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他们的历史,这可以从恩格斯的四段话中得到有力的佐证。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黑格尔把历史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科学历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主义 《宣言》
  • 简介:《道德经》"玄之又玄"的辩证历史、"无为无不为"的主体行为规则,对于当代青年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突破历史虚无主义困境,超越资本价值观的物欲,形塑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当代青年 辩证历史观 文化自信
  • 简介: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和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衡量和决定民事立法成败的基本标尺。作为民法典开篇的《民法总则》遵循了唯物史观,彰显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开启了我国当代民事立法实践的新篇章。随着我国民事立法实践的深入推进,系统的、完整的民法典的编纂也必须自觉遵循唯物史观。民法典的编纂必须体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保持法的相对独立性,形成立足于我国实际、展现时代特色、彰显民族特色、集统一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民法典,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唯物史观 民事立法 民法总则 民法典
  • 简介:我国学术界有些学者,把历史唯物主义区分为"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有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把揭示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历史发展理论称为"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历史发展理论称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是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对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是"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这两种区分方法都是不正确的。任何生产都是生产一般和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的统一,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称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属性,因而第一种区分方法有不当之处;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之前就独立地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基本原理,恩格斯晚年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并进一步独立地提出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由此说明了第二种区分方法的不当之处。

  • 标签: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狭义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一般 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简介: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舍了深刻的唯物史观思想。其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该思想的内在考量,群众史观是该思想的根本依据。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运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以指导社会实践,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创新 经济基础 人民群众
  • 简介:相对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是唯物史观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视角重新审视唯物史观,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原初社会"概念、基于生活实践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相互生成、马克思的"新社会契约论"以及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全面理论证成。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对立,只有从更高层次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关系入手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个体与社会(共同体)
  • 简介: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戏说,一切都可以穿越,一切都成了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失去了存在的证据。恍惚间,历史与现实相互混杂,亦真亦幻,让人很难分得清远近亲疏。历史是什么?是那一部部歪七扭八的穿越小说,还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电视剧?是《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还是《武媚娘传奇》《西晋秘史》《吕后传》?那些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是否真的是真实的存在?在真实与戏说之间,我们该相信谁?

  • 标签: 世界历史进程 证据 文件 穿越小说 似是而非 电视剧
  • 简介: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让党校青年教师当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凸显党校是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及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性质,2018年4月20日下午,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举办了以回望历史、迈向未来为主题的“龙门论坛·青年之声”活动。

  • 标签: 历史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 省委党校 青年教师
  • 简介: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也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南京上空响起防空警报声,现场的社会各界代表,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行人默哀驻足。默哀完毕,军乐团奏响《国家公祭献曲》,礼兵抬起花圈缓步走向公祭台,将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义勇军进行曲》 国耻 历史 侵华日军 防空警报
  • 简介:文章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革、变迁为背景,分析了“枫桥经验”产生的必然性、偶然性,及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具体的历史意义;论证了“枫桥经验”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背后的历史逻辑:从基层微观的层面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且契合于这一趋势。

  • 标签: “枫桥经验” 社会结构 社会自然
  • 简介: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基本上是各国之间打成死结的各种梁子。久负盛名的地缘学家、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罗伯特·卡普兰新作《巴尔干两千年》一书被认为是巴尔干问题的经典之作,揭开了巴尔干的“欧洲火药桶”的秘史.

  • 标签: 历史 巴尔干地区 幽灵 阴影 巴尔干问题 新闻记者
  • 简介: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所建立的历史功绩,人民永远缅怀。

  • 标签: 历史功绩 项英 无产阶级革命家 瞬间 共产主义事业 中国人民
  • 简介: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历史性巨变又是多么不易。40年前的中国,正处在严峻的困境中。

  • 标签: 历史巨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历史 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 中华民族
  • 简介:张荫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历史哲学包括存在与意识关系论和历史发展模式论;前者包括'时代造哲学'论和历史地理关系论,后者包括演化史观、发展观和'唯物论'、'唯心论'的改译论。

  • 标签: 时代造哲学 历史地理关系论 演化史观 发展观
  • 简介:1948年4月3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共中央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联合通电表示“曷胜钦企”,中国农工民主党也是其中之一,它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开端,为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指明了方向。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今年是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各民主党派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农工民主党 “五一口号” 力量 汲取 历史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共党史上一位熟悉并广泛运用历史文化典故的卓越领导者,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更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浙东文化,也多次出现在他的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中。

  • 标签: 习近平 浙东历史文化
  • 简介:以英美法系为重点,并对比欧陆法系的发展对财产权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可以整理出“相对性”与“区分性”两条路径,并剖析出既有法治发达国家财产法绝对—→解构—→重建的曲折演进线索。“财产权”含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包含以若干必要要素,以与自身时代阶段变化相适应的否定之否定形式扬弃发展。对于财产权的理解,应是一个历史变化的过程,而不是我们在当前时代截点打开国门时所看到的某一个静态片段。为此,在充分理解西方各国(在自身路径依赖下形成的)既有概念后,还应把握中国发展中压缩的时代过程,对应建立起“财产权”的多元动态概念,根据纠纷类型的时代差异来分别适用,应对我们正在同时经历着的多个时代阶段之叠代发展。

  • 标签: 财产权 绝对 解构 重建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

  • 标签: 代表大会制度 苏维埃 习近平总书记
  • 简介:作为一种行政化的裁判程序,中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有违现代司法规律,遭到了部分学者的批评,但是目前相关批评并没有对其合法性构成威胁。因为其拥有仁政、慎刑和优良文化传统等光环,立法者对其钟爱有加,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对其展开反思和批判的勇气。要对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进行有效的批判,就必须首先揭去其面具,还原历史真相。帝制时代的中国皇帝们之所以创建死刑复核制度,是出于集权保位、保有天命和粉饰"作民父母"的需要,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带有鲜明的专制集权色彩。故就本质来说,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是与现代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今天,我们应当将其废除。但鉴于长期以来该制度具有一定的纠错和救济功能,故也不能一废了事,而应在废除它的同时建立死刑案件的第三审程序,以弥补中国现行两审终审制在救济和纠错上的不足。

  • 标签: 死刑复核 慎刑 皇帝 天人感应 三审终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