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森林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森林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提供木材,更是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森林经营的相关内容及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的方式,为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林分空间 结构优化 森林经营
  • 简介:摘要:本文使用不同的更新密度和更新树种,在不同郁闭度的天然阔叶混交林中进行更新,通过两年的标准地调查研究,发现华山松的最佳更新密度是2000株/hm2,马尾松最佳更新密度则为3000株/hm2,华山松的最佳郁闭度为0.3~0.5,马尾松的最佳郁闭度则大于0.7,郁闭度小于0.3的林分可以更新所有树种,但是生产量将不占优势,因此在间伐和抚育伐之后还要进行人为更新。班克松的生长速度较快,但是由于该树种喜阳不耐荫,因此保存率较低,不适宜在天然阔叶混交林下进行更新。

  • 标签: 马尾松 郁闭度 天然阔叶混交林
  • 简介:摘要:退化林分修复策略研究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介绍了退化林分修复的背景和重要性,探讨了当前修复工作的现状。随后,分析了退化林分修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贫瘠等。基于生态学原理,提出了一系列退化林分修复策略,强调多样性的恢复、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最后,评估了提出的解决策略的可行性和潜在效果,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本研究为退化林分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退化林分修复 生态系统恢复 多样性恢复 综合管理 可行性评估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树种组合对林分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对不同树种组合下的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组合对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某些树种组合促进了林分结构的稳定和多样性的增加,而另一些组合则对其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因素涉及树种的生长习性、生态位差异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合理选择树种组合,优化林分结构,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树种组合,林分结构,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人工育林、中幼林抚育等政策加快了我国林业的发现,杉木作为我国林业重要发展的林木品种,因其生产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高被广泛种植,但不同的抚育措施,对杉木林的生长效果影响不同,林木的生长速度不一,目前来说杉木林多以中小径材为主,缺乏大直径的杉木材,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杉木林的科学抚育,选择优良育苗、科学规划管理来提高杉木林的生长速度,本文通过对杉木林的不同生长抚育措施来探讨适宜杉木林生长的最佳抚育措施,来提高林业质量、改善林业结构,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杉木林 抚育措施 生长效果
  • 简介:摘要:林业资源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林业产业建设过程中,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全新理念深入人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地相处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关注的重点。通过有效的林业资源管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让森林资源保持多样性;加强营造林工作,使森林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要有所提升,从而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进而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地经营与发展,为经济建设营造有利条件。

  • 标签: 现代林业 林业资源 管理 营造林方法
  • 简介:摘要杉木是速生商品材树种,为了解杉木产区林分土壤的状况,促进其速生丰产,本文以某省的杉木中心产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选点的方法,对4处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的林分进行了土壤调查工作,检测其土壤的理化性状、营养状况等内容,并基于此提出了几点营林建议,可供生产参考。

  • 标签: 杉木 速生丰产 土壤 营林建议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重视力度也是更高。在当前,我国已有大部分地区把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进行结合,但是还有不少地区为经济发展,牺牲其生态环境。所以,怎样才能应用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业造林就十分重要。下面就对其进行探讨。

  • 标签: 林业资源 造林方法 管理
  • 简介:摘要:退化林分主要表现为林木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枯死,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对于林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恶劣和消极的作用,因此,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需要给予极高的关注,对于林带的建设做好管理以及监控的工作,以预防林分退化为主,针对退化林分的现象及时找出原因,并修复,从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

