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为测定口烟中甲醛、乙醛和巴豆醛,采用O-(2,3,4,5,6-五苄基)羟胺(PFBHA)衍生化GC-MS的方法,将口烟经水萃取,与PFBHA反应生成相应的O-(2,3,4,5,6-五苄氧基)肟衍生产物,正己烷萃取后利用GC-MS分析正己烷相测定相应物质含量。甲醛、乙醛以D4-乙醛为内标,巴豆醛以D5-丁酮为内标,甲醛、乙醛检出限为0.010μg/g,巴豆醛检出限为0.001μg/g,各组分回收率为91.7%~104.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5.3%,日间相对标准偏差≤9.6%。通过该方法测试的35个不同规格国外品牌口烟,甲醛含量0.275~2.397μg/g,乙醛含量0.383~8.010μg/g,巴豆醛含量0.003~0.027μg/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结果准确,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羰基化合物 口含烟 O-(2 3 4 5
  • 简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白肋烟叶、根、茎的硒量分别为3.8~210、2.2~57、1.4~42μg/g,呈叶>根>茎的分布规律,而且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白肋烟叶、茎、根的吸硒量分别为0.208~11.343、0.143~3.682、0.032~1.000mg/pot,呈现叶>茎>根的分布规律,亦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茎、根的吸硒量占烟株总吸硒量的比例分别为54.3%~70.8%、20.8%~37.5%、5.5%~9.5%,说明白肋烟的硒积累能力为叶>茎>根;白肋烟对土壤施硒的回收率为8.9%~18.1%.

  • 标签: 土壤施硒 白肋烟 含硒量 吸硒量 分布 回收率
  • 简介:为探明菌·霜霉威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明确了菌·霜霉威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及其对烟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菌胺与霜霉威盐酸盐以质量比1:10混用(菌·霜霉威)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6mg/L。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霜霉威在773.4ga.i./hm^2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可达81.50%,显著高于甲霜灵(55.75%)和烯酰吗啉(67.83%)的防效。菌·霜霉威在提高烟草株高、茎粗、有效叶片数及光合速率等指标优于与甲霜灵和烯酰吗啉,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果。施用菌·霜霉威后,烟株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活性显著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本结果表明菌·霜霉威可作为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替代药剂用来防治烟草黑胫病。

  • 标签: 烟草黑胫病 氟菌·霜霉威 室内毒力 盆栽试验 防御酶
  • 简介:综述了烤烟烟叶中烟草特有亚硝胺及其前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产优质低害的烟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烟草特有亚硝胺 前体物 进展
  • 简介:以本实验室自行创制的云烟87八倍(2n=8x=96)为母本,L-8四倍为父本进行杂交,成功获得烟草六倍(2n=6x=72)植株。经观察统计其花器官特征,花粉特征,并通过体外萌发及杂交试验对其育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烟草六倍花蕾和花药明显大于云烟87四倍×L.8四倍杂交组合四倍(简称四倍杂种)后代的花蕾和花药,但花粉量较少;其花粉体外萌发率仅9.78%,明显低于四倍杂种;六倍花粉在六倍及云烟87四倍柱头上只极少量萌发并穿过花柱;以六倍为父本,与云烟87四倍烟草品种杂交以及六倍自交,不能坐果;而以六倍为母本、云烟87四倍为父本可得到一定量种子,其单果种子数与杂种四倍作母本、云烟87四倍为父本时差异不大,但发芽率只有21.2%。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六倍植株作父本不育,而作母本具有一定的育性,后续研究利用中可将其用作母本。

  • 标签: 烟草 六倍体 八倍体 花粉 育性
  • 简介:以对化感物质具有高敏感性的莴苣(Lactucasativa)种子为指示材料,研究了烟草品种K326形成的顶、腋芽等残腐解液的化感潜力,同时将残腐解液(各组分)分离后分别进行化感潜力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1)烟草残腐解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2)腐解液及其组分对种苗各部分生长的抑制强度表现为:胚根〉胚轴〉子叶;3)将烟草残腐解液分离后进行的生物测定表明,其酸溶性组分的生长抑制作用强度〉碱溶性组分〉中性组分,在烟草残腐解液中酸溶性组分的化感物质是形成生长抑制作用的主体,而中性及碱溶性组分中的化感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生长具有促进效应。

