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1.1大气CO2、CH4、CO高精度观测混合标气配制方法高精度、高准确度大气CO2、CH4、CO浓度观测需使用以干洁大气为底气的标气。标气中水汽含量及CO2的δ13C对基于光学原理的观测系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组装的混合标气配制系统,以环境大气为底气,通过添加高浓度气体或利用吸附剂吸附,调节目标物种浓度。CO2和CO吸附效率分别达99.7%和99.8%,标气水汽含量小于3.7×10-6,可配制不同浓度范围的CO2、CH4、CO混合标气。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配制环境大气浓度范围的标气,CO2、CH4、CO实际配制浓度同目标浓度的偏差分别小于10×10-6、30×10-9和30×10-9,CO2中δ13C同实际大气接近。本方法配制的标气已应用于我国本底站大气CO2、CH4和CO高精度观测,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量要求。(姚波)

  • 标签: 大气成分 大气CO2 配制浓度 大气观测 CO浓度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2012年,大气成分研究所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在分析方法建立、比对校验、质量控制,大气成分及相关特性的观测、模式发展应用,影响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1分析方法、比对校验和质量控制研究1.1大气有机物热脱附-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分析方法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峰容量等优势的分离技术,在我国将其用于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 标签: 大气成分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 质量控制 相关特性 影响评估
  • 简介:2007年,大气成分中心以稳步推进大气成分、沙尘暴观测站网业务化为目标,在中国气象局的布署和安排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站网的监测、运行和保障能力,形成了覆盖我国关键和典型地区的大气成分、沙尘暴和酸雨观测网络,基本实现了长期、多区域、网络化观测。

  • 标签: 大气成分 业务化 观测网络 中国气象局 保障能力 典型地区
  • 简介:1概况2013年大气成分星座(ACC:At—mosphericCompositionConstellation)会议于4月1819日在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总部举行,26位专家和官员参加了此次会议,除中国和韩国各有1人参加外,

  • 标签: 大气成分 会议简介 星座 气象卫星
  • 简介:人类和自然的发展进程改变着全球大气成分、大气化学和大气动力学。为了能够制定最佳行动路线减缓变化的后果,观测、模拟和预报这些变化产生的后果是当务之急。对整个底层大气化学和动力学的全球高分辨率观测和模拟不仅直接影响化学气象、空气质量和地表紫外线辐射的预报结果,而且还可以提供对全社会都很重要的全球天气趋势信息。

  • 标签: 大气成分 大气动力学 探测 大气化学 预报结果 紫外线辐射
  • 简介:摘要:中性线断线故障作为诸多电气故障中的一种,引起中性线断线故障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包含了配电线路铺设方式、自然条件、材质、连接方式等等,每一种的因素都会造成不同后果,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配电线路的中性线断线问题防范措施,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 标签: 配电线路 中性线断线 防范
  • 简介:大气成分中心积极组织参加2007年8月8~21日“好运北京”环境交通测试,完成机动车减排评估任务。.不仅利用自动气象站等提供气溶胶和臭氧的在线观测,还利用CUACE/Aero,CUACE/Gas数值预报系统提供多种气体、气溶胶的数值预报分析产品,还提供天气背景和卫星反演大气成分产品的分析。

  • 标签: 大气成分 分中心 产品 评估 测试 交通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硅酸盐玻璃药用中性管生产环节的熔化过程。首先,对硅酸盐玻璃的熔化过程进行了探究。然后,针对药用中性玻璃管的生产环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最后,对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 标签: 硅酸盐玻璃 药用中性玻璃管 生产环节的熔化
  • 简介:我来呼盟气象局预报科工作已近3年,刚来时就有老预报员对我说:“咱盟的降水非常有特点,总是在低涡的顶部偏东气流中,称之为回流天气。”这句话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经过3年的实际工作总结的确如此,70%的降水发生在低涡系统中,而且维持时间较长,一般1~5天,...