  • 标签: 退化林分 修复 生态建设
  • 简介:摘 要:人类生活之中离不开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林业资源,其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极大程度上优化空气的质量,改善环境。近几年来,忽略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于具体的林业资源管理、造林方法等方面存在进展缓慢的问题。对于此,以下正文中笔者将针对林业资源管理和造林方式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 标签: [ ] 林业 资源管理 造林 
  • 简介:摘 要:我国一直都在对森林经营与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森林的生长。这是因为森林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不能缺少的资源。因此要保护森林资源,使其能成为供应工业生产的原料。森林的作用也决定了社会在推进发展进程时,要适当对其开发和利用,但是利用的同时也要对森林进行经营。一直以来国家在经营上都是坚持分类经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对森林资源合理的保护。分类经营关系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林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生态功能的良好发挥,关系到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所以分类经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森林分类经营 涵义 困境 有效途径
  • 简介:摘要针对东莞大屏障森林公园现有植物群落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和园林观景设计原则,规划设计了森林公园林分改造的树种选择及配置方案,为森林公园的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大岭山森林公园 植被群落 林分改造
  • 简介:摘要:本文对林分人工更新技术与绿化造林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探讨了两者的技术原理、操作流程、适用场景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差异。林分人工更新技术侧重于保留原有森林结构与功能,适用于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而绿化造林技术则着眼于建立新的植被覆盖,适用范围更广泛。最后,强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技术,结合科学管理,方可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于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林分人工更新技术 绿化造林技术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在我国各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中,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的独特地理优势,当前林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核心产业的其中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环境要求层面上。故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可有效优化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对生态环境系统日后的长远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林业产业进程中造林分析以及营林生产等两方面为研究核心,进一步探讨造林工程战略以及营林生产管理策略及应用,最终达到改善国内林业资源短缺的现状。

  • 标签: 林业造林 营林生产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林分更新与更新间伐在森林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全面的讨论揭示了它们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阐述了林分更新的概念与背景,强调其在应对气候变化、病虫害威胁和人类活动影响方面的关键作用。更新间伐作为林分更新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有选择性的砍伐促进新的树木生长,调整林分结构,实现森林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在目的与原则的探讨中,我们强调了设定明确的目标与遵循更新原则的重要性,以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平衡。

  • 标签: 林分更新 更新间伐 森林培育
  • 简介:摘要: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中东部,是典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林业生态大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近年来,林分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着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部分地区树种单一、森林病虫害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有效措施提升林分质量。鉴于此,本文结合紫金县现状,针对提升该县林分质量的有效对策展开详细分析,为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引领紫金县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紫金县 林分优化 提升对策
  • 简介:摘要:为研究桉树人工造林转为其他树种种植林土壤条件,本文现对某地区桉树人工造林林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在本次实验过程中,事先分析桉树人工造林实验地情况、试验地设置以及林地特征,然后采用土壤取样法、数据分析法,探究土壤中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以便充分分析桉树人工造林林分改造的可行性,确保林地土壤肥力。

  • 标签: 林分改造 桉树人工林 土壤微量元素
  • 简介:摘 要: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楠白木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用不同密度的八年生楠白木实验林的观测数据资料,分析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究楠白木合理的造林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楠白木林分胸径、蓄积、出材生长有显著影响,对树高生长量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为3.0m×3.0m时较为合理。投资管理成本与造林密度成正比,造林密度越大,成本越高;总收入、纯利润与造林密度呈抛物线的关系,当造林密度为3.0m×3.0m时,八年生楠白木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 标签: 楠白木 造林密度 林分生长 经济效益
  • 作者: 张亚波1 2 3 4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10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5期
  • 机构: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按照《土壤和沉积物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998-2018》标准,对土壤中挥发酚进行了测定,通过分析与研究所测得的线性关系、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表明了本方法在实验室内准确可行。结果表明:土壤挥发酚含量(μg)和扣除零浓度点吸光度值后的净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5;土壤挥发酚的检出限为0.2mg/kg,测定下限为0.8mg/kg;实验室对3个空白样品和1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水平分别为3mg/kg、40mg/kg、250mg/kg和30mg/kg的加标处理,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9%、1.95%、1.38%和2.60%;实验室对3个空白样品和2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水平分别为3.0mg/kg、40.0mg/kg、200.0mg/kg和20.0mg/kg、30.0mg/kg的加标处理,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3.2%~87.7%、85.4%~89.1%、91.0%~93.0%和86.12%~  89.46%、86.43%~89.87%,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85.39%、87.14%、91.10%和87.55%、88.23%。结果均满足HJ 998-2018的要求。

  • 标签: 土壤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方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