  • 标签: 烟草 化感作用 腐解物 莴苣
  • 简介:烟叶采烤是烟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黔西南州安龙县依托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采取“6+6S”烟叶采烤一化服务模式,即6道操作工序(将烟叶采烤划分为成熟采收、鲜烟运输、分类编竿、分类装炕、专业烘烤、下炕初分称重),“6S”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具有流程作业工序化,组织管理车间化,采烤操作标准化的特点,实现了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烟叶采烤质量的提高和过程的精准把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烤烟 烟农合作社 采烤一体化 “6+6S”服务模式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iP-HPLC-DAD)分离和测定烟草中类胡萝卜素及其异构的组成和含量。烟草样品经过含有0.1%丁基羟基甲苯(BHT)的丙酮溶液萃取,浓缩后,经ZorbaxSBC,。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组成:A,乙腈:水(体积比为88:12);B,乙酸乙酯。梯度洗脱程序:0—25min,100%A;25—50rain,B由0%线性增加为60%;50~55min,40%A+60%B;55~60min,A由40%线性增加为100%。检测波长:450nm。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该方法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共分离出烟草中11种类胡萝卜素及其异构。类胡萝卜素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87.7%~94.6%,;相对标准偏差为3.01%~4.29%。同时研究了新鲜烟叶和烘烤后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分布和含量,结果显示: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含量与烟叶品种、部位以及调制有关。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类胡萝卜素:烟草
  • 简介:对8种葡萄糖苷配糖化合物在红塔集团某牌号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进行了测定。通过收集主流烟气中的粒相物,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粒相物中的配糖,然后进行GC-MS分析,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各配糖的含量,进一步计算配糖的转移率。结果表明:①用所建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8种配糖回收率在81.31%-8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14%,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5;②8种葡萄糖苷配糖化合物向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转移率为0.43%-2.37%。

  • 标签: 葡萄糖苷 配糖体 卷烟 主流烟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前在卷烟研发过程中,实验室烟丝加料加香小样制样环节仍多采用手工配料配香,存在精度低、均匀性差,及烘烤后烟丝水分精度无法精准控制等问题,突出体现为中小样制样与大线中样存在品质差异,这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我们研制了一台可实现实验室卷烟小样制样过程自动化配料、配香、加料、加香及烘丝功能的高精度自动化加料加香烘丝一化微型设备。应用效果显示:1)其调配精度与调配中心大线生产的精度基本一致。2)微型设备调配料、香与大线生产调配料、香相似度分别为99.11%、98.26%;微型设备烟丝加料加香均匀度为98.79%;3)经感官评价,微型设备处理烟丝制成的卷烟感官质量与大线生产样差异值为0.5分,明显优于人工操作效果。说明该设备能有效模拟大线生产过程,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

  • 标签: 高精度 自动化 烟草加料加香 一体化
  • 简介:以调制后的2种烤烟、2种白肋烟以及1种晒烟为试验样品,在5年自然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不同类型烟叶内TSNAs和其前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5种烟叶NNN、NNK、NAB、NAT和TSNAs总量均不断上升,经拟合符合二次曲线增长模型。白肋烟TSNAs的含量最高,贮藏过程中增加量最多,且以四川白肋烟NNN和TSNAs总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晒烟,烤烟TSNAs含量最低,且在贮藏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TSNAs前物生物碱及硝酸盐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以晒烟的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较大,以四川白肋烟降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类型烟叶间差异大,白肋烟硝态氮平均含量3076.50μg/g,比烤烟的28.05μg/g高109.68倍。烟叶TSNAs含量与生物碱和硝酸盐相关性均较高,其中硝酸盐含量与贮藏后TSNAs含量的相关性比贮藏前更大,与TSNAs形成更为密切。

  • 标签: 烟草 贮藏时间 烟草特有亚硝胺 生物碱 硝酸盐