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正>11月3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候选人比尔·克林顿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从而结束了共和党连续12年的统治,成为第一位二次大战后出生的新一代美国总统。怜雏露锋芒现年46岁的比尔·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生于美国南部阿肯色州霍普小镇的一个平民家庭,本名叫威廉·杰弗逊·布莱思第四。其父是汽车推销员,在克林顿出生前三个

  • 标签: 克林顿 民主党 美国总统 美国经济 美国南部 候选人
  • 简介:<正>美国第103届国会已于今年1月5日开始工作。本届国会是在去年11月与总统选举同时改选产生,每届任期两年。现在,民主党既接掌了总统职位,又以多数的优势控制着国会参、众两院,这标志着80年代以来行政和立法两大部门分别由共和、民主两党控制的年代已宣告结束。克林顿总统能否实现其“变革现状”、“振兴美国”的宏图大略,关键之一在于国会是否支持和合作。本文拟就新国会的基本情况、两党各派的力量对比以及与克林顿总统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民主党 克林顿政府 共和党 国会 保守派 众议员
  • 简介:一“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我们需要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力,一只伸出的手臂总是比紧握的拳头要好得多。”2000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批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后,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如是说。2000年9月19日,美国参议院批准这一法案后,他又以稍微不同的措辞重复了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将会发现,如果采取友好姿态,而不是挥动铁拳,美国会对中国具有更大的影响。”尔后,9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克林顿写的文章《中国的机会,我们的机会》。其中,他再一次强调:“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我们已经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即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不是仅仅挥舞着我们的拳头。现在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如果中

  • 标签: 克林顿 对华政策 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最惠国待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简介:笔者整日“闭门造车”,十足一个“井底之蛙”,对美国总统克林顿已移居中国成为商人,最近又开着车在华夏大地横冲直撞,竞全然不知。此话并非杜撰,我乃一介书生,纵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拿人家超级大国的总统开涮。下面有两条证据,足以证明在下并非胡言乱语:

  • 标签: 《克林顿移居中国?》 杂文 当代 中国 时速
  • 简介:纽约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7月19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召开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获得该党总统候选人提名。26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获得该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主要政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女性。

  • 标签: 总统候选人 美国历史 共和党 克林顿 希拉里 特朗普
  • 简介:克林顿的哲学思想任锋比尔·克林顿,民主党人,是二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新一代领导人。1946年生于阿肯色州,曾先后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后从政,长期任阿肯色州州长,1993年1月出任美国总统,1997年1月连任。作为新生代的代表...

  • 标签: 克林顿 哲学思想 改良自由主义 中间路线 自由派 民主党
  • 简介:★1944年,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一位记者请他谈连任的感想,罗斯福很客气地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罗斯福先给了他一块三明治,记者感到受宠若惊,认为这是"殊荣";吃完后,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块,他觉得这是一种"恩赐";当罗斯福把第三块递给记者时,他盛情难却,感觉"勉强";当第四块三明治出现在记者面前时,他已经感到"啼笑皆非",

  • 标签: 罗斯福 美国总统 三明治 记者 出现在 感觉
  • 简介:<正>最近参加一些讨论,听专家学者们分析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感到很有趣。有趣的原因倒不是众所周知的在国内外引起热烈讨论的“遏制”与“参与”,而是自己从中发现,研究生时学的一点理论终于用的上了,这就是关于外交决策的几个模式。我的印象中,好象学过不少政策史方面的知识,但对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却不甚清楚。记得只有一个老师的课程,比较系统地涉及了决策。大致记得决策是复杂的过程,各种信息输入到决策机构,决策者往往在不公开的情况下作出决定,而产生政策就是政治

  • 标签: 对华政策 克林顿外交政策 理性行为 “遏制” 利益集团 外交决策
  • 简介:7月28日晚,希拉里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提名演讲的历史性时刻,她的丈夫克林顿竟然呈闭目养神状。当时,希拉里的竞选搭档、弗吉尼亚州参议员凯恩就坐在克林顿的旁边,为了掩饰他打盹儿的尴尬,只好不断调整坐姿,帮忙遮挡镜头,可惜上述一幕还是被俄罗斯电视台拍录下来了。

