立法
  • 简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市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即“上海模式”。“上海模式”采用政府向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进行运作,社工在社区矫正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上海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有政府购买服务,社团自主经营;强调社工介入,注重项目运作;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来源。“上海模式”的困境在于社工角色定位问题,目前定位于专业服务者较为准确。

  • 标签: 社区矫正 “上海模式” 角色定位 专业服务者
  • 简介:各国社区矫正模式多种多样。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自试点以来,也涌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地方模式。社区矫正“1+X”模式包含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人员组成、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立法、社区矫正经费来源等五个子模式,“1+X”模式具有机构精简、人员构成合理、经费节俭、运作经济、立法适势等特点。

  • 标签: 刑罚执行 社区矫正 “1+X”模式 帮扶
  • 简介:在社区矫正7年试点过程中,"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逐渐脱颖而出,两者在领导机构、试点时间、组织形式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有不少共性,但在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和矫正社工的定位使用方面又同中有异,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矫正模式。比较两种模式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晰社区矫正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目标。

  • 标签: 社区矫正 北京模式 上海模式 比较分析
  • 简介: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月坛街道司法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以多点监控管理模式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最大程度发挥亲情作用。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一方面能帮助社区矫正工作者监督社区矫正人员,另一方面也能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反馈有关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就业等信息,

  • 标签: 社区矫正工作 监控 创新 矫正工作者 矫正人员 北京市西城区
  • 简介:一、国外几种主要的社区矫正模式及其特点目前,国外社区矫正根据其适用特点,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模式,一是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公众保护模式”;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刑罚模式”;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更生保护模式”。下面对几种模式的基本情况予以介绍。

  • 标签: 社区矫正 国外 借鉴 保护模式 澳大利亚 加拿大
  • 简介:社区矫正制度有国家主导和社区自治两种模式。目前我国选择的是单纯转换行刑空间的国家机关主导模式,这造成了执行主体在法律规范上的矛盾,进而影响到了社区矫正的实施及效果。应当建立发挥社区自治为主的社区矫正模式.在统一立法的基础上,加强作为执行主体的社区建设。

  • 标签: 社区 矫正 执行主体
  • 简介:矫正契约化模式建构的整体思路是建构主义的。罪犯矫正契约化本身既是意识、理念、观念、精神、信仰等意义上虚的、被泛化的一种隐喻,又是一种具有自我强制力、约束力和执行力的实在的、具体的制度。契约治理理论和公共社会治理理念共同构成了罪犯矫正契约化模式的理论框架。罪犯矫正契约化模式的内在品质体现在体制、机制和主体三个层面,具有主体平等性、合作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有秩序性等外显特征。

  • 标签: 契约范畴 契约矫正体系 契约治理
  • 简介: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不可否认,劳动教养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确实存在着正当性和合法性的问题,其内在的矛盾已经严重威胁到劳动教养的生存基础。同时,在劳动教养执行模式上也存在着过于单一化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劳动教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学者储槐植教授认为:“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其存在的合理性与运作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劳动教养运行中的基本矛盾并非惩罚与教育矫治之间的矛盾,而是教育挽救的目的与实现方法的目的性、外在的强制形式与内在功能之间的矛盾。”

  • 标签: 劳动教养制度 社区矫正 劳教人员 执行方式
  • 简介:未成年犯罪人是指进行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未成年人,对他们的矫正就是依法进行的促使他们发生符合社会需要的积极转变的系统性活动。中国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主要模式包括监禁矫正模式、社区矫正模式和其他模式(工读学校模式、收容教养模式、检察机关矫正模式)等。

  • 标签: 未成年犯罪人 矫正模式
  • 简介:2003年由"两院两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的通知》中所确立的社区矫正组织管理模式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过7年多的运作表明,这一模式不是最佳选择,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社区矫正 管理模式
  • 简介:社区矫正是刑罚社会化的产物,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其被有效执行是发挥制度价值的基础,而科学的规范、标准与程序是执行的关键所在.在社区矫正法制化、专业化的发展中,规范矫正程序是有效实施矫正的重要保障.这一程序包括社区矫正工作者收集、分析社区矫正人员有关资料,在对其进行初步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别化矫正方案,综合运用行为监督、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等手段,促进其实现再社会化目标.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评估和反馈等环节,检验矫正效果,进而总结矫正经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制定宏观发展规划,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研制科学的操作程序与评价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矫正工作的发展.

  • 标签: 治安管理 社区矫正 操作程序
  • 简介:女性作为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其犯罪率的增长不仅不利于家庭的稳定,更有悖于和谐社会的理念。正视女性的犯罪现状,找出女性犯罪的原因,进而采取科学高效的教育矫正对策措施,对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女性犯罪 矫正模式 罪犯教育 女子监狱 性罪犯 女犯
  • 简介: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有约7亿人口生产生活在约100万个村庄。作为农村人口的社区服刑人员,在我国的现有社区服刑人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截至2010年3月,全国已试行社区矫正的地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303234人,其中属农村人口的社区服刑人员212833人,占70.1%。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我国社区矫正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全面试行的整个时期,大多都是在城市进行的,也就是说直到目前我们所取得的社区矫正的经验主要来自城市以及以城带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近郊农村。

  • 标签: 社区矫正 山区农村 社区服刑人员 罗田县 农业人口比重 调查
  • 简介:英国自2001年起的十多年来,对社区矫正组织机构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反映对社区刑罚执行认识的升华,涉及归属、管理、拨款、职责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分工。对我国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定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需要总结自身实践经验,也需借鉴他国制度建设的经验,逐渐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和社区矫正发展规律、相对科学有效的社区矫正组织管理模式

  • 标签: 社区矫正组织管理模式 改革 创新
  • 简介:2003年,北京市大兴区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至今已十余年。大兴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为维护地区和谐稳定作出了一定贡献。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矫正工作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瓶颈性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社区矫正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构成不利影响。

  • 标签: 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试点 社区服刑人员 地区经济 司法行政人员 教育矫治
  • 简介:对未成年犯进行有效矫正并预防再犯罪,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同时警示其他未成年人,无疑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中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未成年犯的服刑矫正过程切入,以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浙江省女子监狱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犯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未成年犯的矫正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论与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构建了未成年犯个案矫正模式及其针对性的矫正项目.具体包括再犯预防教育、生涯规划与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技能训练、心理矫治、家庭治疗第一

  • 标签: 未成年犯 矫正质量 再犯预防 个案矫正模式
  • 简介:刑事矫正论陈兴良在一个社会里,犯罪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有犯罪现象,就有犯罪人。因此,对于犯罪人的态度就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在刑罚学中,刑事矫正具有重要地位。刑事矫正的思想来源于刑事实证学派。刑事古典学派中无论是报应主义还是功利主义,都不存在对犯罪人...

  • 标签: 犯罪人 大学出版社 刑事实证学派 监狱改革 监狱制度 人民公安
  • 简介:中国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从立法层面来看,由“两院”“两部”的试点通知上升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部门法规范,但是完整统一的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工作尚在推进中。从具体实施来看,由个别省市的试点到全国范围的推广。数据显示,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组织模式的构建上。从各地区的探索来看,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浙江模式等各具特色。但从长远发展考虑,社区矫正应鼓励民间社区力量的有效参与。

  • 标签: 社区矫正 组织模式 市民社会 司法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