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10月,李途纯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首届“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他从一个最初的南下打工仔起步,历经几度风风雨雨,个中的艰辛,恐怕只有他本人才真正地能够体味。然而.艰辛亦是一笔财富,李途纯在这十几年的市场风雨中走出来的一条民营企业创业之路,是值得人深思的。

  • 标签: 中国 民营奶业 太子奶 经营方法 企业管理
  • 简介:一、我国的现状及消费水平(一)奶类生产概况我国业经过长时间的缓慢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近几年我国奶类的生产加工逐渐扩大,2003年全国良种及改良奶牛存栏达893万头,比1978年的48万头增加了845万头;奶类(包括牛奶和羊奶)产量由1978年的0.97bit增加到2003年的18.5bit,其中牛奶的产量为17.46bit,特别是1997-2003年的6年时间牛奶产量的年递增速度均超过10%,2003年更是达到了34%的惊人速度。我国奶类产值比重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的3%,2004年我国人均占有量18千克。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我国牛奶产量仅为美国的2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目前我国有乳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与1999年相比.2003年我国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乳品加工企业由378家增加到584家;规模以上乳品企业总产值从136.5亿元增加到509.4亿元,增长273.8%,实现利润从0.2亿元增加到51.51亿元,增长257.7倍;全国乳制品产量从691Kt增加到1404.5Kt,年平均增速达到15.2%。

  • 标签: 中国奶业 消费市场 世界平均水平 乳品加工企业 牛奶产量 展望
  • 简介:滦南县属于温带地区,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畜禽养殖,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和畜牧业大县。更是传统优势产业,早在1992年就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农区秸秆养牛示范县,2004年日加工鲜奶600吨的蒙牛乳(滦南)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当年全县奶牛存栏突破了10万头,一个以蒙牛乳公司为龙头,以机械化挤奶厅为纽带,

  • 标签: 奶业 滦南县 蒙牛乳业公司 纪实 传统优势产业 畜禽养殖
  • 简介:千里的牧场,风停了,牛群还在打盹,不愿散去。一场针对牧场的拉锯战暗中开始了。多家乳企在四处考察,圈点牧场。鲜奶在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及投放量越来越大,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使它们时刻感到压力。

  • 标签: 牧场 新希望 奶业 消费需求 食品安全 市场
  • 简介:制度创业与合法性理论已取得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现实出现的合法性危机事件却缺乏学术界相关理论的解释与指导。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深陷合法性危机的中国乳品行业进行剖析,形成组织场域合法性危机演变框架,探讨在转型经济背景下制度创业与合法性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危机事件是制度矛盾集中爆发的导火索;合法性危机会促使制度创业者进行反思并行动,进而推动制度化发展;制度创业策略的成功使用能有效缓解场域内合法性危机。

  • 标签: 中国奶业 制度创业 合法性危机 制度创业策略 扎根理论
  • 简介:合作组织是促进发展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它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自节约交易成本的收益、规模经济收益、技术进步收益、减少不确定性及规避市场风险的和维护经济地位的收益,而其成本则包括启动成本、摩擦成本和运行成本。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制度的变迁才会发生。因此,只有不断降低合作组织的预期成本,真正实现制度收益,才有助于合作组织广泛发展。

  • 标签: 奶业合作组织 制度成本 制度收益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定。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作为基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执政能力。丰润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近80%。

  • 标签: 执政能力建设 伟大工程 立党为公 党的建设 执政为民 行动指南
  • 简介:生产是荷兰农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农场是荷兰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荷兰的人均乳品消费水平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合作社在荷兰乳品加工行业的所有制形式中居主导地位.自1960年以来,荷兰紧紧依赫技术进步,实现了由手工劳动向机械作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由传统技术向现代科技的转变。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荷兰高度重视乳品的质量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荷兰的乳品质量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抓技术进步和乳品质量管理,荷兰成功地打造了一种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发展模式。

  • 标签: 荷兰 奶业 技术进步 质量管理
  • 简介:本研究利用笔者对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四川、天津、北京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02户奶牛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边界函数方法,分析了农户原料生产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平均技术效率为73.18%,平均配置效率达到84.04%。在各种影响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的因素中,扩大饲养规模可以提高农户奶牛生产的技术效率以及配置效率,养牛时间越久,对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提高越有利;在奶牛饲喂中适当增加青粗饲料投入、调整精粗饲料配比,以及对农户进行相关培训则可以提高技术效率;而受教育程度仅对配置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结果还表明,在城市郊区的养牛农户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农户;黑龙江农户技术效率在1%水平上明显高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户;四川养牛农户技术效率在10%水平下高于其他地区农户;而山西农户不仅技术效率在1%水平上明显低于样本中其他地区农户,而且配置效率在5%显著水平上也低于样本中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户奶牛养殖配置效率。

  • 标签: 中国 原料奶 生产经济效率 资源配置 技术需求
  • 简介:40年前,我国乳品还是妇孺、病人购买的保健奢侈品。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发展提质增效,"奶瓶子"质优量足。河北省行唐县有40多年的奶牛养殖历史,是奶牛养殖传统大县,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可以说,行唐县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缩影。20世纪70年代,行唐县的农民们相继在房前屋后养起了奶牛。"哪有地就在哪养一两头,依靠奶牛致富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党组成员、办主任盖连义说。

  • 标签: 奶业 奶瓶 20世纪70年代 奶牛养殖 行唐县 牛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