  • 标签: 希拉里 克林顿 全国代表大会 美国民主党 弗吉尼亚州 历史性
  • 简介:克林顿政府1993年上台以来,美继续增强美台“实质关系”,1994年4月,第一次确定《与台湾关系法》中的军售部分比“8.17”公报重要。近几年来,美售台武器继续保持“交易额大、种类齐全、性能先进”的趋势,旨在全面加强台湾防御能力,特别是海、空防卫和近海反封锁能力,并包括提高台湾陆军的快速、机动和抗衡大陆伞兵的反应能力。

  • 标签: 战斗机 克林顿政府 《与台湾关系法》 美国防部 “爱国者”导弹系统 美对台军售
  • 简介:克林顿亚太政策受挫的文化因素南开大学洪国起,王晓德克林顿上台伊始,美国政府的一个重要官员沃顿在阐述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时强调说:"人权是我们政策的核心,美国将想方设法用其援助和影响力帮助这些国家促进人权和强化巩固法制的民主制度。"①沃顿这番话如实地道出了...

  • 标签: 亚太政策 克林顿政府 文化因 文化传统 亚太地区 文化价值取向
  • 简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朝鲜闪电式访问已经好多天了,但国际评论和猜测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该如何看克氏访朝的表面意义和实质效果呢?

  • 标签: 克林顿 “面子” 美国前总统 国际评论
  • 简介:克林顿、多尔和美国大选刘冬梅199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预选战已接近尾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鲍勃·多尔接连击败党内其他8名对手,在今年3月份就已赢得足够选票获共和党提名,将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克林顿争夺下届总统宝座。克林顿和多尔各有短长,但相比之...

  • 标签: 克林顿政府 美国大选 总统候选人 多尔 总统克林顿 总统宝座
  • 简介:文章认为,1995年克林顿政府推出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是对1992至1994年间东亚地区一系列重要事件——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日美同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崛起——的反应。该战略以“预防性防御”为主旨,反映出克林顿政府要在后冷战时代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以接触方式因应中国的崛起,以及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愿望。但是“预防性防御”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美国如何落实这些构想,同时,亚太地区变化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也要求华盛顿在推进“预防性防御”战略时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更好地拿捏分寸。

  • 标签: 克林顿政府 亚太安全战略 预防性防御 安全形势 朝鲜半岛 核问题
  • 简介: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与《纽约太阳报》出版人欧尔曼是一对好朋友,两人不仅经常见面,柯立芝甚至还邀请欧尔曼出席各种公开活动:

  • 标签: 总统 《纽约太阳报》 柯立芝 出版人
  • 简介:共和国总统卫队(laGardedesécuritéprésitialerépublicaine)组建于1983年1月,主要负责对法国总统的安全警卫工作。总统卫队由100名宪兵和10名警察组成,卫队长为宪兵少校军衔,下设小队,每小队12人,小队下设组,...

  • 标签: 共和国总统 保护神 燃气涡轮发动机 警卫工作 法国 卫队
  • 简介:本文主要评介哈佛大学罗格?欧文教授的著作《阿拉伯终身总统的兴衰》,该书创造性地运用了安全国家、裙带政治等一系列中观理论,对阿拉伯国家盛行的“终身总统”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共有的结构性因素和在各国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变化,对于读者了解当代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尤其是“阿拉伯之春”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终身总统 安全国家 裙带政治 阿拉伯之春
  • 简介:1995年12月3—8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对我国进行了他1994年7月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国事访问。随同来访的有他的夫人、副总理、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工业部长等。乌总统与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举行了会谈,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和国际问题及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合作交换了意见,还接受了外交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两国签署了关于发展与加深友好合作关系、避免双重征税、和平利用宇宙空间、金融和统计合作等文件。从各方面报道看,乌总统此访意在进一步加深乌中关系。

  • 标签: 乌克兰 国际问题 经贸关系 经贸合作 亚太地区 两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