  • 标签: 降水 低涡 回流天气 夏季 地形
  • 简介:1.973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在2010年年底完成,并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化学 大气成分 大气气溶胶 服务 观测
  • 简介:基于主成分分析思想,研究了空间因子融合的方法和技术流程。通过对空间因子进行主成分计算,实现了空间因子的融合和降维,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论证。结果表明,在信息丢失量少、因子相关性低的前提下,该方法可在保证空间分析和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同时减少参与计算的空间因子数量,以提高计算效率。

  • 标签: 空间分析 主成分分析 空间因子 空间因子融合
  • 简介:1.1中国地区地基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详细研究了中国地区地基的、高精度、覆盖广泛的月均气容胶光学厚度(AOD)分布及近十几年来的年际变化。研究发现:中国地区气溶胶AO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为活动密集的中东部地区,年均值>0.60;气溶胶粒径大小“自北向南”依次降低,与北方受沙尘气溶胶而南方受二次气溶胶影响有关。远源地区气溶胶载荷略低于全球平均;在沙尘源区和黄土高原气溶胶为全球平均的1.7~2.1倍,而在中国东部郊区及城市区域气溶胶为全球平均的2.7~3.7倍。中国地区AOD自2009年来呈显著增加态势,主要原因可能与环境和气象条件的改变有关。(车慧正)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沙尘气溶胶 中国地区 光学厚度 中东部地区
  • 简介:1大气成分及相关特性变化的观测研究1.12016年12月红色预警的北京冬季重污染事件中边界层内气象要素对PM2.5爆发性增长的相对作用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PM2.5重污染事件(HPEs)频发,但其中PM2.5质量浓度爆发性增长的成因仍不确定.本研究利用地面PM2.5质量浓度以及风、温、湿等垂直分布的气象要素及ECMWF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边界层内气象要素对此爆发性增长的相对作用.北京HPEs前期以输送为主,后期以累积为主.输送阶段(TS)地面高压位于北京以南,较强偏南风将北京南部的污染物输送至北京促使污染形成.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PM2.5 污染物输送 污染事件 气象要素
  • 简介:在多波束测深趋势面滤波构建趋势面模型的过程中,其模型变量线性相关时,系数阵存在复共线性,因此将主成分估计的方法应用于趋势面模型系数的求解,从而避免了复共线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分别利用最小二乘算法和主成分估计求解二次趋势面模型。比较计算结果,验证了主成分估计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多波束测深 趋势面滤波 复共线性 主成分估计 最小二乘法
  • 简介:1.1中国气溶胶遥感网Cimel太阳光度计积分球标定方法的建立参考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对于积分球标定的方法,建立了中国气溶胶遥感网络(CARSNET)Cimel太阳光度计的积分球标定方法和流程。利用该标定方法和操作流程对4台CE318太阳光度计进行了标定试验。结果显示,与出厂参数相比,本方法获得的可见光波段标定系数相对偏差小于3%,而红外波段相对偏差约5%。太阳等纬圈(ALMUC)和主平面(PPLAN)现场验证实验数据显示,天空散射辐亮度在±6°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所有波长的差异小于1%,表明该标定方法和流程适合CARSNET太阳光度计的校准,并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和网络观测的精度。(车慧正)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太阳光度计 标准技术研究院 标定试验 数据显示
  • 简介:探讨了雾霾-人体健康影响中的不同季节效应。首先,敏感人群健康风险随着雾霾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其次,不同的疾病风险,季节/气温对它们的修饰是不同的。春季,雾霾对呼吸道疾病人群的影响最大,而夏季和冬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受到的影响最大。此外,因为雾霾具有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所以在一个持续几天的雾霾事件中,人群的健康风险也有一定的累积。由于来源和粒径分布的不同,不同季节可吸入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差异,反映了可吸入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夏季,气温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环境因子刺激人体,而在冬季则只是作为颗粒物理化特性的一个指引。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人体健康影响 呼吸道疾病 季节效应 健康风险
  • 简介:摘要:随着金属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金属材料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本文主要对化工建设工程中的金属材料成分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 标签: 化工建设工程 金属材料
  • 简介:摘要:110kV变压器保护配置按反应量分为:反应非电气量保护,如重瓦斯、轻瓦斯保护;反应电气量保护,如差动、过电流、零序过流、零序过压、中性点接地间隙、过负荷保护。非电气量保护的定值可取厂家推荐值,电气量保护的整定计算比较复杂。而110kV变电站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设备老化、环境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电力设备发生故障,为确保故障发生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正确迅速地发挥自动保护功能,必须对地区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采用具体的整定方案,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工作效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提出采用间隙保护与避雷器相互并联的中性点保护方式,并确定了间隙距离。通过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保障了变压器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非全相分合闸或雷电冲击时,均能安全稳定运行。

  • 标签: 变压器中性点 单相接地 间隙保护并联避雷器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