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准确估算烟田生态系统生产,对于评估区域烟叶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研究烟叶产量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采用遥感数据和地面通量观测数据,对MODIS生产模型在攀西烟区典型烟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GPP)评估中的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和本地参数化,以提高MODIS数据产品在攀西烟田生产水平评价中的可信度。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的GPP模拟值低于观测值,1:1直线回归斜率为0.769,决定系数(R^2)为0.776,效率系数(NS)为0.253,均方根误差(RMSE)为0.268gC·m^-2·8day^-1,模型模拟效果相对较差。基于通量观测数据,对默认参数的MODIS生产模型进行本地参数化后,GPP模拟效果明显改善,1:1直线斜率、R2及NS分别为1.001、0.984和0.919,RMSE下降至0.0978gC·m^-2·8day^-1,时间动态曲线基本一致,表明参数校正后的MODIS生产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在攀西及西南烟区进行烟田生产评估及水、碳循环过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标签: MODIS生产力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通量观测 攀西烟区
  • 简介:通过在我国浓香型典型产区连年设置移栽期试验,研究了调整移栽期对不同产区烟叶各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指标和风格品质的影响以及气候指标与烟叶质量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方烟区(华南、赣中和皖南)随移栽期推迟烟叶成熟期温度及烟叶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等逐渐增加;北方烟区(豫中、陕南、鲁东)成熟期温度和浓香型显示度随移栽期推迟显著下降。(2)成熟期日均气温与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和烟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4.5℃是浓香型烟叶形成的一个重要气候指标。(3)南方烟区焦甜香较为显著,豫中豫南焦香明显,陕南正甜香相对突出且随移栽期推迟表现更甚。旺长期及成熟期的降雨量与烟叶焦甜香韵呈极显著正相关,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光照时数与焦香香韵相关性较高,成熟期日均温度与烟叶正甜香韵呈极显著负相关。(4)各产区烟叶质量特征随移栽期变化明显,最佳移栽期南方烟区广东南雄和江西广昌为3月上中旬,皖南为3月下旬,北方烟区为4月下旬至5月初。

  • 标签: 烤烟 浓香型 移栽期 气候 质量 特色
  • 简介:现代烟草农业的实施,推进了烟叶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但我国烟叶生产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引入精益生产的理念,推行烟叶精益生产。烟叶精益生产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延伸与拓展,基地单元作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载体,要按照精益生产理念,打造基地单元升级版,实现烟叶生产的升级转型。烟叶精益生产主要包括精确信息、精良技术、精准作业、精细管理、精干队伍5个方面内容。烟叶精益生产的实施过程应先加强育苗、烘烤、分级三个工场的精准作业;烟叶田间重点突破土、肥、水、药精准施用;合理利用光温水气等自然资源,科学延长大田生育期;提高田间机械研发、配置、使用、管理水平,推进精良技术与精准作业。优化烟叶基层站与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推进工序化生产、工位化作业、班组制管理与精细化考核,实现精益管理。

  • 标签: 现代烟草农业 精益生产 生产要素 路径分析
  • 简介:通过GC/MS分析两个白肋烟主栽品种鄂烟1号和鄂烟4号的11、17叶位烟叶香味物质含量在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白肋烟香气物质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在检测到的香味物质中,新植二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Maillard反应产物含量最少;品种鄂烟4号的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鄂烟1号的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在移栽后76d达到最高而后呈减少趋势;参试2个白肋烟品种17叶位的香味物质总量基本上与成熟度变化趋势一致,在移栽后76d含量达最高,随后呈减少趋势,晾制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参试2个白肋烟品种晾制后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烟4号高于鄂烟1号,17叶位香味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烟4号低于鄂烟1号。

  • 标签: 白肋烟 香味物质 新植二烯
  • 简介:烤烟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燃料。在美国,燃料费用大概占生产烤烟成本的25%,其中大部分用于购买烘干烟叶所使用的由原油提炼的燃料。然而,在其它国家的烤烟生产中同样需要供应同等的能源来烘烤烟叶,这些系统通常使用其它燃料提供能源,例如木材。

  • 标签: 烤烟生产 燃料费用 本性 生产需要 烤烟叶 劳动力
  • 简介:通过对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施氯处理,分析了土壤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在1459.1mm的情况下,至采烤结束时,0-20cm土层各处理耕层土壤氯含量均低于耕作层氯含量的本底值9.85mg/kg,土壤的残氯量与施氯量多少无关;各处理20~40cm土层,施入土壤中的氯在该土层中有积累现象,积累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40-60cm土层各处理氯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均低于相应土层的本底值;60~80cm土层中不同处理底层土壤的氯量浓度相近,各处理施入的氯对底层土壤氯含量无明显影响;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不施氯肥状况下每年每公顷耕层土壤有7.11kg的氯损失;随着KCl用量的增加,土壤流失的氯量也随之增加,亏损值不断降低。在不施KCl的情况下,土壤流失的氯量为10.9905kg/hm^2,也就是说年平均每公顷有氯10.9905kg离开农田系统。

  • 标签: 土壤氯动态 分布 烟区
  • 简介:美国Vector公司2002年3月宣布,其使用转基因烟草生产的卷烟新品牌“Quest”,将被作为“无尼古丁”卷烟于今年第三季度投放市场。

  • 标签: 投放市场 新品牌 生产 美国 公司 卷烟
  • 作者: 刘爱芳
  • 学科: 农业科学 > 烟草工业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2022年第11期
  • 机构: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宣威分公司,云南曲靖655400
  • 简介:烤烟的质量是影响烤烟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烤烟是一种经济作物,其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烤烟品质下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烤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烤烟生产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烤烟生产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 简介:Lowveld烟草种植者协会(LTGA)制订了替代作物化学保护的害虫综合治理(IPM)纲领,IPM纲领包括苗床和田间应用两部分。2003年我们在全部烟草种植区的9个商业苗床中首次达到了在苗床上实施IPM纲领的目标。结果显示,IPM管理的苗床的烟苗根系发育及根与地上部的发育与标准的化学纲领相比较,或者等同或者更好。而且,在IPM苗床上没有发现根部病害,IPM纲领中包含的化学产品与标准化学纲领相比较,成本降低了35%,农药有效成份降低了63%。IPM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木霉菌(Trichodermaspp)的应用。目前正在对3家生产商所提供的木霉菌产品(Axion-Bio-Products,BiologicalControlProductsandDagutatBiolab)进行评价,以便获得在苗床应用的注册登记。

  • 标签: 害虫综合治理 烤烟生产 南非 化学保护 田间应用 根系发育
  • 简介:研究烟叶主脉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将每一片初烤烟叶中的烟梗主脉完全剥离出来,并从梗基到梗尖平均分成6段(YG1~YG6),分别测定每一段烟梗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各单项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烟叶中的烟梗,从梗基到梗尖,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

  • 标签: 烟梗 挥发性香味物质
  • 简介:在保持HXD出口叶丝含水率和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改变RCC循环风温度、RCC出口叶丝含水率、HXD负压、HXD蒸汽施加量、HXD工作风温、物料流量、HXD工艺气体流量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连用技术、内标法定量,测定了HXD出口叶丝21种中性香味成分、10种酸性香味成分、9种碱性香味成分,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1)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变化对烟丝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中性香味成分含量、酸性香味成分含量、碱性香味成分含量和香味成分总量影响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小,各种香味成分含量变化较大。(2)RCC出口烟丝含水率、HXD负压、HXD工艺气体流量以及HXD工作风温对香味成分变化幅度影响较大,为保证卷烟质量稳定,应着重关注这4个过程。(3)总结得出了获得最大香味成分含量最佳工艺参数。

  • 标签: HXD 叶丝 香味成分 工艺参数
  •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采收 白肋烟 生长 多酚 酚含量 调制
  • 简介:应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结合气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南雄晒黄烟、黄冈晒黄烟、和引进到黄冈毗邻的新州试种的南雄晒烟进行了二氯甲烷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采用内标法测定了主要致香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2000~2002年的田间试验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种后晒烟农艺性状和外观物理特性上与南雄晒烟较相似且整体略逊,但香气香型发生了一定变化,其致香成分种类和数量与黄冈晒烟更接近.在新州引进南雄晒烟并没有种植出符合工业品质质量要求的南雄晒烟.

  • 标签: 南雄晒黄烟 农艺性状 同时蒸馏萃取 致香成分
  • 简介:在生长、采收、调制3个不同时期,对北卡罗来纳州商业化种植的烤烟和白肋烟进行抽样,评估其生物化学和新陈代谢的变化,以收集烟草从生长到调制过程中特定化合物合成及时间的相关信息。

  • 标签: 调制过程 白肋烟 烤烟 氨基酸 大田 北卡罗来纳州
  • 简介:结合制丝生产批次评价系统在长沙卷烟厂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了长沙卷烟厂制丝生产定量评价的经验:(1)建立产、质、耗指标评价体系;(2)根据工艺要求确定目标值,建立统一的评分规则;(3)根据各指标数据回归分析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实现从点到面对制丝生产地整体评价,从而提高生产柔性组织能力、质量控制水平、成本控制水平,促进生产总体平衡。

  • 标签: 制丝 批次 质量 效率 成本 指标
  • 简介:运用HP滤波法对1978年-2005年河南烤烟生产进行了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河南省烤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移栽面积及受灾面积是引起烤烟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熨平烤烟生产波动一要稳定移栽面积,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注意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并考虑建立“补贴于土”的政策,实现植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烤烟 生产波动 HP滤波法 逐步回归
  • 简介:近年来,中国烟草产业既面临着国外烟草产品进入的冲击以及控烟履约的双重压力,又担当着为国家财政增税的重任,其发展已不能单纯依靠国内需求拉动,更应该积极面向全球需求,开发国际市场。为了精确地测度我国烟草产品的国际竞争,构建了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三个指标,以计量经济学手段分析了我国烟草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主要特征及问题。研究发现,我国烟草及烟草产品的整体竞争较弱,但烟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

  • 标签: 国际市场占有率 贸易竞争力 显性比较优势 出口 国际市场
  • 简介: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烟叶淀粉、总N含量呈现出小幅度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表现为陈化前期下降而中后期有上升的趋势,不同香型、不同部位香料烟之间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总体感官质量及香型特征、香气质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和燃烧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通过陈化过程,不同风格香料烟特有的属性特征充分显现.

  • 标签: 香料烟 陈化 化学成分 品质
  • 简介: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淀粉酶和淀粉同工酶的变化,及对色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阶段,淀粉急剧降解,48h后基本趋于稳定;淀粉酶活性从烘烤开始逐渐升高,并于36h前后达到一高峰,随后降低,在叶片水分40%~45%和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上时,淀粉酶活性高,淀粉降解快,淀粉酶活性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rNC89=0.7517*,r云烟85=0.4479),在叶片水分含量降至10%左右时,淀粉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但降解量很小,含量几乎趋于稳定.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3条酶带A、B、C,初步确定为a-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同工酶活性和生理生化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色素降解规律相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NC89=0.9649**,r云烟85=0.9428*.

  • 标签: 烟叶 烘烤 淀粉 淀粉酶 色素
  • 简介:为研究关键环境因子与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日间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2016年攀西干热河谷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烤烟成熟初期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典型晴天内烟田冠层导度及水、碳通量的日间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VPD和净辐射日间变化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蒸散量(ET)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冠层导度的变化是影响烟田水、碳通量日间变化的直接因素;研究区烤烟成熟初期水、碳通量呈现显著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相同的净辐射强度下,下午的CO2通量和E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WUE对净辐射的响应特征与净辐射强度有关,当净辐射强度小于230w.m2时,下午烟田WUE大于上午,反之,上午烟田WUE大于下午;气温、饱和水气压差(VPD)与净辐射在日间的非同步变化是导致烟田冠层导度和ET在日间非对称响应的主要气象因素,从而间接影响烟田水、碳通量及WUE的日间动态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攀西干热河谷烟田水、碳通量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变异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标签: 烟田生态系统 碳通量 非对称响应 攀西干热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